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监管>

打造智慧监管体系 推进监管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 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 丁灿 发布时间:2022-03-25

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依法监管的科技支撑,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2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一系列监管动态预示着2022年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将揭开新的篇章。在当前监管工作形势下,监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破解各类监管难题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要推动监管数字化转型?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之前,应充分认识到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为转型而转型,而是监管机构在当前金融环境和监管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做题”。

监管数字化转型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必然路径。随着金融机构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渗入金融业务流程,金融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度不断提升,金融网络日趋复杂。依靠原有的人工经验判断和线性思维无法准确分析出整个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通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系统思维,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穿透分析、精准追踪,不断提升多维分析能力,可有效掌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监管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强力手段。银保监会机构改革以来,监管工作要求呈几何级增长,现有的监管资源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已无法有效满足防范银行业保险业各类风险的需求。随着依法行政要求愈发迫切,通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分析预警,帮助监管人员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工作中,才能有效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监管数字化转型是依法依规监管的有力保障。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信访处理、案件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信息,仅依靠人力逐一分析筛选每个监管对象的相关信息,任务重、难度大。随着监管工作的精细化,通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监管决策辅助支持工具,自动绘制监管对象多维度特征图,从而提高监管措施准确性。与此同时,加强对监管目标、监管规划、监管决策、监管措施等各类监管行为的全流程跟踪记录,实现监管行为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审计,为提高监管绩效、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三个有序”开展监管数字化转型

在开展监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三个有序”,确保转型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工作推进要有序。监管数字化转型必然导致监管流程再造与监管模式的变革升级。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逐步推进监管流程线上化、监管数据电子化、监管指标多维化,通过整合再造监管流程,不断自我革命,最终实现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系统建设要有序。监管数字化转型关系到未来监管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开展转型工作的统筹规划。要确保规划先行,整合财务、人力、科技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要强化跨条线协同,形成各条线各部门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转型工作体系。要优化资源配置,在有限资源下优先建设能够满足一线监管工作需求,减轻一线监管人员事务性工作压力的信息系统,提高一线人员参与转型工作的积极性,打造“系统更完善、工作更智慧、效果更显著”的良性循环。

数据流通要有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印发,监管数据的使用与流通过程应更加严谨、规范、可控。要严管数据扎口,通过对监管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使用、销毁、审计的全生命周期扎口管理,实现监管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与使用。要规范数据使用,特别是各类数据流转中涉及个人客户敏感信息的数据,在脱敏基础上要严格履行审批制度,做好记录留痕,确保监管数据使用合法合规。要优化数据共享,在确保监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开放监管系统内及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关要求。 

构建智慧监管三大体系

监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通过赋能各级员工,借助科技手段武装一线监管人员,激发监管人员潜力,从而提高监管工作质效。近年来,江苏银保监局高度重视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局党委提出“要大力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向科技要资源,强化系统内科技资源统筹集成,研究制定监管科技工作规划,成立监管科技小组”等一系列要求,数字化转型应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内外部监管联动,系统性地开展科技赋能工作。完善监管科技平台体系,让科技赋能有章法。要成立跨部门的一体化横向组织,常态化开展监管科技培训、监管需求分析、风险形势研究、重点项目攻关等工作,具备条件的部门可先行试点设立“智能创新实验室”“科技赋能工作室”等,以此打造学习型组织,充分挖掘干部职工潜力,发挥上下联动合力,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监管人才队伍。打造监管科技工具体系,让科技赋能有抓手。要加快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监管数据标准统一,实现数据共享共用。丰富完善监管功能场景,提升穿透分析能力,提高监管工具智能化水平,增强现场检查分析、数据挖掘能力,优化监管模型和分析工具,强化新技术在资金流向追踪、风险穿透分析和关联关系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打造监管科技融合体系,让科技赋能有联动。要激发行业潜能,打造行业性交流平台和组织,实现跨行业、跨属性、跨类型的行业金融科技高端智力整合。要针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例如自身定位、供应链风险防控、开源技术使用、数据治理有效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对银行保险机构业务的影响等,提高全行业应对科技风险冲击的能力。江苏银保监局已于2021年开启相关探索,成立江苏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组建金融科技治理等4个界别组,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