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守正创新  走好普惠金融转型之路

2024-02-22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广东肇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东奇

普惠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农商银行作为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法人银行,应以普惠金融支持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为未来业务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推动实现与地方经济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审时度势 加快普惠金融转型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业发展也需要高质量的经济社会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商银行诞生于地方、发展于地方、服务于地方,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反哺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反馈“闭环”,是农商银行根据自身政治属性、市场定位和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最优解”。

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体现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普惠金融,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范围横跨城区、乡村两个市场,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金融纽带,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二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推进普惠金融,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重申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农商银行作为连接城乡的金融纽带,要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城乡金融资源统筹分配,利用城区金融资源反哺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用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一是农商银行坚守发展定位的必然要求。在长达70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农商银行一直是支农支小主力军,也是最熟悉涉农、小微客户金融需求的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传承支农支小历史传统的必然选择。二是农商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农商银行长期面临支农支小“政策性职能”和持续经营“商业性职能”有机平衡的主要矛盾。农业的弱质性、农民的弱势性及小微企业的脆弱性导致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必须通过普惠金融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质效,补偿承担支农支小政策性职能的成本,确保符合监管部门稳健、可持续经营的要求。 

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一是应对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需要。当前,受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大行下沉等因素影响,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对农商银行而言,只有通过推进普惠转型,加大以量补价力度才能应对外部挑战压力。二是推动内部发展转型的需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商银行必须从内部转变经营发展观念,以普惠转型为目标,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最广大的市场主体,如此才能实现市场地位的巩固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深耕细作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更上一层楼

肇庆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佛肇经济圈、广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农商银行作为肇庆城区(包括端州、高要、鼎湖区)经营规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通过战略导向、党建引领、政银合作和科技赋能推动普惠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43亿元,占辖区银行业存款市场份额的21%;各项贷款余额326亿元,占辖区银行业贷款市场份额的18%。

战略导向确定普惠目标。普惠转型是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20年开业之初,肇庆农商银行就明确“扎根千年砚都、打造百年银行”的发展愿景和“三农专属银行、市民首选银行、园区专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将普惠金融放在各项业务发展首位,并从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数字化”平台、客户聚焦、轻型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共享发展等八大支柱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技水平、强化风险管控、培育创新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等六大措施推进普惠转型。在2023年制定的新三年战略规划中,进一步对发展普惠金融做出详细规划,重点强调“做大户数、做小客户”的普惠信念和100万元以下的普惠准入门槛,并对八大支柱和六大措施进一步优化完善。截至2023年末,全行普惠贷款余额136.7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达54.34%。

党建引领创建普惠品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根据广东省农信联社“1+1+3”党建共建总体工作部署,肇庆农商银行强化党建引领,与各级党委加强沟通,通过总行党委、支行党支部与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向28个镇(街道)、493个村(社区)派驻“金融特派员”587名,承担“党建共建联络人、创业致富参谋人、守信用信推广人、农村金融搭桥人、金融知识宣讲人”等角色,联合开展党建活动520多次,助力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围绕“党建共建引领发展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题,组织党员骨干成立“红色先锋队”,并在各村委设立“红色先锋便民服务站”,每月至少到1个共建村(社区)开展1次“送人才、送服务、送知识、送关爱”活动,真正走进乡村变成群众信赖的“村里人”,创建具有农商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品牌。

政银合作推动普惠下沉。服务重心下沉是农商银行做强做优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根据广东省农信联社“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作部署,在基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肇庆农商银行主动下沉服务重心,扎实推进信用建档、整村授信等工作,全面加快“数字信用乡村”建设,助力构建“村村通金融、户户有信用”的普惠金融全覆盖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末,全行共对辖内农户、小微企业、园区企业建档50.92万户,开展整村授信332个,覆盖率100%;授信客户数47.94万户,授信金额368亿元,授信覆盖率100%;普惠贷款签约客户数7.13万户,金额209.79亿元,签约用款覆盖率20.69%,同比增加11.87个百分点。同时,围绕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和肇庆市政府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优化推出30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加大对地方农业特色产业、“4+4”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86.3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5.21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61.05亿元,同比增加10.78亿元。

科技赋能助力普惠提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首位。肇庆农商银行与肇庆市公安局等10多个党政部门加强沟通,共同围绕“党建联创+网格治理+便民政务+普惠金融”理念打造“粤居码数字门牌”,通过数字二维码入口,运用实体门牌、后台系统及微信小程序,将200多项基层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数字政务和普惠金融等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党政警村银服务“最后一米”。截至2023年末,“粤居码数字门牌”已实现鼎湖区全覆盖和端州区部分区域全覆盖,铺设“粤居码数字门牌”7.7万块,服务群众达18万人次。同时,通过“粤居码数字门牌”发布40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业务预约、贷款申请等业务,为广大群众打造家门口的数字“金融超市”,并协助村民上传乡村民宿、美食等商业信息,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数字平台。

奋勇前行 续写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刻把握服务人民的普惠发展方向。普惠金融的本质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农商银行作为从底层经济中成长起来的银行机构,天生就带有普惠金融的基因,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更加具有原生优势。

坚持树立差异化的普惠发展策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差异化的经济主体提供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如此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国有大型银行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国家队”,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向重点人群提供服务,扩大重点普惠人群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农商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应主动加大业务创新力度,结合地方经济主体需求,打造差别化、专属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有力满足新市民、初创企业、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普惠金融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普惠发展平台。数字技术是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而普惠金融又为数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二者之间正向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农商银行的普惠转型道路,应坚持不懈抓好数字化转型,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普惠金融平台,进一步丰富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不断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全面增强商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应高度重视发挥点多、面广、人熟的传统线下优势,进一步强化客户维护、情况核实、贷后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赋能,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惠及度。

持续完善政银互动的普惠发展模式。普惠金融不仅仅是发放普惠贷款,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满足各类经济主体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必须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统筹力度,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这需要地方政府与农商银行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普惠金融制度设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举措的引导作用,通过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各类平台信息整合、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及完善担保增信分险机制等举措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农商银行应充分利用人力、财力、技术资源协助地方政府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良好的政银互动,形成普惠金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