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12-27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世重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新时代以监管引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立足新征程,中国金融业要基于自身实际和国情特色,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监管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部署,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金融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直接关系金融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历经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

回顾我国红色金融史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史,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金融事业才能够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金融稳步前行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特色金融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事实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和监管作用,中国特色金融才能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依靠人民凝聚力量,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金融是体现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金融

中国特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金融、是人民的金融,必须践行党的初心、担负党的使命、完成党的任务,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金融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供给结构,统筹做好支持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强国富民战略,支持健康、养老、医疗、体育、旅游、家政等民生产业,优化新市民、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其纳入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合作机构管控、内部考核等工作机制,强化行为监管和全流程风险管控,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着力破除“金融精英论”“特殊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推动形成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相当的金融回报和薪酬水平,探索完善中长期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模式,将员工激励与金融机构长远发展更好结合起来,强化中国特色金融事业荣誉感,激发金融从业人员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积极践行金融报国和金融为民情怀,培养、选拔、塑造一支忠诚可靠、作风优良、业务精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为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保障。

中国特色金融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的金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要履行天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回归本源,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坚决扭转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的错误倾向,促进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要坚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为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围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支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能源、重大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率先突破,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支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实现产业、消费和金融良性循环。积极引导资金资源支持碳达峰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好碳中和行动方案,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持续调整优化。

中国特色金融是稳健运行、风险可控的金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

具体而言,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防止“大水漫灌”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避免总量过度宽松引发过度衍生交易,有效减少脱实向虚和投机套利。充分发挥地方党政为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作用,坚决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稳妥处置金融领域风险事件和问题机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始终坚持强监管严监管不放松,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坚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切实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要按照预防为先、防患未然的原则,健全风险监测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和信息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主动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的重要指示精神,看好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依法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等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督促引导中小金融机构着眼本地化发展、下沉式服务,避免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纵深实施市场乱象整治,加快推进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公司等改革化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压实股东、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自救主体责任。

中国特色金融是改革创新、开放共享的金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金融发展的中国特色,绝不是搞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增强中国特色金融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世界贡献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成果。

金融要实现改革创新开放共享,就要主动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研究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举措,稳步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立足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优化创新双循环金融链接机制,吸引全球高质量金融资源要素聚集。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监管规则制定,加快构建与国际衔接互通的金融制度体系和金融监管模式,严密防范外部输入风险,合力构筑国际金融安全网。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眼提高金融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以国有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更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紧盯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方向,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路径,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和工具创新,不断探索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新路径、新方式、新功能。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动态加强机制和流程创新,强化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多层次、差异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和严格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引发和加剧资金脱实向虚、抬高社会融资成本、混淆消费者视听、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及一切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2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