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唤醒的力量:循着政策轨迹书写蝶变奇迹

来源: 作者:马翀、李金津 发布时间:2022-04-22


在20年的时间轴上洞察一场深刻的蝶变别有深意—— 

2001年,张家港、常熟、江阴三家农商银行正式挂牌 成立,拉开了农商银行改革改制的序幕。

20年栉风沐雨,20年砥砺奋进,农商银行改革改制取 得巨大成果,再也不是体制不清、机制不明、历史包袱沉 重的“旧模样”,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业务发展、风控 能力、品牌形象实现了大幅跃升。寻找巨变背后的密码, 有一股强有的力量熠熠生辉——

踩着政策的鼓点 开启深化改革的旅程 

“朱基总理在南京东郊宾馆召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座 谈会,取消农村信用社与农行基层行合并组建农村信贷银 行方案,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仍按原方案进行。”这是江 苏省联社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胡晓宁2000年12月8日工作日记 中的一段话。也许连胡晓宁都没有想到,他记载的这次座 谈会对农信社改革发展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来视察农信社改革工作?背后的原因令人唏 嘘:2000年前后,全国许多农信社经营管理不善,存在严 重的违规经营、地方干预等现象,导致大面积的风险和损 失,有的机构不良率甚至超过80%。面对随时可能破产的 困境,农信社如何走出泥潭,走向发展?积重难返之时, 中央伸出了“政策之手”,为农信社改革指明了方向,注 入了力量。 

  ——一份重磅文件,激活改革发展一池春水  

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到江苏视察农信社改革情况 后不久,2001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江苏成立了全国首家 省级联社。2001年末,全国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江苏张家 港、常熟、江阴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 革实现重大突破。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方案》(以下简称国发15号文)正式下发至全国,决定在 八省市率先进行农信社改革试点,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 的历程由此开始。 

经过一年努力,试点改革省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 大大激发了其他省份农信社参与改革的热情。在这一背景 下,“政策之手”再一次发力,200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 又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 见》,决定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一场农信社改革的 “燎原之火”燃遍中国大地。 

与此同时,按照国发15号文的规定,央行的资金支持 和税收上的优惠措施逐步到位,让多年来背负沉重历史包 袱的农信社获得喘息的机会,为在改革道路上前进的农信 社源源不断输送能量。 

而后的十多年,党中央、国务院、监管部门对农信社 改革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其中又把省联社改革作为进一步 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要一环。不久前,银保监会、人民银 行再次相继发声,提出支持各地“一省一策”加快省联社 改革,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作 出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要抉择高瞻远瞩、意义非凡。 

 ——连续18年聚焦“三农”,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004年以 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18年的持续关 注,对于生于“三农”、长于“三农”、服务“三农”的 农村中小银行而言,无疑是送来了巨大政策利好。 

从聚焦农民增收到推进农业现代化,再到深化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梳理18份中央一 号文件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确 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和数 量总体稳定、推动涉农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 目标一以贯之。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 略,更是为广大农村中小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此外,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 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 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策性融资担 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 见》等一系列文件,也为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三农”、助 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策的春风不只吹向“三农”,二十年来,中央对 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民营小微企业、消费金融、“双 创”、社会治理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财税政策方面, 通过减免税收、增加涉农贷款奖励、增加支农再贷款、降 低涉农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利率等措施, 为农村中小银行拓宽发展道路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激发出农村中小银行砥砺前 行的澎湃动力。数字印证“政策春风”的强劲威力:截至 2021年9月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连续多年 实现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 比增长25.2%。耀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农村中小银行多 年来的辛勤耕耘:浙江农信,发放了全省二分之一的农户 贷款,四分之一的小微企业贷款;江苏农信,以全省1/8 的贷款份额,为江苏经济发展贡献了1/3的普惠型小微企 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和百分之 百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广西农信,涉农贷款余额占广 西银行同业的40.44%,农户贷款余额占广西银行同业的 64.53%…… 

从内生发轫,向外部延伸,踩着政策的鼓点,农村中 小银行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驶向现代金融企业新航道,逐渐转变为具有现代市场意 识、善于经营的现代银行机构。

紧跟监管的步伐 在坚守定位中稳中求进 

2020年的冬天,河南辉县农商银行用了三年的时间, 终于摘掉了高风险行社的“帽子”。不良贷款率从13.33% 降为3.47%,资本充足率从9.06%上升为11.07%,拨备覆盖 率从55.75%上升为211.05%。 

