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刊记者 艾丽达娜 发布时间:2023-12-05
11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25条具体举措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并提出要“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今年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不断释放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信号。在一系列政策的精准助推下,民营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农商银行与民营经济具有高度适配性和天然的密切联系,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力量。立足新时期,农商银行更要顺势而为,增强金融承载力,做好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着力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记者梳理发现,《通知》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和重点加以明确,并提出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和股权融资规模等具有实操性的措施。其中,“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的新提法受到广泛关注。
“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既要增强民营企业承接金融服务的能力也要增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采访中表示,受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叠加国内需求疲软,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凸显出信心不足、动力不足、资金不足等多重困境,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相应存在风控管理、产品供给不适配、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堵点。
针对上述困境,“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董希淼表示,要不断优化融资增信体系,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如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现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降低民营企业“三缺”对融资的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采访中还指出,当前民营中小微企业除了面临融资和现金流方面的压力,也面临市场需求、产业链供应链等问题。“部分中小微企业单个体量小,但整体数量大,往往是以产业链供应链集群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思路,通过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对链条企业的增信作用,有效破解了民营企业单体信用资质较弱的问题。但以电子债券凭证为主流模式的供应链金融高度重视核心企业信用,容易将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扩展至整条供应链。
面对上述困境,《通知》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前移融资场景,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为核心企业“解绑”。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银行应加强运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中小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的真实性,从“数据信用”而非核心企业“主体信用”或交易标的“物的信用”出发,通过大数据模型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提供相适配的金融服务。
支持壮大民营经济既是银行业践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开启了广阔的发展蓝海。董希淼认为,要进一步优化银行机构体系,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大中小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服务体系。“在发挥好大型银行机构头雁作用的同时,发展好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推动中小银行更有能力和意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门当户对’的金融服务。”
农金护航 为民企稳预期增信心
在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民营企业中,农村中小银行更多面向处于长尾、更加下沉的微小型企业。随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自上而下不断完善,农村中小银行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所蕴藏的发展机遇良多。
今年以来,部分农信机构开始加强部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例如,陕西省联社此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陕西农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实现全覆盖,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授信户数实现倍增,民营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超过50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类贷款比例超过90%。业内专家表示,相较于以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名义下发指导意见,省级农信联社提出的内容更为具体、有实操性,对于强化农信系统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
作为“草根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农村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更密切的联系。基于当前的政策定位、市场定位,更要深耕本地民营经济,做好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开拓增量市场。
该向何处发力?在当前寻求差异化竞争的市场中,精准适配是农商银行提升民营经济服务质效的核心思路。农商银行长期深耕本地,既有人力又接地气,“面对面”式的贴心服务更有利于避开与大型银行的正面竞争。如通过走访调研、举办洽谈会等方式,深入民营企业了解需求,提供“一企一策”,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方案,更符合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诉求。
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家省级农信机构与省级工商联通过多种方式合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例如,天津农商银行今年与天津市工商联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多领域合作,共同搭建民营客户金融服务生态圈。
拓展首贷和信用贷亦是农商银行推进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提质扩面的重要抓手,对标新规,农商银行服务这一客群应体现精准滴灌的思路。农信系统中已经较为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凭借其对客户“软信息”的深度触达,有望成为服务民营企业的一把“利器”。
“农信机构要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业务,优化信用管理,探索信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信用社区、信用商圈建设等融入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网格化管理中,通过线下采集信息、线上批量授信,第一时间满足网格内小微民营企业等的金融需求,实现信用贷款增户扩面。”湖南省联社一级高级经理彭树军表示。
既要激发创业热情 也要疏通“入场”渠道
从一线实际来看,当前农商银行服务民营经济仍面临不少挑战。
“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信息透明度较差的问题,有时刻意隐瞒关联关系,银行也很难完全掌控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服务质效。”一位东部农商银行的信贷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商银行决定放贷比较看重民营企业所处行业及经营状况,由于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企业失信信息未能及时获取以及在失信行为纠正后缺乏信用修复渠道等因素,导致农商银行放贷时存在较大顾虑。
此外,也有农商银行反馈称,政策执行力亟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出台大量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在落地执行层面仍存有困难,例如部分政策因相关申报流程繁琐,补贴获取难度大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及时受惠。还由于全国征信平台、地方信用平台和市场化信用机构之间存在相互割裂,导致农商银行难以通过统一的征信系统获取民营企业的真实信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资的可得性。
针对上述问题,既需要农信系统内部的智慧合力,也要从顶层设计给予通盘考虑,为农村中小银行“疏通”梗阻。
在系统内部,要进一步优化农商银行体制机制,建立起农商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要对民营企业的评价管理、营销以及投诉管理给予一定程度的特殊考量,这样一线员工才有动力主动做好民营企业服务。”上述负责人建议。
具体如何落实?鲸平台专家卜振兴认为,一方面要建立较为规范的流程和业务体系,保证信贷人员有规可依,对尽职免责机制设定可量化指标,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或者条件即可满足尽职免责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对民营企业贷款设定差异化考核机制,同时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识别、智能风控等,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信息。
农信系统也要充分利用与政府建立起来的政银合作优势,协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申请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性资金扶持,并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探索推进“税银互动”,将民营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破解融资难题。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推荐的民营制造业企业重点项目清单、优质企业库亦是农商银行的“宝藏”,要及时分类梳理,从中寻找优质客户,分析企业所处产业特点、经营状况、行业前景,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与民营制造业企业共同成长。
信心比黄金重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民营企业送去了希望,立足新阶段,农信机构更要躬身入局,真正走进民营企业,用金融活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从输血帮扶到自我造血的蜕变。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