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徐翀:以特色之钥开启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徐翀 发布时间:2022-04-28

掌门人点“睛”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案必将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前景必将是美好的、广阔的,农村中小银行必将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同零售转型、绿色转型和敏捷转型的协同转型中,重组普惠基因、优化‘三农’血液、建强数字筋骨,加快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普惠银行、生态银行、未来银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金智慧、农金方案和农金力量。”

——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徐翀

观点摘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信机构将迎来全面发展“机遇期”,迈进转型发展“黄金期”,驶入换道提速“关键期”。农信机构如何克服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和难点,科学谋划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创新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走出农金发展新道路?在徐翀看来,这是各省农信机构都需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他从正视短板弱项、巩固传统优势、凝聚系统合力、强化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战略合作、坚持同题共答、紧跟未来趋势八大方面分享了农信机构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他提出:

正视短板弱项 寻找破题之钥  探索农金特色发展新道路

同大型银行比较,农村中小银行在资金、科技、人才、估值、客户、支付系统、跨业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如果继续在大行的跑道上以弱搏强,必将毫无胜算,最终淘汰出局。农村中小银行应重视传统优势、体制优势和数据优势的规律和运用,全力用好政策、转型、合作“三把钥匙”,扬优势、补短板、聚合力,在“小而精、小而强、小而融”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数字银行、开放银行”。

巩固传统优势 激活数字动能  探索农金创新发展新道路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创新性工程,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在巩固和发挥农村中小银行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创新,农村中小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应把线下优势和线上业务串联起来,坚持线下为基、线上为翼,线下与线上相融合、传统与创新相契合、网点服务与上门营销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实现金融服务和质量效益的乘数增长。

河北农信充分利用近5000个营业网点、2万余个金融便民店、543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和8160台自助设备组成的线下阵地,搭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服务,10大类281种产品服务和“e挎包”“e缴费”“农信e购”等e系列场景服务,构建庞大的“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系。创新研发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应持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以数字赋能巩固扩大传统优势。

凝聚系统合力 搭建联通平台  探索农金竞争发展新道路

农村中小银行尤其是农信社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服务效率高,一直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应在保持灵活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行业系统优势,把省、市、县三级农信机构连点成线、形成合力,有效提升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的敏捷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聚力满足乡村振兴领域“短、小、频、急”的金融服务需求,激发农信竞争新优势。

河北农信深入推进“小法人+大平台”发展战略,通过省联社集中资金力量和专业人才力量,开展平台建设和技术攻关,搭建了7大类204套应用系统平台,为基层行社提供统一产品研发、特色产品定制和风险防控服务;基层行社以省联社平台为基础,因地制宜创新推出“家庭贷”“光伏贷”“青阳e贷”等数百种特色产品,打响了农信品牌。“小法人+大平台”的战略模式,既充分保留“小法人”“小”的体制优势和市场定位,又补齐了“弱”的规模短板,将星星之火的“小法人”聚合成燎原之势的“大农信”,形成了“灵活”与“规模”并存的独特优势。

强化系统观念 打造“后发优势”  探索农金持续发展新道路

数字化转型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村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变量。近年来,各家农村中小银行虽然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局面,但同大型银行比较,在数字思维理念、科技资金投入、自主创新研发、数据治理能力和科技队伍建设上仍有一定差距,数字化转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农村中小银行要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只有在战略、实施、保障三个维度上谋思路、找对策、寻出路,才能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转型升级。

近年来,河北农信坚持战略引领,制定了“123456”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并通过运用新思维、构建新机制、培养新人才、研发新技术、创造新应用、产出新价值的措施推动战略有序、有效落实。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做强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人才保障,为开启农金数字化转型之路保驾护航。

加强顶层设计 实施战略规划  探索农金战略发展新道路

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是“一把手”工程,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不可或缺。农村中小银行应以“战略重视+因地制宜”为原则,结合地方发展规划,以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为落脚点,从数字化思维、数字化价值、数字化运营的角度提出转型愿景、目标和战略,实现数据赋能、组织赋能、文化赋能。

2021年以来,河北省联社对标中央和河北“十四五”规划,先后制定了《河北农信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河北农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转型都做了详细规划和具体安排。“规划”和“方案”分别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其中确定了到2025年支农规模和能力持续提升、“双基”共建成效持续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的工作目标;明确了手机银行客户数量、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数量、中间业务产品应用开通率和智慧网点覆盖率;明确了到2025年构建金融科技赋能全产业链的新模式,建成产品创新研发体系。同时,应紧盯制定实施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既定目标和蓝图,系统实施、统筹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开展战略合作 互补资源优势  探索农金开放发展新道路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协调运用各方力量,在政策、经济、金融、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决不是一家机构的单打独奏,也决不是中小银行的独角戏。面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任务,农村中小银行需要凝聚各方合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探索同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推动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2015年,河北农信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该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连续7年写入河北省委一号文件。截至2022年3月末,河北全辖授信农户368万户,用信余额1775亿元。2021年,河北省联社先后与廊坊、张家口等10地市政府以及省政务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资源共建、战略共进、干部互挂、优势互补的银政合作新模式;与省农担、保险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为“三农”主体融资增信担保,全辖担保合作额度达到128亿元。与国内主要金融媒体开展广泛合作,注重银网、银企合作,建立了多领域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好局面。

坚持同题共答 推进共享共荣  探索农金联盟发展新道路

面对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转型的共同命题,农村中小银行与银行同业一定是合作大于竞争,而不是竞争大于合作。应通过加强与国有大型银行的合作,学习和引入先进工具和技术;通过加强与其他中小银行的合作,实现中小银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加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信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全国农信“一盘棋”。总之,应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打造银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2021年以来,河北农信先后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和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四省农信机构实地考察交流,同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和民生银行总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推动数字化转型、科技建设、智能风控、农商银行市场化转型等工作,为河北农信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做好了前期调研、打好了坚实基础。今年,河北农信计划与先进省联社开展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围绕科技治理、数据治理、系统研发、业务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建立紧密的合作沟通机制,共享相关经验与成果。

紧跟未来趋势 深化数字理念  坚定农金未来发展新道路

农村中小银行要实现全面、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在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基础上,实现同组织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和生态数字化的“协同数字化”,打造成具有普惠基因、“三农”血液和数字筋骨的普惠银行、生态银行、未来银行。

在这方面,河北省联社单设乡村振兴金融部(普惠金融部),整合组建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打造了快速响应的敏捷化组织架构。同时,建立了从人才、机制、项目、产品的良性数字化转型和赋能乡村振兴生态链,有效重组普惠基因、优化“三农”血液、建强数字筋骨,力争为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金智慧、农金方案和农金力量。

网站编辑 -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