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要闻>

推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1

□本报记者 张瑾

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同时,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又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上市储备企业和上市公司,提升了资本市场活跃度。

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6月19日举行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议题展开探讨。

“双向发力”推动“双向奔赴”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资本市场是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飞速发展,既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新活力。”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理委员会主席陈亮表示,通过发挥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对于引领经济发展、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陈亮认为,投资银行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桥梁,能够有效发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直接融资渠道、引入海内外优质投资者。同时,提供并购交易、财务顾问、市值管理、股权激励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一方面促进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投资者更灵活高效参与市场交易,增加交投活跃程度,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能把创新的风险特性和资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提到,私募股权(PE)基金和创投(VC)基金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PE、VC基金一共投了4438个项目,投出去的资金总和1915亿元,全年投资可能接近8000亿元到1万亿元。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证监会的态度是要大力发展,同时规范发展。”方星海表示。

谈及商业银行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奔赴”,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认为,促进科技创新需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向发力,商业银行可在间接融资领域为科技创新发挥作用。

聚焦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力方向,刘珺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金融服务方式再延伸、再重塑,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其次是金融服务内容再定义、再深化,促进优质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挖掘;最后是风险管理策略的再审视、再优化,有效地平衡发展和安全。

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在与会嘉宾看来,更好推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

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科创板共有572家公司,总市值5.2万亿元,成立5年来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公司数量占比80%;2023年科创板公司投入研发强度12.2%,超A股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

邱勇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务院颁布了新“国九条”,中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这些措施对于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交易所,有两方面重要的使命值得进一步落实。一是怎么增强市场的包容性,支持科技创新;二是怎么加大监管力度,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建设。”邱勇称。

“资本市场要为新兴(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并帮助其壮大发展,需要制定相适应的上市规则。”谈及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也表示,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至关重要。

陈翊庭坦言,自1993年第一只H股(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股票)在港上市以来,港交所已进行多次上市规则的调整,每一次修改都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举例来说,2018年4月,港交所在原有的主板上市规则之外,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为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进行量身定制,截至目前,港股市场已有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去年3月,港交所再次调整上市规则,设立“特专科技新章节”,进一步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香港资本市场将不断改革上市制度,便于新兴企业实现融资、壮大发展,进而助力国内科技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陈翊庭说。


网站编辑 -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