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管理> 运营管理>

构筑反诈铜墙铁壁 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云南农信积极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来源:云南省联社运行管理部总经理 作者:宋文斌 发布时间:2023-12-07

云南农信以“四项举措、四个坚持、四个强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银行账户风险防控能力,压降云南农信涉案账户数量,阻断不法分子转移非法资金,维护金融秩序,净化金融环境,筑牢支付安全防线。

云南农信反电诈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边境线长,客群复杂。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全省共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372个网点,滇缅边境线长达1997公里。中缅双方居民在生活习惯、交易方式、语言交流等方面差别不大,临沧、德宏等地区是中缅贸易的重要枢纽,边民可持有效证件往返从事经济活动。当地小商品等批发市场客户交易往来频繁,交易对手涉及老挝、缅甸等境外人员,客群较为复杂,异常交易混淆于正常交易中。

毗邻“电诈园区”,作案波及程度深。云南临沧、普洱、版纳、德宏分别与果敢、佤邦、勐拉等缅北电诈高危地区直接接壤。缅北电诈集团呈现出“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布局”的特点。电诈分子了解银行对客户的尽职调查流程,常常指导客户以合理理由办理账户开立、电子银行开通、大额现金取现等业务,甚至伪装其亲属配合完成尽职调查,有意混淆经办人员,掩盖可疑行为。较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而言,地方性金融机构科技力量薄弱,主要依靠行内已有涉案账户开展样本分析建模,多为事后监测模型,事前预警、事中管控力度不足,风险防控较为被动。

账户数量大,客户本人参与度高。云南农信是云南省县域银行网点覆盖范围最广、个人结算账户数量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2千余个网点,覆盖云南省129个县;个人结算账户9400余万户,有16个州市的1569个网点出现涉案账户(占总网点数的73.49%)。同时,参与者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边境地区电诈“佣金”已上浮10%至20%不等,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学生、居民、村民群体式主动参与情况凸显。

“小”“散”取现、转账情况突出。云南农信涉案账户多为电诈集团转移资金的“末梢”账户,以“小”“散”转账或取现等较为原始的作案手法为主。往往单网点局部分析单笔交易并无异常,整体综合研判分析下,则可发现源头作案团伙的行为异常。通过涉案账户流水分析及调阅监控,发现边境地区作案团伙常常持异地他人账户至州府所在地,利用农信社网点较多、取款便捷的特点,同一日至城区多个网点柜面、ATM多次支取现金,支取金额多为4.8万元~4.9万元不等,当日单账户累计取现金额20万元~100万元不等,有意规避网点执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借此快速转移电诈资金。2023年1月起,云南农信对部分日常交易金额较小、账户余额较低的存量账户采取非柜面1万元限额管控,模型命中率57.48%,其中40%以上账户均使用手机银行渠道转账9700元、9800元,通过“小”“散”转账规避行内限额管控。

有效落实“三个四” 构筑反诈新局面

云南农信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通过“四项举措、四个坚持、四个强化”构建“善治”新体系、激发“精治”新动力、打造“融治”新格局,构筑反诈铜墙铁壁。

四项举措,构建“善治”新体系。一把手负责。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链”治理工作专班,完善内部组织保障,明确一把手负责,压实“资金链”治理主体责任,为打击治理工作常态化运行提供组织保障。“三张清单”推进。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按月开展涉案账户分析研判,按季对涉案账户增长较快地区、行社召开专题分析会,确保反诈工作落实到位。“三个专项”保障。实施专项考核,将涉案账户“资金链”治理纳入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开展专项督导,综合运用通报、约谈等措施,对未履行风险防控职责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加大专项投入,成立电诈模型分析小组,对近期涉案账户变化情况、可疑特征进行分析,调整优化模型,提升全省反电诈工作的持续跟踪、分析和应变能力。两个联动提升。加强内部联动,建立全省统一的内部反诈工作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风险提示、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最新可疑特征,分享可疑风险识别技巧和处置经验。构建警银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主动向辖内公安部门移送可疑账户线索,提升联防联控效率。

