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以“星星之火”点燃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革命老区普惠金改的农商实践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江西省联社吉安辖区党组书记;吉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 周斌 发布时间:2024-04-07

怎么做普惠金融?“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江西吉安自2020年8月被国务院列入普惠金改试验区以来,作为身处吉安普惠金改试验区的12家地方法人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就把做“普惠金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立足于机会均等和商业可持续,积极探索吉安普惠金改的老区模式,在普惠金改的大道上,走出了农商惠民的新气象。

普惠金改三年成果

让普惠供给足以直击千行百业的差异诉求。普惠金改恰逢疫情三年,吉安也曾是疫情的重灾区,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截至2023年末,贷款仍较普惠金改前增长297亿元、增幅40%,贷款余额突破“千亿”,达1053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加97亿元、增幅近20%;不良贷款率仅2.61%,在全省农商系统处于较低水平。贷款客户54万户,较2020年9月末增加20万户、增幅60%,占当地适贷人口(20-65岁、共255万人)近1/4,约占全市家庭总户数的1/3。以占全市银行机构不到30%的资金来源,发放了超过80%的农户贷款、95%的脱贫人口贷款,与90%以上农户建立了存贷款业务关系。

让普惠服务足以触达到最偏远的农村烟火。向全市2300多个村委(社区)派驻1100多名金融助理,把金融服务搬进村;268个物理网点、1981个普惠服务站、455个智慧柜员机、710个移动服务终端,基本实现老区群众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并通过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整村授信、支小支微普惠授信、普惠金融万里行三项行动,不断延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构建起了一张坚韧性强、覆盖面广、延展度深的普惠金融服务网。针对“360行全职业群体”推出普惠系列信贷产品78款,其中线上10款、线下68款,打造了“总有一款适合您”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让普惠雨露足以浸染庐陵大地的千家万户。普惠金改以来,共创建470个信用村、37个信用乡村,评定信用农户17.2万户;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反假币等公益宣讲超过3500场、辐射近100万人次,老区群众金融素养、信用观念得到提升。在全市6个县(区)推动成立了金融法庭或金融案件工作组。担当社会责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金融纾困帮扶,逐年降低贷款利率,普惠金改以来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96个BP,普惠金改以来按规模折算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超过22亿元;信用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低利率贷款占比持续提升,无还本续贷、续贷保等惠及更多市场主体。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手段,通过与物业、人社局、学校、医院等单位合作,推出社区通、社保通、校园通、银医通等一系列线上服务渠道,把金融服务嵌入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各场景,极大便利了群众生活。

革命老区的农商实践探索

吉安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曾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而著称。在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在吉安普惠金改探索革命老区样板的实践中,同样依靠的是党和政府的主导与推动,发动的是人民群众和各个市场主体,农商银行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更是不断求索,立足自身优势,传承普惠基因,探索出一条基于政府实现“下沉服务、创新产品、分散风险、数字惠民”的革命老区普惠金改之路。

做普惠金融不仅仅是贷款,更重要的是坚持客户在哪里,就要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哪里。因此,紧紧依托党和政府高效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下沉服务,逐步构建起一套能够服务万村千乡、触达社会神经末梢的普惠金融组织和服务生态,实现由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的迭代升级。

基于党和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小的组织单元,以“党建+派驻金融助理”的形式,向全市2300多个村委(社区)派驻1100多名金融助理,实行“金融助理”驻村、驻点制,每周2~3天到村委(社区)上班,张贴便民服务卡,公布联系方式,让群众有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联系人,做到“群众有困难主动帮助、群众有意见主动改进、群众有需求主动解决”,及时掌握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金融问题,为群众提供三尺柜台之外的温情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不只满足于面上服务的触达,更注重把金融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新领域、百姓生活新场景、进城落户新市民,打造金融服务新业态,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更加自然的场景服务,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以普惠金融服务站为抓手,依托政府打造了吉安首家“政务型”“社区型”“景区型”“夜市型”“新市民型”等系列“零距离”“一站式”的普惠金融服务站,能够满足群众政务办理、征信查询、支付消费、家政服务、就业信息、医保服务、收发快递、党建活动、金融课堂等多样性需求,创造了吉安特色,其中打造的螺子山政务型普惠金融服务站更是作为“吉安元素”亮相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惠金融不是施舍,更重要的是让金融获得体现在尊重、信任和情感的建立上。因此,紧跟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来创新产品,让政策红利以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呈现,打造“总有一款产品适合你”的普惠产品矩阵。

