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监管>

银保协作助力实现“1+1>2”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迁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春平 发布时间:2024-01-3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迁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宿迁监管分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引领,率先探索“银保协作”模式,聚焦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新兴群体,选好小切口,以特色农业的先行探索,辐射带动其他领域的同频共振;用好小机制,加深理念、产品和服务融合;找好小支点,有效构建政府、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体系。

选准协作的切入点、融合点、撬动点

——“小切口、大视野”推动点、线、面层层递进

点上突破,在涉农领域先行先试。初期,指导法人农商银行与保险公司在重点乡镇先行试点,稳步探索,将种养殖业作为首期“试验田”,指导推出“农保贷”,投保的种养殖大户可按保险金额的70%增加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可低于涉农贷款平均利率50BP。

线上协作,在产业链群协同推进。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印发银保协作指导意见,围绕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开展“金穗行动”“金梭行动”“金e行动”,以银保协作理念统领联合走访、问需问计。

面上开花,在民生领域复制推广。围绕服务新市民群体,指导江苏银行宿迁分行、中国人寿宿迁分公司等联合在县区以“1+N”模式成立五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专门提供信贷、保险一揽子综合服务。

——“小机制、大融合”推动学、研、行融会贯通

党建共推,实现理念融合。指导14家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党建共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功能性党建”破冰,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联合调研等形式,协同谋划推动,加快“银保协作”理念融合。

调研共商,实现产品融合。围绕专精特新、特色农业、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座谈,对形成的成熟方案进行申报立项、指导帮办,推动新产品落地见效。

渠道共建,实现服务融合。打造银保服务零距离,研发上线“速金融”金融微超市,涵盖全市67家银行保险机构、562款金融产品,为全省首个银保融合类线上App;充分融合法人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和保险公司“村组协保员”两支基层工作队伍,协作形成含有1400个工作站点的农村金融网络;对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镇建立“金融两顾问”制度,选聘银行保险顾问,张榜公示,初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一窗通办”、金融政策“一网通知”。

——“小支点、大市场”推动政、银、保多点发力

聚焦政府需求,形成工作合力。会同农业农村、商务、科技等主管部门积极为“银保协作”搭台筑灶,推送市场群体“白名单”,开展普惠金融“三进”活动,组织科技型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行动,通过联合发文、联办活动、联抓进展,形成齐抓共进的工作局面。

聚焦市场需求,凝练服务方向。围绕支持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家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组对担任新市民、花木、木材、稻米、果蔬、畜禽等特色金融“牵头行(公司)”,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增涉农信贷24.2亿元、涉农保险保障金额14.4亿元。围绕社会治理需要,充分集聚金融资源,指导中国建设银行宿迁分行联合保险公司研发花木行业管理平台,为乡村治理、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聚焦行业需求,发挥集成优势。针对风险管理,推动民丰农商银行和人保财险宿迁分公司“大数据”共享,在“阳光信贷”中率先探索同一主体贷款“三查”和保险“三保”交叉验证,提高风险防范的协同性。

1+1>2 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试点以来,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创新推出了“农保贷”“工会贷”“数字渔”等一批产品,开展了“金穗”“金梭”“金e”等一批专项行动,打造了“速金融”App、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平台。

普惠金融实现新突破。两大金融领域强强联合更好地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信贷结构更加合理,2021年以来,全市涉农、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指标居全省第一;金融产品更加普惠,“利率+费率”互动机制既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又增强了风险抵补能力,惠及了更多长尾客户;金融服务更接地气,通过错位服务和优势互补,有效满足了金融消费者综合化、专业化金融需求,普惠金融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机构转型取得新进展。银行机构借助保险对冲风险优势,解决获客手段少、信用风险大、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借鉴保险行业营销做法,加快从“坐商”到“行商”的蜕变。试点以来,全市信贷偏房偏基有所改善,占比下降近8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占比保持历史高位;保险公司借助银行信贷资源优势推动业务“增量、扩面、提标”,借鉴银行尽职免责机制,经营理念逐步实现从“高风险拒保”向“降风险承保”转变、从“经济补偿”向“风险减量”转变。

监管创新开辟新路径。从监管发展看,银行监管与保险监管得到充分融合,借助两大行业天然合作优势和契合属性,发挥了1+1>2的溢出效应,为监管部门落实普惠政策、指导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从风险防控看,“银保协作”充实了监管工具箱,为“预警、处置、防御”三项行动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从消保角度看,一定程度解决了“应贷未贷”“应保未保”问题,大幅提升了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践行了“为民监管”宗旨。

扩展协作广度、深度、精度和力度

试点以来,“银保协作”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例如重视程度不均衡,缺乏统筹规划;配套措施不到位,协作停留表面;产品创新跟不上,服务短板明显等。下一步,需从三方面着力解决:

加强顶层设计,做到“一盘棋”统筹。“银保协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紧紧围绕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协作方向,细化落实举措,做好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工作,在银保协作的广度、深度、精度和力度上多做文章,打造具有辨识度、代表性的示范样板。

加强制度安排,避免“一阵风”现象。需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构建“银保协作”长效机制,重点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常态化考核机制、动态化总结机制,发挥好典型案例“连点成线、扩线成面、积面成势”示范效应,通过机制链条的共同发力,持续巩固和放大“银保协作”成果。

加强服务创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只有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银保协作”流于形式、脱离实际。需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激发首创精神,在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大胆创新,既聚焦“微创新”“微改革”,又着眼于“大动作”“大作为”,在党建联建、金融产品、渠道搭建上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工作举措,久久为功,实现金融服务全方位、可持续。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