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风控>

疑点数据少了?实则掩藏风险!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朱文娟 浙江吴兴农商银行审计部总经理 邹玉成 浙江吴兴农商银行审计部副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2-03-25

近年来,浙江辖内某农商银行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力度,运用审计模型获取批量疑点数据,大大提升了审计覆盖面和精准度。随着审计项目的不断推进,筛选出的疑点数据逐渐减少。这背后,是审计项目成效明显,起到了显著的震慑效果?还是客户的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欺诈手段越来越高明?抑或是行内从业人员违规操作,暗藏操作风险?甄别过程中,某农商银行审计部定期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召开审计模型探讨交流会,总结提炼项目运营经验,就模型创新集思广益,持续优化数据模型设计思路。

模型优化 牵出风险线索  

“最近这几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借名贷款方面的疑点数据越来越少了”,在一次审计模型探讨交流会上,总行审计部老杨说:“似乎客户都变‘聪明’了,有意规避我们的检查。”老杨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以往的借名贷款模型重在直接追踪还息资金来源,针对他人转入资金归还贷款利息次数超过设定值的情况提取疑点数据,长此以往,客户已然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

考虑到风险的严重性,审计部负责人老吴当即决定组织全体审计人员专题研讨“借名贷款”模型,提出改进思路。通过分析近期的几个审计项目,审计部人员发现,行内客户贷款资金通过转账方式直接汇出的比例有所下降。原有审计模型主要追踪信贷资金流向,如果客户有意通过规避转账减少可疑痕迹,银行如何才能有效获取可疑线索呢?审计工作一度陷于无法取证的困境。

这时审计部骨干老计提出:“客户没有留下转账记录,很可能是采用了现金方式。如果是多笔借名贷款通过现金方式还息,一般会在柜面操作,且时间应该比较接近,分散操作的概率较小。依照这一思路,是否可以将同一时段在柜面归还贷款利息的客户筛选出来,针对性分析客户集中度和还款期数,从中寻找可疑行为。”“对呀!目前借名贷款的审计模型对于柜面渠道直接还息还是盲区,很可能会被客户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小审灵光一闪,迅速领会了老计的意思。

小审根据老计的思路发挥其专长——计算机辅助审计,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编写审计模型,主要思路有两点:一是筛选出5分钟之内连续在柜面还息的信贷客户;二是对所筛选数据进行集中度分析,得出不同期次柜面还息记录重合的客户数据。模型运行之后,一组可疑数据出现了。数据显示,农商银行下辖某支行的3名信贷客户张某、宋某和潘某在2019年9月、2019年10月、2019年11月,连续三个月于同一时间段在该支行柜面归还贷款利息。

转变思路 “风险地雷”逐渐显现

得出线索后,小审立即在OCR影像系统中对疑点数据进一步核实,并陆续发现两个新疑点。一是除张某、宋某、潘某3名客户的还息凭证外,紧接着还筛选出客户郑某的还款凭证,但郑某并未出现在模型运行得出的疑点数据中;二是上述客户还款凭证上的签字人并非同一人,9~11月的还款凭证签字人分别为杨某、沈某及孙某。按照普通借名贷款的逻辑,一般会由借名者即真正使用信贷资金的人进行还息操作,每个月刻意请不同的人在柜面操作的可能性极小。小审疑惑不已,认为事件并不简单,怀疑“该不会是有一个团伙在给信贷客户归还利息吧?如何通过数据模型将这一批客户揪出来呢?”

带着疑问,小审仔细检查了模型。“就是这里!客户还息顺序调整一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小审立即转变模型设计思路,将柜面还息客户的筛选规则由“同一时段顺序出现”调整为“同一时段错序出现”,数据运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前述3名客户只是冰山一角。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间,该支行共计有38名信贷客户存在不同期次同一时段柜面还息的情况。核实发现,除杨某、沈某及孙某外,还有霍某、陈某及费某3人在支行柜面操作还息,共计还息95人次。

模型运行至此,数据指向已经非常明显。这时审计部老杨抽取查阅其中几位客户的电子影像资料,过程中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又引起了小审的注意,“这次抽到的信贷客户怎么这么巧都是单身的?”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小审马上对该支行个人信贷客户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支行586户个人贷款客户共有单身客户201户,占比高达34.3%。

