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改革奋进:农村中小银行十年转型进阶之路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李晓海 发布时间:2022-06-16


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新常态”逐步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回归本源、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格局,深刻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农支小主力军的农村中小银行在这十年间直面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也经历了深刻的“自我革命”。治理转型、管理转型、战略转型,这一系列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的全方位转型实践,生动刻画出农村中小银行十年来的发展步调和姿态。

治理转型:支农支小的公司治理成效明显,特色日益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中小银行公司治理进一步深化,支农支小定位进一步突出。在监管引领下,农村中小银行着力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完善适合小法人和支农支小定位的公司治理机制。

突出“姓农姓小”。农村中小银行加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在服务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方面肩负使命、履行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普惠金融主力军。一个可圈可点的突出例子是,浙江省联社带领全系统81家法人行社始终坚守“姓农、姓小、姓土”的初心和使命,提出“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成功经受住了近年来市场竞争和风险考验。特别是2022年4月18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既掀开了浙江农信新的发展篇章,也为全国农信改革提供了“浙江方案”。

公司治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同时推进高风险社化解与农商银行改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农商银行1500多家。通过改革募集股本超过1万亿元,资产规模达到38.1万亿元,机构资本和经营实力得到增强,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奠定了较好基础。现代公司治理架构日趋完善。农村中小银行大力规范股权结构,引进合格企业股东,法人股占比由改革前不足5%提高至57.5%,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根据资产规模、业务结构等,按需搭建了“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千余家机构引进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党的领导逐步融入公司治理。农村中小银行按照“治行先治党”原则,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积极探索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安排,大部分农商银行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对重大事项形成党委会研究讨论、党委成员沟通、董事充分发表意见、事后向党委会报告的工作流程。

随着定位强化和公司治理的互融互促,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的公司治理特色日益鲜明,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90%以上的农村中小银行引入了涉农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超过40%。80%以上的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置了三农专业委员会,并由董事长任主任委员。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持续上升至53.7%,以占银行业13.4%的资产,贡献了28.9%的涉农贷款和26.5%的小微企业贷款。

管理转型:锚定精细化和专业化,向合规和集约要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中小银行加速摆脱粗放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一方面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迈进,另一方面把依法合规作为准绳,贯穿其中。

风险管理日益全面和智能。在风控体系上,顺应严监管、强监管,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雏形渐成,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前中后台相互制约的“三道防线”,审慎合规的经营导向和发展机制逐步得到树立和强化。在风控领域上,一方面,信用风险仍是农村中小银行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严控新增不良的同时,农村中小银行探索借助互联网、资产管理公司、债权人委员会等平台,加大和地方政府以及司法部门的合作,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盘活渠道。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资金业务风险、科技风险等的防控。尤其在内控合规方面,推进行业审计体制改革,探索监审联动、内外联动,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员工依法合规的意识更加强化。在风控技术上,金融科技手段渗透到风险管理之中,尤其在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领域得到推广运用,有力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创新升级。例如,湖北省联社实行信贷“七个进系统”,实现风险控制由人工控制变为系统控制、由分散控制变为后台集中控制。此外,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也出现了通过流动性互助机制、联合授信等方式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风险的趋势。

绩效管理变革加速,导向更加科学。许多农村中小银行建立了绩效管理系统,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和RAROC,将考虑风险调整后的EVA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以模拟利润为主、以基础工作和任务完成率为辅的利润考核体系。同时,在考核导向上,由重业绩转为重合规,增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能力。由重大客户转向重小微客户。对小额贷款给予一定的不良容忍度,实行尽职免责,在指标设置上,提升社会责任类指标和支农支小考核指标的权重,突出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资本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和强化。面对近年来资本消耗加剧的局面,农村中小银行更加重视资本约束管理。一些机构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着力提升资本配置能力,强化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本结构,科学地进行资本预算、配置和考核。同时,在保持内源性资本补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次级债、登陆新三板、IPO上市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成本管理更加主动、全面。利率市场化环境以及大型银行加速下沉,使得农村中小银行资金成本的可控性下降,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所提升。对此,农村中小银行从优化资源配置、压降固定费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构建FTP等成本核算精细化的定价系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搭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促进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财务核算向以战略和经营为导向的成本控制转变,由事后的考核控制向事前、事中、全员、全流程的系统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加速嬗变,学习型组织渐成潮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已由原来的人力密集型行业变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在“人才强社”战略,以及省联社统一管理人才和农村中小银行独立用好人才相辅相成的人才战略布局下,农村中小银行全面激发组织活力,着力打造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闭环。除了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农村中小银行不断完善薪酬分配、绩效考核机制,拓宽人才上升渠道。同时,推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打造学习型组织,建立了一批“农”字号培训中心,努力打造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

