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钟园:立足省情,打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钟园 发布时间:2022-04-28

掌门人点“睛”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维,遵循乡村建设规律,遵循金融可持续原则,才能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农信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安徽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钟园

观点摘编

农信如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走出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子?钟园表示,应坚持立足省情,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谋划工作、检验成效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作为深耕乡村的“农字头”银行,安徽农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逐步发展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

立足省情  打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农信始终坚持立足省情,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谋划工作、检验成效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安徽农信早在2018年就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又出台了《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一大批支农、便农、惠农的针对性服务举措相继落地。多家农商银行设立乡村振兴内设机构或特色支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去年5月25日,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安徽首家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挂牌成立,标志着安徽农信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坚持创新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不断强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建“金农云数”“金农云享”两大云平台,接入7家数据供应商、44个外部数据库,为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创新金农信e贷、企e贷、商e贷、农e贷四大特色线上信贷产品。截至2021年末,有效授信202.23万户、3418.18亿元,贷款余额2136.93亿元。先后推出“信e付”“云收单”“云缴费”等支付收单产品,不断发挥移动支付在便民、利民、惠民上的作用,提升农村地区支付体验。

丰富产品服务,更好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安徽农信聚焦产业兴旺创设28款乡村振兴专属产品,通过“乡村振兴贷”主动对接乡村建设规划,重点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支持力度。开发“农机直补贷”“收粮贷”“振兴贷”,助推安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巩固市场优势地位。推出“道德贷”“创业贷”“助学贷”等特惠民生信贷,直接带动3万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为70万寒门学子圆梦,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下沉服务重心,织密织牢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网络。安徽农信不断推进传统网点转型,实施“金农信e家”“拎包银行”“汽车银行”等便民服务,累计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室5267个,投放便民机具12万台,签约手机银行1723.32万户,实现综合金融服务到乡到镇、基础金融服务到村到社区、移动金融服务到户到人。

推进多方联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安徽农信充分发挥省联社大平台优势,与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社保局等省直部门建立“总对总”联席会商和信息沟通机制,先后与滁州、六安、宿州等11个地市政府围绕乡村振兴资源配置、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派驻500名“金融村官”进村服务,推动基层党组织与乡镇党委、村委党建结对共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业金融合作,为全省九成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三资”基本户,在2800个行政村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和“整村授信”,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加大人才培养,锻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队伍。安徽农信坚持把加强基层一线员工的关心关爱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一线员工关爱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薪资待遇、晋升考核、生活保障等优先考虑乡村一线员工。不断弘扬农信系统的优良作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专题党课、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加大农信文化传承与培育,培养干部员工更加淳厚的“三农”情怀。

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安徽农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末,全省83家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1015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320亿元,三年累计增长1260亿元,以占全省总量20%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70%以上的农户贷款,服务了全省85%以上的农户。

找病灶,补短板  探索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仍面临一些难点和短板。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数据质量差。虽然多部门都在建设各种信息系统,但信息共享和互动不足,无法有效互补且更新滞后。部分农户观念保守,不愿提供个人信息,存在信息缺失或失真现象,导致“七八个公章比不上一个老乡”的情况出现。

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未建立。农信机构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财税、风险配套支持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类似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共担机制。

大型银行重心下沉,价格竞争不占优势。近年来,国有大行持续下沉,利用规模优势,提供低利率同质化产品服务,农商银行在价格竞争上处于明显劣势。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维,遵循乡村建设规律,遵循金融可持续原则,才能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农信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以创新驱动拓展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对农村普惠型客户,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面开展“整村授信”,大力推广小额信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服务产品,扩大与保险、农担、乡村振兴基金的合作,完善融资和联保模式。为农业产业化企业研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农业大客户服务模式,缓解大客户业务流失问题。

以数字转型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新动能。坚定不移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不断完善线上化、移动化金融产品。加快“数字银行”“智慧银行”建设,稳步开展智能网点建设,推进社区金融生态圈建设。下大力气推广“金农+”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助力破解“数字鸿沟”。

以差异经营重塑乡村振兴竞争新优势。努力重塑服务网络优势,深化银村合作,丰富党建共建、信息共享、村官派驻等合作形式,探索农村集体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挖掘传统业务优势,扩大绿色生态农业等低碳项目及绿色产业贷款投放。

以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服务新活力。通过改革进一步坚定“支农支小”“服务三农”的战略定力。积极争取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货币、财税、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网站编辑 -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