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大农金>

做拉面人的梦想孵化器

专访青海化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谈重杰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艾丽达娜 发布时间:2024-02-29

三十年前,第一代化隆拉面人背起行囊,走南闯北,踏上拉面“寻梦路”。如今,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中原大地到京津冀,上万家“化隆拉面店”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创造出近百亿产值……谁能想到,一碗拉面竟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精彩蝶变背后,金融发挥了何种撬动作用?带着疑问,《中国农村金融》记者与青海化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谈重杰展开对话,“拉面银行”的实践经验或许能为广大寻求特色化经营之路的农村中小银行提供思路。

政银携手孵化“拉面梦”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山区,山大沟深,常年顶着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帽子,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五不出村”:不出木匠、不出铁匠、不出老板、不出文人、不出官员。如何脱贫致富成为困扰地方发展的首要问题。缺氧不缺精神,再难,也要走出去!

1988年,首家化隆拉面店在厦门开张,这不仅轰动了整个化隆县,也让更多的化隆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从那时起,11万化隆籍“拉面人”陆续走出青海,通过邻帮邻、亲帮亲的方式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店创业。从开具外出经营介绍信,到与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协商共管机制,化隆县委、县政府针对“拉面仔”的政策扶持从未缺位,政银通力合作也为金融切入拉面产业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2016年,恰逢化隆县以全国近2万家拉面店为载体,制定实施了“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政府向贫困农牧民征集报名,把他们集中送到全国各地化隆人开的拉面店,从跑堂干起,学服务、学技术、学经营管理等。等积累一定的资金后,便可以通过申请政府的“530”贴息贷款开“扶贫创业拉面店”,自己当老板。

政策支持的绿灯亮起,但靠5万元想要“另起炉灶”仍有难度,剩下的资金“窟窿”怎么补?

“就在那一年,我们行正式推出了‘拉面经济’贷款,刚开始可能只有万元左右,5万、10万、30万,一步步慢慢积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化隆农商银行就是拉面人自己的银行。”谈重杰神采奕奕。

拉面人的融资需求源源不断,为做好承接工作,化隆农商银行“趁热打铁”成立了全省首家拉面产业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提供更加专业、定制化的拉面金融服务。据统计,化隆全县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做“拉面产业”,每10家拉面店有8家都是在化隆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筹到了开业“第一桶金”。

谈重杰介绍,根据不同“拉面人”的差异化需求,化隆农商银行以结算的日均营业额为依据,划分信用等级,“拉面贷”贷款期限匹配拉面店经营周期,授信额度提升至20万元~30万元左右,并依据客户的信用状况等给予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截至目前,化隆农商银行单户授信最高额度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单户授信额远超其他金融机构,拉面产业信贷投放总量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总量已突破25亿元大关。

借助金融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拉面梦”在这里孵化,生根发芽。

加“数”奔跑 从化隆“链”至全国

“拉一代”常常“一口锅、两口子、三个煤炉、四张桌”打天下。经三十年发展,青海拉面产业辐射带动了全省牛羊养殖、小麦油菜种植、电商平台、仓储物流配送等20多个行业,甚至带动新疆番茄酱、甘肃鸡精味精、宁夏辣椒面等农副产品在全国各地的输出。

一碗面的生意,如今发展成为了一条产业链。

如何让“青海拉面”这张金名片含金量更高?如何在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谈重杰的脑海。

通过几年实地调研发现,化隆拉面人身处天南地北,拉面产业链条四通八达,想要做好拉面金融服务,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是关键一步。“数据是畅通拉面产业‘微循环’的重要抓手,数据的数量、质量都会对银行能否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造成深远影响。”

具体需要哪些数据?“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流水、物料库存信息、物流信息等都很关键。”针对流水,谈重杰进一步做出阐释,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他们发现一家夫妻店的投入回收大约需要15到18个月,所以创业初期向客户提供的贷款通常是两至三年期的。近年来,他们又发现面粉消耗快慢也可以成为衡量一家拉面店投入产出情况的重要指标,再结合经营流水、水电费缴纳等情况,业务人员就可以远程对异地拉面店经营情况作出初步判断。

