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要闻>

从冷冷清清走向红红火火:大湾村里变化多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李美 发布时间:2022-08-11

2011年,安徽金寨县210个山区村中,贫困村就有71个,花石乡大湾村,是其中最贫困的山村,大湾村里的干部群众为了摆脱贫困奋斗了几十年,但直到2014年底,全村3348人中仍有55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近17%。

2016年4月的一个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和村民们一起盘算致富的方向,5年多过去了,这里从冷冷清清走向了红红火火。

“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这曾是大湾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的大湾村是“远近出门车轮滚、家家处处地生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盼头。

在大湾村人民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金寨农商银行作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金融助力大湾村脱贫攻坚的责任。从投资茶产业到革命老区特色旅游,从快递点到采茶农场再到直播电商,每一处都有着金融服务的点滴助力。金寨农商银行以实际行动参与了一个乡村的巨变。



从山上种茶到家中迎客


采茶、炒茶、泡茶、品茶,在金寨县大湾村,关于茶文化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吸引了周围众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但在脱贫前,大湾村的茶园面积仅不足200亩,不仅缺乏日常管理,还缺少专业化修剪、施肥、采摘和炒制等技术人员。

于是,大湾村的干部群众利用天然的依靠发展茶产业,开始探索具有产业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之路。

2018年12月,蝠牌茶业与花石乡政府经过协商一致,签订《大湾村茶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逐步打造一个“以蝠牌茶业为龙头,以茶产业为主导,以旅游体验、六安瓜片博览馆、茶叶研发及学术交流相联动的茶产业园区”。2019年3月成立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金寨县大湾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带动全乡农户发展茶旅产业。2020年4月,金寨农商银行向该公司投放贷款1000万元,完成了6栋主要建筑的装修完善,目前已成为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各方努力下,大湾村的茶园面积从不足200亩增加到1500亩,春茶季期间共计收购高山优质鲜叶超过5万斤;通过新增茶园管理、茶叶采摘、鲜叶收购、炒制加工、旅游接待等就业岗位,雇佣长期或临时工50余名,带动了含172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周边700余户百姓年平均增收超过3000元。

在支持核心产业项目的同时,金寨农商银行积极服务当地种养殖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为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金寨县大湾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通过产业主体链接贫困户,提供技术、种苗、就业等支持,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从“懒汉”到乡村振兴带头人


大湾村徐湾组的杨习伦,曾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好不容易讨了个媳妇,但由于没技术,30多岁了,还整天无所事事,家里一贫如洗。他的爱人肖细雨是湖北人,刚来时也被杨习伦的穷家吓到了,屋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

为了改变现状,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花石支行工作人员40多次登门,与杨习伦交心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询问他的想法、意愿,宣传扶贫政策,还帮助他申请贷款。2017年,杨习伦拿到平生第一笔贷款5000元,偿还期三年。这5000元,也让杨习伦心里有点慌:还钱、还钱……

搬下山的杨习伦在山脚老林里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创业维艰,第一批购买的一百只鸡苗每天都死掉十来只,杨习伦急得不行。找来结对帮扶人一看,原来是鸡苗晚上遇冷窝在一起窒息,杨习伦踏踏实实跟着养鸡大户学会了如何给鸡棚增温。从杨家去鸡棚,要蹚过一条小溪,夏天涨水时常常“有去难回”,老杨便睡在鸡棚旁。

2018年开春,杨习伦找到农商行花石支行的陈家铜,提前还清了5000元贷款。陈家铜有些诧异:三年才到还款期呢,而且有政府贴息的政策,怎么才贷一年就还?

“我养鸡挣上一些钱了!”杨习伦拍拍胸脯。其实他心里有着“小算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2018年5月,杨习伦又贷款1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增购了100多只鸡苗。这笔三年期的贷款,他提前两年先还上了4000元,脱贫的步子越迈越快。

2019年,杨习伦又贷款2万元,种上500平方米的天麻。老杨媳妇肖细雨也不甘落后自学炒茶,成了远近闻名的能手,在全县炒茶技能大赛中获得铜奖。

2020年国庆前,杨习伦建成了自家的三层小楼,腾出7间客房,挂起了民宿的招牌,大厅则代卖山货土特产。国庆长假,老杨的民宿每天爆满。爱人肖细雨还干起了微商,朋友圈里的几百位城里客户不时请她代购山货。前几天,外地一位老客户发微信托杨家代购土鸡蛋,额外加了100元“跑路费”。肖细雨一分不少退回去了,“诚信经营才长久!”

在信用户评级时,杨习伦拿到了最高个人信用等级,成了农商行的信用户,陈家铜说他:“贫困户不但脱了贫,还成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杨习伦听了这句评价脸上满是得意,他往烤火盆里添上几块炭说,如今的日子就像这炭火,越来越旺。



从扶贫到扶智,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陈泽申,出生于1950年,孙子陈杰1998年出生,十几年来,爷孙两人相依为命。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十几年前儿子意外去世,生活十分艰难。2016,孙子陈杰考取了安徽涉外经济学院,家庭经济负担更重了。

2016年,金寨农商银行向陈杰提供了生源地助学贷款2.4万元,分三年发放,每年8千元,用于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及部分生活费,又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老陈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架起了太阳能板,安装了光伏电站。2017年,陈泽申家在易地搬迁政策的支持下住上了距旧房300米外的50平方米新房,而且全家收入超过两万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家收入很是可观,我是村里第一个主动申请要求脱贫的贫困户。”陈泽申说,2016年,他家养了20只山羊,平均每只羊净赚了600元,这一项收入就是12000元。此外,老陈还利用山里充足的青饲料养了一头黑毛猪,收入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光伏发电收入3000元、护林员收入等,全年收入早已超过了贫困户的标准。

2017年1月31日,扶贫干部专门为他家送来了“脱贫光荣证”,陈泽申小心翼翼地把“脱贫光荣证”挂在新居堂屋最显目的位置,就担心别人不知道他家现在已脱贫。“我今年光荣脱贫喽,不过还可以继续享受扶贫的政策。”陈泽申一边悬挂着“脱贫光荣证”一边发出感慨,“现在党和政府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更要努力,不能坐享其成,做个有进取精神的新时代农民。”

2018年,陈杰顺利从大学毕业,进入合肥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从山沟走进省会,开启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这是金寨农商银行厚植本土,服务百姓所坚持的理念。为此,每家支行指定专人负责省内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理、对接、发放,与乡镇助学贷款专员保持紧密联系,基本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在校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全覆盖,助力数千学子圆了“大学梦”。在扶贫方面,金寨农商银行对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面摸底,对符合四有条件的贫困户,根据个人家庭条件不同,分别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入股集体光伏等方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

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来,金寨农商银行花石支行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走村串户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农户信息采集、评定工作,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累计在大湾村村部开展送金融服务活动十余次,现场为各类群众开立三代社保卡、手机银行等业务,惠及300余农户、商户、小微客户,将服务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金融专干4名,开展普惠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讲,提升农村居民和涉农企业的信用意识,掌握农户金融服务需求,运用配套金融产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与村两委以共建等方式强化合作,支持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向21户大湾村村民提供农e贷授信198万元,力求将大湾村的金融服务做得更加完善、更加便捷。

2016年以来,金寨农商银行累计向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和脱贫人口小额贷款188户,543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21户,56万元,产业扶贫贷款22户,1260万元,为大湾村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的大湾村,不是脱贫攻坚的盆景,而是乡村振兴的风景,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向着幸福生活奋力拼搏的实景。

通讯员:安徽金寨农商银行 郭猛


网站编辑 - 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