辉县农商银行的故事,折射出农商银行改革改制的艰 辛。很多农商银行之所以戴上高风险行社的“帽子”,既 与三期叠加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转型 升级的经济环境有关,也与自身为了追求高收益“贪大求 洋”,没有坚守支农支小的发展定位密切相关。 

关键时刻,监管部门勒紧缰绳,发出“严监管、防风 险”的信号,引领农商银行坚守定位,回归本源。这一信 号从2015年起变得愈发强烈,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 险的一场攻坚战全面打响—— 

从频频加码督促农村中小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到引 领其注重风险背后“人”的问题;从突出重点严防信用风 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到引领农村中小银行建立横 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排查整治农村 中小银行股东股权,到引领其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提升 公司治理质效……在“严监管”的主基调下,广大农村中 小银行不断探索与变革风险防控模式,积极应对风险大 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治标更要治本。2017年,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 议时隔五年再一次在京召开。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行业提出了“回归本源”“金融 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等要求,这也 成为下个阶段开展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回望近年来农村 中小银行发展向好的根本原因,答案就在“回归本源”之 中—— 

 从2017年开始,在监管部门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上,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均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从严格要 求银行业落实“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目标,到努力 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从鼓励 银行业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到引导银行机构支持“三 农”领域补短板、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促进扶 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到提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从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 到“严控跨地域经营”……一个个重要文件、一项项关键 政策的出台,为农信机构发展校准了方向。 

通过持续的监管政策引领,那些曾迷恋“放大额、 垒大户”的农商银行重新将目光投向“小、散”客户,那 些不甘于在本地发展盲目向外“扩张”的农商银行逐渐收 敛重新深耕本地。实践证明,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效果显 著,很多农村中小银行因为“做小做散”突破了发展困 境,牢牢守住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  

触摸市场的脉搏 无惧竞争需求差异化发展 

2005年,在全国农信社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青 海省8家农信社关闭事件”的发生,为改革中的农信社敲响 了警钟:新一轮的改革,不再是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而是由市场决定农信社的命运。 

其实,新一轮的农信社改革,从一开始就与市场化紧 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发15号文中,一条重要的改革原则就 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 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 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在 “市场化”改革原则的指引下,原来农信社“一家独大” 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经不再平静——

2005年,人民银行主导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试点,农 村自发的各种资金互助组织也相继出现。2006年,原银监 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 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彻底宣告 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时代的来临。一时间,多家金融机构 申请前往农村开设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大 范围重返乡村,资金互助社也进入谋划冲击阶段。在商业 银行“集体返乡”的同时,外资银行也开启了“下乡”行 动,抢滩登陆农村市场。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科技 的迅速发展,民营银行、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公司遍地开 花,互联网金融、供应链融资、大数据征信等新业态不断 涌现…… 

大量市场主体的涌入,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活 跃以及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对于在改革 路上跋涉的农村中小银行而言意味着要面对诸多强劲的竞 争对手。近年来,大行加速下沉更是让竞争进入白热化阶 段。 

挑战远不止于此。 

2015年10月23日,随着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 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利率 市场化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2019年8月人民银行 行宣布实施LPR机制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显著提升。 

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到来,对农村中小银行而言是一个 不小的挑战。“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入推进,负债成 本不断攀升,贷款市场利率降低,息差收窄,维持盈利空 间难度增大。此外,由于风控能力不强、资产质量不高、 资产负债结构匹配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农村中小 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凸显。”这是多位农商银行受访者的 共识,也是未来贷款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各类市场主体厉兵秣马想要在农村金融市场 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中小银行经 营模式、盈利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如何经受住考验?实践 证明,加快转型发展是唯一出路。 

 如何转?往哪里转?农村中小银行在摸索中逐渐找到 了方向:惟有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才有活路;惟有坚持改 革创新,才有出路。农村中小银行围绕这一理念,从经营 理念、服务模式、运营模式、收益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场 深刻变革,以本土为圆心,以客户为中心,绘制了一幅更 讲质量效益、更关注服务体验、更加集约化和流程化、更 能抵御风险的农金奋进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回望过去20年,农信机构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 在监管部门的把脉下、在市场格局的驱动下走上改革之 路,并因改革而重焕生机,从“小、散、弱”走向“小而 美”,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声音。站在新起点,农商银行谱写新成就,离不开“不破不立”的改革勇 气,更离不开政策的指引、监管的把脉。“十四五”规划 纲要蓝图已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从细微处布局,监管 部门已给出了明确指示。我们坚信,农商银行只要紧跟政 策、坚守定位、深化改革,未来将前景可期,下一个20年 将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农金故事”。 

网站编辑 - 杨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