数据又从何而来?谈重杰认为,政银合作是农商银行的“王牌”,必要时刻要及时“求助”。“像化隆县政府在全国47个城市设立的‘拉面办’,掌握着所有在外拉面人的实时数据,我们在服务各阶段都可以与其开展信息共享和合作。”

除了政府驻外“拉面办”即时反馈的信息,还离不开当地品牌局的鼎力支持。在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一个大屏上各项数据指标一览无余,每家拉面店的营收都可以在孵化基地大型电子显示屏中实时滚动显现,点击屏幕即可同系统备案的化隆拉面店数据连线。

内应外合、配合默契,在多维数据支撑下,化隆农商银行摸清并梳理拉面产业的上下游业务链条,基于拉面店主体信用情况、产业规模大小、日均收入流量和资金沉淀额等有效数据,将铺面租赁、面粉、牛羊肉、调料、碗具购买等上下游业务全部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实现了拉面产业链“一条龙”金融服务。

本穆青海牛肉拉面连锁店就是无数初创拉面店从小到大的缩影。从初创“夫妻店”时期的2万元首贷款到目前的500万元“拉面产业贷”,化隆农商银行见证并支持了本穆青海牛肉面从仅有两人的小拉面店,一步步成长为如今拥有30余家直营店遍布全国的大型拉面连锁品牌店。正是这样的精心呵护和陪伴,让更多的化隆拉面人始终保有信心,并坚定地走出去。

加码风控 让小额信贷放得出、收得回

创新与风险相生相伴,在加大对农牧民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化隆农商银行也在探索如何进一步降低贷款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化隆农商银行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信贷来展开,无论是最初的信用贷款,还是现在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贷’‘富民贷’‘富农贷’‘支持新农村建设贷’,都是通过信贷的方式加强了和老百姓的连接,所以说信贷是联系老百姓最密切的纽带。”

在谈重杰看来,小额信贷的风控逻辑有所不同,受地域、时间、管理半径等众多因素限制,银行很大程度上难以真实了解拉面人的经营状况,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措施,导致出现“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因此,不仅要看客户本身的还款意愿,更要穿透至最底层,考察经营情况、切实把握经营水平。

如何精准把握“放”和“控”之间的平衡?化隆农商银行打出了贷前、贷中、贷后“组合拳”,走出了一条适应化隆自身发展特色的风控之路。

贷前调查“四查看”:首看征信,通过征信报告掌握客户借贷、逾期、负债情况,作为评级授信依据。再看人品,通过村两委、驻外办、客户熟人全方位了解客户的道德品质情况,掌握客户还款意愿。三看门店,通过客户门店装修,就餐人员流动情况及门店选址,预测门店总体经营收益。四看流水,“多维”查看客户经营流水,掌握客户的经营效益,判断分析客户资金需求量及还款能力。

贷款贷时“四审查”:审查信贷资料“完整性”、审查信贷资料“真实性”、审查贷款用途“合规性”、审查贷款客户“负债率”。

贷后检查“四跟进”:跟进首次贷后检查,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跟进分期还本及利息,提前告知客户本金及利息还款期限。跟进到期还款,到期后及时催收,保证全额准时收回。跟进不良贷款清收,多措并举清收、压降、盘活不良贷款。

针对在外化隆人,化隆农商银行组织起3~5人的敏捷团队,定期赴全国各大重点城市为化隆籍拉面务工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除了提供拉面相关信贷办理服务,我们还会办理开卡、收款码等业务,通过这种方式也有效化解了与外地经营者沟通不畅的问题。”截至目前,化隆农商银行信贷人员的足迹已踏遍北京、上海、广州等21座重点城市,累计上门发放拉面产业贷款近1亿元。

在青海省联社的支持下,化隆农商银行还探索研发了远程放贷系统,升级二维码、手机银行、云支付等业务,提升跨地区结算能力,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节省了省外拉面经营者的往返时间和资金成本。“未来,我们也可以依托模型开展店铺经营情况的测算工作,服务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每一粒度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直面普惠小微市场竞争白热化、利差收窄等经营困境,农村中小银行求生存、谋发展压力加重,“拉面银行”的故事启示我们,既要保持“做小做散”战略定力,也要顺应时势,抓住“特”字做文章,做大做强有潜力和优势的产业,深耕广阔的“草根”客户市场,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中蹚出一条发展好路子。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