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大农金>

巧用大数据 赋能审计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河北省联社 李淑兰 发布时间:2022-08-23

随着大数据与金融领域的密切融合,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进入快速更新和密集创新的发展时期。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银行业服务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借助大数据风控加快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审计质效,切实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成为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力数字经济 推广应用大数据审计

大数据审计是数字经济下兴起的现代审计技术,通过网络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从而进行实时、远程监督的行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审计活动中不仅可以应用于审计线索查证,还可以用来对审计对象日常业务进行持续性监测、预警、风险计量和评估。

实现业务监测全覆盖。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数据实现全面电子化,数据量呈现几何增长态势,商业银行应借力大数据风控强化对信息数据监测,健全持续性审计机制,加快建设全流程、广覆盖的内部审计分析预警机制,建立以数据为引导、以持续监测和专项分析为框架的持续性审计工作机制。通过对海量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有效分类、深入挖掘,结合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设立参数和风险模型,运用系统平台对日常业务进行筛查和监测,进而实现有效风险监测和全覆盖,提高内部审计的灵活性、前瞻性。革新审计作业模式。目前,重点业务、重点领域的传统现场审计方式已不能满足风控需求,商业银行应借助大数据风控加快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新的审计作业模式,促使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以报表分析、现场审计为主,转变为以非现场审计为基础、利用信息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全量扫描、数据筛查分析的审计模式。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加大审计系统的非现场应用,充分发挥系统的靶向作用,通过建模筛查、明确目标,精准发现重要风险和问题,从而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转变审计理念。随着大数据风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审计实践中,大数据审计使内部审计的范围大大拓宽、深度显著增加、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审计理念转变。主动融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要求,推动传统的“为管理进行审计”向“对管理进行审计”转变,促使审计视角前移,推动从源头和深层次解决问题,坚持科技强审,向大数据要效率、向信息化要资源,以创新赋能推动内部审计提质增效。

发挥大数据审计优势 提高风险把关能力

大数据审计具有审计数据体量更大、审计技术要求更高、综合分析能力更强、审计覆盖范围更广、审计监督端口更靠前等特征,因此能够更好地发挥审计“全覆盖”的功能。

持续审计、实时监测。目前银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创新和科技应用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中蕴含的风险呈现出多样性、联动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征。通过运用先进的大数据风控工具,商业银行可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捕捉“嫌疑数据”,由静态审计转向动态持续性审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探索审计技术新路径,有力推动大数据审计技术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

全面审计、识别风险。传统的审计对象主要是纸张会计凭证、账目、财务报表、库存现金等实物,不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纸质证据、实物证据、语音证据和电子证据被全面收录,审计数据被实时存取成为现实。审计系统利用大数据风控平台可实现对全量数据的自动扫描“体检”,大大提升了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提高了审计的前瞻预判能力,为化解风险、堵塞漏洞争取了主动权。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大数据审计技术实现了审计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重构审计职能,提升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将审计范围覆盖全机构、全业务、全流程。既可将监测到的疑点问题拆分到各业务条线供专项审计运用,也可以直接利用监测结果对审计机构进行年度内控评价和考核,还可以供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审计项目使用,促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实现提质增效。

主动防控、及时预警。通过大数据审计无缝对接业务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使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转化为一目了然的数据,发挥动态监控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各级机构和各类业务外部环境、产品创新、业务运营、风险状况等的全面掌控,以及对风险信息的自动化监测、分析和预警,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数据审计信息资源利用得当,流通渠道快捷便利,可大大节省人力资源和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大数据审计中,可以利用参数和模型对当期业务经营风险进行自动检测,也可以调取历史审计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问题。同时,为现场审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提升审计大数据的统筹使用,有效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分析、核查,有力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全方位健全审计制度 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加快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方式从传统的周期审计向持续审计转变,审计抽样方式也向着系统化、模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全量数据模式。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大数据风控在审计系统的应用,加快审计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全面高效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并适当引入外部数据,提高审计系统自动识别风险和问题的效率,从而显著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完善审计制度建设。依托大数据风控,审计系统涵盖非现场审计监测、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工作管理考核、人员培训等功能,为审计工作的流程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撑。按照流程标准、制度健全、业务规范的目标,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办法,为审计工作开展和系统运行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据和保障。坚持用机制推进工作,不断规范审计操作行为,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数据分析和系统应用能力,要加快培养和储备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强化大数据审计队伍建设,建机制、抓基础、补短板,加强教育培训和实战锻炼,全面提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坚持“科技强审”,全面加强和发展大数据审计不仅是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方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审计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将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更好地为新形势下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