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大农金> 高端论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银行业需积极布局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张丽云 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研究院) 金融市场研究中心处 发布时间:2022-06-15

“十三五”时期,随着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取得可喜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十四五”时期,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加快助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高质量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国家战略导向和金融机构的发力重点。

 2022年伊始,为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疫情冲击,稳住农业基本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进一步从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需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服务为根本、以产品和服务创新适配为利器、以科技支撑和平台赋能为载体,全力做深、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助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培育经济内生动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为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受此引导,银行机构纷纷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开拓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实施专项政策支持等举措,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在产品创新方面,推出线上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将产品和服务下沉至县域和农村,打造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品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建设“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运营“智慧乡村”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科技赋能“三农”金融服务;在内部配套机制方面,通过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优化县域网点布局、配置专属信贷计划、降低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行FTP定价优惠等优化配套服务机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和倾斜乡村振兴领域。

 在政策和金融的支持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取得可喜成果,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信用基石进一步夯实,金融资源持续向农村地区倾斜。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8个百分点。随着金融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国涉农信贷规模、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用环境等均有了较大提升。

 然而,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诸多困难,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积极性和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例如,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融资可得性不够、金融支持的着力点不清晰制约服务的可持续性、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农村金融承载力不足制约金融机构网点下沉、抵押物流转和处置等配套机制不健全导致业务创新难以推广、融资担保体系的风险分散功能仍待进一步发挥等。 

“十四五”时期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出更高质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既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要加快助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强产业、促民生,为更宜居的生态环境、更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更富裕富足的农民生活提供服务支持。

 为此,2021年6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共十项指标考核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情况,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强化考核评估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其中,定量指标权重75%,主要从贷款总量10%、贷款结构40%、贷款比重15%、金融服务5%和资产质量5%五方面考核,着重引导金融机构在加大涉农贷款总量和比重的基础上,找准着力点优化信贷结构;定性指标权重25%,包括政策实施5%、制度建设8%、金融创新6%、金融环境2%、外部评价4%五类,另设加分项、扣分项,各5%。 

2021年6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从加大对八个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创新十类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等方面提出要求,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2年2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发展农户信用贷款等举措,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未来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一是要围绕重点领域创新产品和精准服务,更加注重提质增效。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种业等基础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小农户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积极开发小额信用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产业带动贷款、专属贷款等产品和直接融资服务,做到供需匹配、服务下沉,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安全和农民富裕。二是要强化制度建设、组织体系与激励约束,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体制机制保障,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指导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优化完善专业化的运行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费用安排、人员配置、权限下放、考核激励、尽职免责、不良容忍度等方面向乡村振兴金融业务进行政策倾斜。三是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新型服务渠道、挖掘融资需求、精准授信、优化风险监控机制,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完善信用体系,进一步缩小因地域空间和信息不对称等产生的资金供需缺口,全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从四个领域入手 着力加快服务乡村振兴 

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下沉服务的需求下,新时期,银行机构需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服务为根本、以产品和服务创新适配为利器、以科技支撑和平台赋能为载体,全力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助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培育经济内生动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组织为基,内设专业机构和条线,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在监管引导下加快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在信贷审批、产品研发、考核激励、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水平。 

政策性银行要坚守政策性金融定位,将扶贫金融事业部调整为乡村振兴部,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中长期信贷和债券融资等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金融部,或在相关部门下单列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条线,立足本行优势,找准服务定位、创新产品设计、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半径,保持农村地区尤其是脱贫地区网点基本稳定,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支行或网点。农商银行、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银行要强化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深耕当地的人缘、地缘优势,优化资金投向,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流入田间地头。

(二)服务为本,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互联,实现精准滴灌 

首先,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牢牢抓住产业这个关键点。在支持粮食、种业、农林牧渔等基础产业的基础上,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提升等领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创新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康养、海洋牧场等新产业、新业态。 

其次,加强与核心企业协同配合,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更好推动产业联动。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仅应为农业企业提供启动资金或应急纾困支持,更应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赋能农业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通过助力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优做活,助推乡村振兴。 

(三)创新为器,完善“三农”金融产品体系,提升与农业的适配度 

创新涉农主体信用评价模式,为“三农”信贷投资提供支撑。强化与各部门信息共享沟通,通过整合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经营数据,打造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信用画像;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优势,推广“整村授信、集体守信、个人用信”模式。

 针对性创新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适配“三农”发展需求。一是金融机构要适度提高信用贷款、首贷占比,同时积极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和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加快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大力开展保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圈舍、养殖设施等抵押质押贷款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二是开发专属贷款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与农业适配度。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创设专属产品,运用金融产品引导和促进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县域三产融合发展;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开发专属贷款产品;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

 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水、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领域。 

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依法合规开发适应城乡融合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县域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和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完善针对农村电商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 

(四)科技为舟,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效整合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等问题,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逐步提高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

 二是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依托5G、智能终端等技术,开发线上服务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的移动展业,支持涉农主体通过线上渠道自主获取金融服务,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破解农村偏远地区网点布局难题。三是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网站编辑 - 杨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