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快来看“别人家的乡村”!“浙东红村”十九年实现多彩蝶变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艾丽达娜 发布时间:2022-08-11

四明山脚下,梁弄大溪畔,坐落着浙江宁波横坎头村。来到这里,山间云雾缭绕,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墙黛瓦的民居,一辆辆大巴车首尾相接、穿过纵横交错的街道,苍翠欲滴的樱桃园掩映在竹林里的精品民宿……曾经那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的贫困村如今已然变了一副模样。

山村之变,始于2003年乍暖还寒的那一天。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雨雪,来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总书记那一句“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区人民实现了小康,才谈得上浙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不知在冬日里暖了多少村民的心。

不负殷殷嘱托,唯有艰苦奋斗。老区在此后十五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横坎头村的村民再次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他勉励乡亲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总书记的回信如春风吹遍四明大地,激励着乡亲们持续奋斗。多年来,横坎头村村民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美丽乡村新图景,一座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在四明山下正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抹红

红色基因就是红色宝藏

如果说,是什么样的内生动力激励着“红村人”实干,脱贫致富奔小康?答案或许可以从“红”字说起。

闻名浙东的“红村”,曾经见证了国人奋起抗争的铮铮铁骨。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横坎头村每一位村民的心底深处。

横坎头村村民黄根木清楚地记得,2018年2月28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那天,正在外地打工的他接到了家人的电话,村里因为回信一片沸腾。大家聚在一起,把回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他在电话的另一端也是热血满腔,毅然决定回到家乡。

回乡后,他了解到总书记在回信中肯定了横坎头村“发展红色旅游”的做法,村民们备受鼓舞,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的劲头也更足了。彼时,横坎头村通过修缮红色旧址、新建游客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等,加速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村里还实施了党建全域亮显工程,串联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主题公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多个红色元素,打造了红村“初心之旅”精品线路。村里创业氛围热烈,黄根木也加入到了红色旅游创业大军。

他的创业想法与余姚农商银行助力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不谋而合。处于资金窘迫中的他,很快收到了余姚农商银行梁弄支行为他送来的50万元贷款支持。从翻修改造老屋开始,到配备各类器具,他开办了一家具有红村特色的乡村农家乐。“我们店里的菜色都以当地的‘土菜’为主,材料也很多都是自家产的或者村里收购的。”谈到自己的小店,黄根木满脸自豪。如今,黄根木的农家乐在口口相传中打响了品牌,生意也越做越大。

赏美景、品百果、观湖山、住农家、尝土菜、玩漂流,“一条龙”服务让游客来了就不舍得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在,每年到横坎头的游客超百万人次。

七月正值旅游季,黄根木的农家乐也是蒸蒸日上,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座三层的精致乡村民舍,多的时候可以接纳15桌游客,成为了在家门口走上创业致富路的典范。

一片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与浙江东部其他山区一样,横坎头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绿色自然资源。如果说红色是老区革命文化留给横坎头村的隐性财富的话,那么绿色则是大自然留给横坎头村的馈赠。

与黄根木同村的张姚军,是一个养鸡专业户,家里本身建有土坯鸡舍,但鸡舍的卫生工作非常难以打理,粪便堆放导致气味熏人,招来很多的蝇虫。随着村里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不断改进,张姚军也决心要对自己的鸡舍进行改造,跟上村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步伐,但是启动资金一时难住了他。

在了解到张姚军的情况后,余姚农商银行为他送去了15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张姚军将原有的鸡舍进行了扩建重修,购置了新的设备,改善了养鸡场的卫生条件。“虽然改造花了不少钱,但是比改建前一年收入多了有将近20万。”张姚军笑着说。

养鸡场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了,张姚军也赶紧发展自己的“副业”。经过农科院专家认证,横坎头村的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樱桃。他马上开启生态种养模式,在樱桃树下散养土鸡,鸡粪直接做果树的有机肥,如今每到初夏红果果就开满遍野,成为村里亮丽的风景线。

余姚农商银行作为横坎头村绿色发展的“引路人”,依托农合联组织,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方式的信贷支持,完善各项金融服务,大力推进茶叶、红枫、樱桃、杨梅、蓝莓、桑果等特色蔬果产业发展。“叶子变票子”“农货变网货”“山民变股民”……横坎头村通过“资本先行、特色引导、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等途径,发挥自身优势,赋值绿水青山,让小康梦想照进了现实生活。

一小吃

非遗美食铺就共富路   

如果看过“舌尖上的中国”,一定对“梁弄小吃”印象颇深。走进横坎头村,能见到很多贩卖“红村大糕”的店铺。

“这几年来村里的客人越来越多了,有个别游客一下就订下二三十盒大糕。”横坎头村的村民黄菊英如今正经营着一家大糕店。“红村大糕”又叫"梁弄大糕",是由大米、豆沙、松花等制成的一种传统糕点,香甜软糯、米香清冽,”她开始“安利”起红村大糕的独特风味,“做大糕的原料虽然不多,只有大米、豆子和白糖三种,但是工艺很考究,来不得半点马虎。”

梁弄大糕已经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家小小的大糕店一年能为她带来15万左右的收入,更为她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是十年前的黄菊英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过去,黄菊英家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务农带来的收入非常有限。随着当地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黄菊英看见周边的村民靠着本地樱桃、土鸡等产业增加收入,也开始寻找致富机会。经过与余姚农商银行村里驻点支农联络员的一番交流后,黄菊英决定做传统大糕的生意。梁弄支行了解黄菊英的情况后,为她办理了5万元的助农贷款。如今,在横坎头村,黄菊英的大糕店名气已是响当当,她计划着再开几家分店,帮助更多村里的人脱贫致富。

像黄菊英一样,横坎头村的村民依托特色产业,收入节节攀高,村集体经济也逐步扩大,当地村委会因此坚定“抱团”共富路线。“一个村富起来还不够,我们还要带动周边村抱团发展,一起走上共富路。”

横坎头村的自信底气不仅来源于自身发展的向好趋势,也来源于背后地方政府和农商银行持之以恒的扶持与推动。2015年以来,余姚农商银行持续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计划,为横坎头村村集体提供贷款185万,解决了该村在农村土地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2021年8月,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组建成立,并同步成立了共富联盟党委。联盟采用“1+5+3”模式,以横坎头村为核心,吸纳周边汪巷村、甘宣村、白水冲村、贺溪村、横路村等5个村为主要成员,引领带动让贤村、岭头村、东山村等3个村共同发展。余姚农商银行也加快步伐,走村串户了解农户情况和资金需求,应贷尽贷,全力支持农户脱贫致富。

一抹红、一片绿、一小吃,横坎头村踏上浙江共同富裕的列车,向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美丽乡村”目标快速驶去。总书记的回信和在村里考察的照片摆在了村史馆里最显眼的位置。“每每看到回信和照片,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等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美丽乡村样板村,再请总书记来村里看看!”“浙东红村”的乡亲们热情洋溢、对未来充满期待。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