四个坚持,激发“精治”新动力。坚持开户源头治理。2022年以来,依托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涉赌涉诈核验平台,对开户、开立电子银行等高风险环节开展涉赌涉诈核验,增加可疑账户开户提醒、账户分级分类等尽职调查手段,有效管控新开立账户的非柜面限额,严防新开户风险。2023年,全系统新开立账户涉案占比2.95%,环比下降6.13%。坚持账户分级分类管理。不断完善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将账户细分为优质、普通、关注、可疑、涉案5类,对应设置账户日累计非柜面额度12个等级(无限额、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3000元、1000元、500元、0元),有效应对“三低人员”涉案高发态势。坚持账户风险监测精准化。分析2022、2023年涉案账户客户信息、近三年交易明细,梳理总结涉案账户特征、交易行为,完善账户风险监测模型,截至目前已完成33个账户的风险监测模型建设,根据模型从高到低的风险程度,对应采取暂停非柜面渠道、调低非柜面额度、人工排查等控制措施。通过“系统刚控+人工复核”的方式精准识别、精准防控,实现对各地区、各行社、各网点风险客户的差异化管控。对满足风险特征的近3000万账户分级分类管理,未发生由于账户风险防控引发的舆情事件,实现2023年度涉案账户明显压降,较2022年环比下降36.86%。坚持内部管理差异化。精准研判涉案账户分布特征,根据电诈区域风险特征及各行社账户管理水平,调整网点柜面、发卡机、智能柜台新开户及电子银行签约权限。强化柜面渠道“小”“散”取现风控手段,2023年1月19日起,红河、文山、普洱、临沧、版纳、德宏六个州市跨县域柜面取现超过1万元(含)需本人或代理人持本人及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至网点办理取款业务,增加同一天同一客户取款超过2次异常取现预警,有效阻断不法分子通过多网点取现转移电诈资金。

四个强化,打造“融治”新格局。强化公检法联防联动。强化与当地公检法的联防联动,对惩处结果广泛宣传,形成“不敢参与、不能参与、不想参与”的震慑之力。如普洱墨江县公安局2023年1月开出第一张罚单后,墨江县涉案账户明显减少。强化银警联治保障机制。建立“五分钟”和“两小时”银警联治保障机制,对于现场发现的可疑人员及时联系当地反诈中心,配合公安机关快速排查,协助做好预警和劝阻。强化存量账户涉赌涉诈核验。2023年7月上线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存量涉赌涉诈账户核验功能,实现全省金融机构间涉案账户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已按月完成4轮存量账户动态核验工作,命中账户约18万户。强化警银宣传。以“线上+线下”“集中式+阵地式”“场景化+重点人群”等宣传措施开展全民反诈大宣防,形成“警银”反诈宣传新格局。截至2023年10月,已举办“断卡行动”专题宣传活动4293次,累计覆盖43.58万人次。以“网点、公安、人民银行”三大主体共联为基础,强化基层合作、基层治理,探索“融力量、融治理”新格局,聚焦末梢疏通,共筑全民防诈反诈“防火墙”。

以必胜决心打赢反诈“人民战争”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一是定期开展反电信诈骗经验交流,实现预警处置、协同处置、经验分享等方面的共享互通。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成员机构间的涉案账户、模型等信息共享,整合全国电信运营商、公安、第三方机构等外部机构信息共享,为涉案账户交易链条资金追索、精准识别账户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加强技术支持指导。一是加快推进成员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公安部等机构联合建设的反诈一体化平台,助力地方性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监测能力。二是加快建设成员单位间电诈模型资源库,提供事前预警、第三方支付事中实时阻断等技术支持,实现主动预防预警、精准防控。

对于云南农信而言,下一阶段将聚焦四个目标,有效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站位。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打击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决打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攻坚战。强治理。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纵深推进云南省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工作,从强化重点治理、强化法人治理入手,切实履行金融治理法律责任,防范金融服务被不法分子用于转移电诈资金。压责任。按照“谁的账户谁负责”、“谁的商户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压实各级法人行社账户管理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强化异常账户监测,筑牢账户风险防控安全线。控风险。坚持精准防控,加大技术支撑,建立事前预警模型,探索事中阻断,力争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持续提升风险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牢牢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网站编辑 - 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