协作排查 拨开客户违规云雾

对此,审计部负责人老吴立即将初步分析结果汇报上级领导。总行领导层经过研究,安排由审计部牵头,合规风险部配合,对该支行开展贷款风险联合大排查。

审计部和合规风险部迅速响应,于当日成立联合排查小组,由审计部负责人担任检查组组长,召集全体检查组成员召开紧急碰头会。次日,排查小组正式入驻该支行启动现场检查工作。排查小组先与该支行行长进行简单会谈,询问支行总体贷款管理情况。支行行长表示,该支行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贷款准入授信,并严格做好了贷后跟踪等后期管理工作。排查小组未能从与支行行长的谈话中得到有效信息。按照此前的工作安排,排查小组分为对账小组、档案核实小组、数据分析小组,多线并行开展调查。排查小组发现,该支行的疑点贷款大多集中于客户经理张某,目前其管辖个人贷款客户385户,其中区域外客户多达202户。

对账小组逐笔电话联系客户经理张某发放的区域外贷款客户,沟通上门对账事宜。经联系发现,其中19户所留联系方式为停机、空号或关机,17户电话未接通,1户借款人已入狱,仅在电话联系环节就有超10%的客户处于失联状态。经过大面积对账工作,排查小组共发现21户客户的贷款经他人介绍,并曾交纳手续费,共计涉及贷款272.85万元、手续费25.5万元。同时,部分客户反映其贷款资金被他人使用。

档案小组逐笔审阅客户经理张某管户的202户区域外客户信贷档案,发现贷款准入明显异常的有60户,其中额度30万元(含)以上且未履行双人调查的12户、向信用不良客户首次发放信用贷款的32户、向信用不良客户(或其配偶)周转发放信用贷款的14户、客户所提供贷款用途证明作假的2户,此外还存在未对跨区域单身客户婚姻状况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等多种问题。

排查中,数据分析小组发现涉嫌代他人还息的杨某与该支行行长之间频繁发生资金往来。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杨某共计向支行行长他行账户转账12次、金额17.96万元。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支行行长通过ATM存款93笔、金额达62.8万元。很明显,一直声称合规放贷的支行行长必然涉事其中。

针对上述情况,排查小组先后对客户经理张某、支行行长进行约谈。“为何会有这么多区域外客户,甚至非全行辖区的客户在你支行申请贷款?”“为何有如此多的贷款业务未履行双人调查?”“为何向不良客户或者是不良客户的配偶发放贷款?”“对账时有部分客户反映曾向介绍人员交纳手续费,你是否知情?”“为何你的账户(支行行长)与杨某有多次资金往来,并在ATM上有多次存现交易?”一个个问题直击客户经理张某和支行行长。在确凿的证据和严肃的谈话面前,两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承认违规事实。

采取措施 封堵风险漏洞

根据排查结果,某农商银行立即对上述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张某进行停岗处理,并要求其对区域外贷款进行清收。同时,由合规风险部设立问题贷款台账,进行持续跟踪管理。总行根据后续贷款清收情况给予支行行长撤职、客户经理张某记大过并取消信贷岗位任职资格的严肃处理。由于审计部积极创新思路,及时发现风险线索,提前采取了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这批区域外客户贷款提前收回33户、金额506万元。结合此次事件,审计部向总行业务部门发送审计告知书,要求业务部门加强基层支行展业区域的属地管理,明确责任支行及管辖客户经理。总行业务部门收到审计告知书后立即响应,下发有关通知,规范各支行辖内信贷秩序,明确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职责,防范跨区域信贷风险。

回溯全程 农商“排雷”启示多

审计项目既要推陈出新,也要抓住本质。相较于一般流程化的审计项目,本次风险贷款排查以风险疑点为线索,积极进行精准分析,动员多方协助,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审计方法应灵活多变。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考验着审计团队的专业性。随着银行加大业务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力度,传统的抽样手段逐渐暴露出欠缺精准性的问题。实践中,应针对不同领域采取差异化审计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有效采集、筛选、分析海量数据,快速准确提取有价值信息,满足审计工作多元化要求。

上述案例中,排查小组先后运用计算机系统模型、数据分析等手段辨析支行可疑数据,并通过发散性思维对支行行长的ATM交易明细进行延伸分析。通过丝丝入扣的审计方法,让违规事实无所遁形。审计项目应思路清晰。总行审计人员在项目前期充分了解审计内容,梳理审计事项中的易发风险点。目前,常规的审计项目普遍根据经验和模板确定审计思路,在应对非常规、专项审计时容易出现摊子铺得过大、风险点把握不准等问题,这要求审计人员修炼“火眼金睛”,用“舍末求本”的思维直击审计重点。在上述案例中,排查小组精准发现区域外客户贷款集中发放问题,有效缩短了排查过程,提高了排查效率。  

审计人员应总结经验,创新思维。审计方法为术,是审计过程中应用的工具;审计思路为法,是推进审计项目必须遵循的方向和规则。当前行业审计环境极为复杂,审计人员必须创新审计思路,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为银行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网站编辑 - 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