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山沟沟里蹚出“致富路”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冯晓宇 发布时间:2022-08-11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落户、劳动生活过7年的地方。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提起自己在梁家河当农民的7年时光,坦陈其念兹在兹的“农民情结”。

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平坦的柏油马路联通了大山深处和外界,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从曾经的贫困小山村,到如今有了楼房、柏油路、互联网……梁家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梁家河的一系列发展变化,信用社既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近年来,陕西农信全面参与当地的乡村振兴实施,不断加大支农助农信贷投入,全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让金融之水流淌在了梁家河的沟峁梁岔,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

培育一个带头人,激活一条产业链

舍和沟是梁家河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位于梁家河沟口的一个偏僻沟道里,前沟窄而短,越往后走越开阔,不知从何时开始,后沟掌的山涧流出一股水,泉水甘甜、清冽,为了解决饮水困难,村民在平缓处修起来土坝梁,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个好似镶嵌在沟壑中的翡翠一般的小水域。由于陕北长期缺水,有水的地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借着这片水域,舍和沟的老百姓搞起了养殖,靠着勤劳的双手实现了温饱不愁。

王新艳是舍和沟的养牛大户,祖辈搞养殖,到他这一代算是把养殖做成了产业。从四五头的家庭“小作坊”到现在百余头的标准化养殖场,王新艳一路摸爬滚打,从村里人口中的“嘎小子”变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养殖致富带头人,回想起来,他始终感激信用社对他的帮助,“没有信用社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2017年,王新艳开始筹建标准化的养殖圈舍,但当时自己手里资金还不充足,东拼西凑后还差十多万,几度想要放弃。愁苦犯难之时,延川联社的工作人员来到王新艳家里,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在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后,20万元信贷资金及时到账。一个月后,王新艳梦想了无数次的标准化养殖圈舍终于建成,养殖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他的规模化养殖正式走上正轨。

2020年12月,王新艳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了延川县梁家河新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筹备前期,延川联社再次为其提供了30万元的信贷支持,以期王新艳作为致富带头人能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大伙要转变以前的思维模式,现在咱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家庭养殖小规模的经营管理水平受限、防疫条件也差、把全村的养殖户放在一起看,投入多不划算,现在王新艳已经蹚出了一条路,所以大家认真想想,我们信用社也会全力支持大家......”在村民大会上,王新艳邀请了信用社主任张垚替他做宣介,动员更多村民加入他的养殖公司。

“以前过了很多苦日子,是养牛给我生计。事业正式起步的时候要没有信用社,我的养殖场也发展不到现在这个规模。现在我一心想着带着乡亲们把光景过得更好,不能辜负了信用社当初对咱的期望!”王新艳看着自家一百多头膘肥体壮的肉牛高兴地说。

据了解,针对像王新艳这样有发展意愿的农户,延川联社在重新评估财产后,将对其加大扶持力度,随着农户养牛产业的不断发展,贷款的额度也会不断增加,农户扩大规模增收致富的愿望将不再遥远。2022年,延川联社累计在梁家河建立农户经济档案348户,建档率100%。授信253户,授信金额953万,用信金额757万元。

如今的梁家河村,产业日渐兴旺。除了发展养殖业,村里修建了蔬菜大棚,还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村民们有的到公司打工,有的开起了农家乐。依靠这些产业,村里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

山沟沟里有奔头,农民蹚出致富路

2021年9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考察,期间曾来到农户王绥兵的葡萄大棚,与他亲切交谈。47岁的王绥兵干过装修,也在外打过工,前几年回村承包拱棚种葡萄,在他的葡萄棚里,他告诉总书记,“如今家里靠种葡萄,一年能挣不少钱,比在外打工可强多了。”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王绥兵的日子并不好过。之前打工存下的钱对于承包大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王绥兵已不记得度过了多少个无眠的夜。

“有乡亲告诉我可以试着去农商银行贷款,门槛低、利率也低,非常适合我这种情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绥兵联系上了绥德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绥德农商银行积极为王绥兵提供信贷支持,并给予利率优惠,全力支持他承包大棚,种植葡萄。同时,还主动为王绥兵与农业局、合作社“牵线搭桥”,为他争取到了科学先进的技术指导,顺利引进阳光玫瑰等新品种。目前王绥兵的葡萄大棚年销售收入约6万元,预计明年可突破8万元。

在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时期,绥德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建设,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多重发力,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径。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林果粮上山、设施农业到滩、规模养殖进沟”的绿色产业布局,对郝家桥村从事养猪业、养羊业、旅游业、苹果种植业、大棚种植业等66名农户授信1025万元“乡村振兴普惠贷”。同时,为他们进行产品规划,打通网络销售渠道,帮助设计产品包装,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提供智力支持,以金融之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传承红色血脉,打造旅游“郝”光景

6月27日,郝家桥村的广场上热闹非凡,伴随着欢快热闹的文艺演出,郝家桥村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营业。总书记曾对这里寄予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郝家桥村考察时,曾详细观看村史展览,了解这个“红色山村”的光荣革命历史以及革命传统传承情况,并提出了“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的殷殷嘱托。

绥德农商银行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嘱托,不负期望,将推动郝家桥村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支持当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将郝家桥村打造成榆林著名的“红色打卡地”。

今年以来,绥德农商银行积极与郝家桥村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运营公司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陕西中红未来营运管理有限公司对接,利用本行成熟的数字场景金融产品服务推动浙江大学启真郝家桥乡村振兴学院、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南泥湾培训学院等一批基地顺利落地。与此同时,还为郝家桥村配备了电瓶车、讲解服务、餐饮收费系统、电子发票系统等设施,未来,在二期项目还将进一步实现商业一条街、商超、财务管理等全服务体系落地。绥德农商银行通过落实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陕西信合数字普惠金融项目的全方位落地,如今的郝家桥村不仅是脱贫攻坚楷模村,还成为了数字金融示范村。

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考察时,曾到村民侯志荣家中看望。“总书记来到厨房,看了我家的灶台,还问包子是什么馅儿的。”侯志荣回忆道,在旁边的窑洞里,总书记坐在炕边,亲切地拉起家常,“就像来了个亲戚,我心里可畅快了!”

早上天刚亮,郝家桥村村民侯志荣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的小院从里到外打扫一新,他说:“现在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每天都有游客来,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下一步侯志荣计划搭上乡村旅游的“顺风车”,再开个小卖部,让儿子儿媳回来在家里经营农家乐,“收入还能增加不少呢。”

村容整洁,绿树成荫,红旗飘飘,山沟沟里的郝家桥村一年一个样。山上的现代农业、规模养殖、光伏发电次第开花,山下是幼儿园、学校、农家乐,小小山村承载着村民的好生活与新希望。   

(通讯员:延川县联社 樊七姓 绥德农商银行 丁勃)

网站编辑 - 冯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