战略转型:数字化、大零售、绿色发展、社区治理,方向渐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中小银行以差异化、特色化、小而美为导向加速转型。通过科技赋能、零售转型、融入社区和绿色普惠,农村中小银行走出了一条互促共进、融合共生的转型之路。

向数字化转型。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势,在“小法人+大系统”的科技建设基本架构下,农村中小银行从智慧厅堂建设、实现网点自助轻型化起步,以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端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科技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智慧银行、场景金融、开放银行、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留下了闪亮足迹。总体来看,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呈现以下特点:

强化了平台化思维和场景化思维。农村中小银行大多依托省联社大平台搭建数字基础设施,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机构选择自主搭建平台。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同时,注重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特别是支付场景。一些农村中小银行还积极探索基于API拓展的平台化服务模式(开放银行),尝试连接更多的外部资源与场景。

覆盖决策管理营销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覆盖发展战略、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营销获客、产品服务、风险管控等领域,贯穿决策、管理和营销的全过程。例如,通过手机银行或互金平台,实现产品服务的数字化,通过智慧营销系统,实现营销管理数字化。通过流程智能机器人(RPA)项目等工具,实现流程管理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对外服务以及内部工作方式,努力让客户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让员工从“多跑路”到“多跑数”。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发挥农村中小银行线下网点人员等传统优势,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另一方面,发力线上业务,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推进组织敏捷化。配套数字化转型,农村中小银行正探索打造具有发现机会快、决策流程快、开发上线快、团队执行快的敏捷组织,解决新产品在研发速度、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痛点,以做到在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步。

向零售银行转型。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以及利差收窄、金融脱媒的行业趋势,使加速向零售银行特别是大零售转型,成为农村中小银行必然的战略抉择。广东省联社将“向大零售转型,打造社区银行”写入年度工作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社提出打造“老百姓身边的零售银行”。甘肃农信明确了“做最佳普惠金融机构、建陇原一流零售银行”发展愿景。

从整体来看,农村中小银行零售转型主要包含以下举措:在经营机制层面,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优化和考核指标调整,夯实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制度基础。尤其是突出传统微贷业务的重要性和线上化改造,成立微贷专营部门,依托大数据技术研发了专业的微贷业务管理系统。在渠道层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各类场景,优化、整合线下线上获客渠道。线下以阵地营销、网格化营销为主,线上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直销银行为载体,多渠道推动零售产品向线上迁移。

向绿色银行转型。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农村中小银行发挥决策链条短、创新动能足、机制灵活等优势,积极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江西农信积极融入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绿色金融改革机制和流程;浙江安吉农商银行被确立为湖州市“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示范点”,在全国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中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

向融入城乡社区治理新生态转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银行发挥天然优势,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双基共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发力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等方式,积极探索与城乡社区治理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社会治理体系进入重塑和优化期的时点,在社会治理中凸显责任担当。例如,厦门农商银行推出“党建+金融助理”模式,把党的旗帜树起来,让党员到乡村、社区中去,搭建起政府与银行、政府与基层的沟通桥梁;河南延津农商银行以信用评定为抓手,“三位一体”筑起信用体系,全面融入乡村治理。

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拉开大幕。进入高质量发展“下半场”的农村中小银行应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继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坚定支农支小战略定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质效。继续强化治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风险抵补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快数据驱动、科技赋能和战略转型,彻底摒弃重资本经营的粗放发展模式,全面推进轻资本转型,统筹好利润与资本、规模与风险的关系,强化“资本稀缺”意识,兼顾短期利益及中长期发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质量,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网站编辑 -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