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要闻> 监管>

银行“跨境理财通”业务路向何方?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焦静泊 发布时间:2023-12-22

2023年9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落地近两年来,已经成为大湾区重要的跨境资产配置渠道。截至2023年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6.29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4.46万人,内地投资者1.83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55万笔,金额86.58亿元,投资规模相较去年增长近5倍。

“跨境理财通”业务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南向通”投资港澳银行销售的产品,而港澳投资者可以通过“北向通”投资内地银行销售的产品。这项业务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实现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这将有助于为大湾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投资服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南”“北”向产品偏好差异明显

早在跨境理财通筹备期间,就有银行分别针对“南”“北”向的投资人需求进行分析,并开展专题调研。恒生中国副行长兼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主管秦宜通过调查发现,内地投资者会对一些有特色的产品,比如定期派息产品,以及一些港元、美元的债券有兴趣,而港澳投资者对于配置人民币固收类及偏固收混合类产品比较热情,会尝试通过北向通以有效优化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区内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变得更为稳健。”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近期表示:“我们看到,南向客户主要投资于人民币定期存款,北向投资者则倾向选择回报率稳定的产品,包括作为中长期投资的混合型基金和理财产品。”

投资者的产品偏好主要受到预期投资回报率的影响。某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受到美联储近年不断加息的影响,“南向通”业务中的外汇类存款产品年利率普遍能够达到5%以上,相比国内存款产品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吸引较多国内符合资格的投资者购买。而“北向通”业务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国内R2至R3的理财类产品,港澳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国内经济,并盼借助此类产品把握中国未来发展红利。

深圳农商银行于2022年5月6日成功入围“南向通”试点银行名单,是全国首家具有“跨境理财通-南向通”业务资格的农商银行。目前,深圳农商银行“南向通”客户可以投资由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星展香港”)提供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的金融产品,包括经星展香港评定为低风险至中风险及非复杂的基金(在香港注册成立,且经香港证监会认可)、债券和存款(人民币、港币、美元、澳元等)。据深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下最受客户欢迎的产品主要是人民币定期存款和美元定期存款。

个人投资者额度与客户体验限制业务推广

“跨境理财通”业务设有投资者资格要求,满足金融资产规模和2年以上投资经历的大湾区客户才可以参与。据相关法规要求,可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个人主体,须满足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投资收益和风险需要有匹配性,因为跨境理财产品的监管环境、市场环境不同,市场波动程度也可能更大,对投资者的适当性有更高要求,需要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然而,相比于较高的投资者门槛,“跨境理财通”业务个人总额度却只有100万元。在实际操作中,可投资额度与满足业务门槛的客户投资实力不够契合,可能导致部分对业务有兴趣的优质客户最终选择放弃办理。

“因为该业务办理过程较其他常见的财富管理业务更复杂,业务流程涉及开通境外银行账户、业务签约、跨境汇款等步骤,客户需要配合提供的资料和签署的业务表格较多,对满足该业务办理门槛的客户而言,仅汇出100万元配置境外资产,难以满足其资产分散配置的诉求,因此难以吸引较高净值客户。” 深圳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

不少开通“北向通”业务的银行则表示,受限于投资专户要求或未能提供见证开户,港澳投资者开户签约,需要亲自前往内地网点现场办理,客户体验感大打折扣,并导致潜在客户流失。

数据显示,“跨境理财通”总额度双向共1500亿元,自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发布以来,截至今年9月27日,“南向通”使用18.39亿元,占比1.23%,“北向通”使用2.66亿元,占比0.18%,使用额度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试点政策优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总体风险相对可控

“跨境理财通”业务主要风险点有三方面,一是客户资金是否能够确保闭环管控,二是客户投资额度是否能够管控得住,三是客户信息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对此,深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行已通过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识别和管控,跨境资金实行‘闭环汇划+封闭管理’,实现单客逐笔合规性校验,最大程度防控风险。”同时,深圳农商银行始终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处理客户资料,对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合法渠道处理的投资者信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严格防控投资者信息泄露风险。

目前,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讲,“跨境理财通”的风险管理是乐观的。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看来,“跨境理财通业务具有完善的风险管控安排,通过资金闭环管理和跨境投资者保护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投资者得到保护,总体而言风险相对可控。”

持续推动“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优化

自2020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开展以来,政府、监管部门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制订了完善政策和指引,为试点银行业务起步提供了全面的管理依据,并有效保障了该业务自首批试点银行展业以来始终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目前,行业已积累了“跨境理财通”业务运营的实践经验,已经具备了由创新业务到常态化业务的转型基础。

“近几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湾区跨境金融政策和创新业务落地,投资者已经享受到了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政策红利,能够以更加优惠和便捷的方式获得境内外的优质金融服务”,深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理财通’业务如果能在投资者资格、投资者额度、可投资产品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将进一步拓宽该业务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使更多投资者有机会参与该业务,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

“跨境理财通”业务实现资金的跨境流通和客户的跨境服务,需要以金融机构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为支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跨境理财通”投资的便利程度、投资者体验感受以及投资者的最终决策。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肖京指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银行需要积极探索更加便利的服务流程,并且通过数字化赋能,在账户开立、产品购买、资讯沟通、客户互动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服务。

由于“跨境理财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持续优化,从长远来看,有必要考虑构建优化“跨境理财通”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希望内地和港澳金融管理部门能够尽快修订完善相关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引,推动各项举措尽早实施。同时,恳请总局层面加大业务宣传与投资者教育,多分享同业成功案例,组织粤港澳同业先进经验交流,从而稳妥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大湾区建设。”多家银行机构负责人表示。


网站编辑 - 焦静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