吉安作为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有18万子弟奔赴战场,和平时期有近13万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建设祖国,现在更是有11万多名军人退役复员。如何让这个群体享受到普惠金改的红利?让他们有尊严、更自豪地获得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转业和复员后面临的就业创业难题?认真研究退役军人“七个一”的尊崇工作法后,发现“七个一”的尊崇工作法内容能有效解决贷款“三查”问题,基于这个政策,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退役军人贷”。在产品设计上,把军人的军种、军功、军龄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每年一度的评价等软信息作为评级授信的主要依据,同时银行建立贷后反馈机制,将退役军人征信逾期及不良记录等负责清单反馈给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丰富退役军人信息库。通过尊崇工作法将“军人身份”变成“信贷资金”,累计发放贷款40亿元、惠及5.7万退役军人。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为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惠及更多老区贫困家庭,普惠金改以来,传承吉安“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大力优化推广助学贷款,在当地教育、财政、学校的推动和支持下,联合成立助学贷款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政策动员和宣传讲解,开通简化流程、联合办公等措施,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受理和“一站式”15分钟办结服务,把助学贷款做成了惠及民生的拳头产品,不仅让7万余名学生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更培育了广大学生诚信重信守信的观念。

普惠金融要立足机会平等,在普惠金改的路上不能丢下任何一个阶层和群体。为此,直击社会弱势群体,依托政府建立的风险分担机制,把更多信贷资源投向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能普遍惠及所有人的服务。

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力推广创业担保贷、新市民贷、红色信贷、助残贷、吉文贷、助保贷、扶贫小额贷、见贷即保(吉庐陵担保)等服务,直击社会各层级弱势群体金融痛点,涵盖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真正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到普惠金改的过程中,并成为最大受益者。

数据的价值是巨大的富矿,普惠金融只有与数字化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此,借助建设数字型政府的东风,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开创了革命老区利用政务数据开展普惠金融创新的先河,让山再高、路再远的老区人民获得贷款可以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主动参与数字金融创新,借助“吉惠通”平台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了140多家政府单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多家互联网公司等几十亿条数据,2023年6月创新推出了一款专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提供全线上化融资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吉商易贷”,为客户提供“1分钟录入、1分钟审批、0分工干预”的全自助、纯线上服务模式,做到“无歧视、无跑腿、无担保、无费用、无等待、无干预”。今后还将陆续推出吉家易贷、吉农易贷等“吉数金融”系列数字惠民产品。

以上所有的探索实践,整个过程都与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作为、敢闯敢试,双方深度融合,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普惠金融领域的堵点和难题,共同画好了普惠金改的同心圆。

推进普惠金改的心得感悟

在多年的普惠探索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实行普惠金改试验区,是希望金融机构通过在多方的协同与努力下,带动更多社会民众、个私企业走向更加健康、更有品质、更加轻松、更加自由、更加幸福的企业状态和生命状态,从而实现让企业更美好、让人民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的宏伟愿景。

普惠金改三年来的实践,给予我们三点深刻的体会:一是政银合作天地宽。得益于国家普惠金改的政策红利,将行业资源与政府的公共资源融合互补,在产品创新、科技应用、资源下沉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乘数效应,极大地拓宽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二是数字金融大有可为。作为地方小银行,紧密依靠政府,通过整合政务数据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有效地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金融治理和社会治理,造福社会百姓。三是同音共律成繁花。越是不断地实践探索,越能深刻地感受到普惠金融不是一种业务,而是一种愿景、一种服务理念、一种金融服务格局、一份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人人都是参与的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需要金融机构协同多方努力,与参与的社会各方共同奏一曲琴瑟和鸣的普惠凯歌,带动更多社会主体走向更加健康、更有质效、更加幸福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实现让企业更美好,让人民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的宏伟事业。


网站编辑 - 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