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动能

2022-05-09 来源: 编辑:高阳


围绕新时期“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新变化,农信机构应保持坚强定力,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综合水平,更好落实落地支持乡村振兴这一农村金融领域的核心工作

脱贫攻坚胜利后,“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成为农村金融核心工作。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总体而言,农村金融工作具有很强的普惠金融内涵。要解决好普惠金融问题,绕不开单位交易成本高而引致的商业可持续问题,因服务对象的零售性而引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推进农信社数字化转型,无疑为解决好这两个核心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具体落实到农信机构实践中,一是持续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持续加大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增强金融科技能力,同时加强数据治理,拓宽数据渠道,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这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二是运用科技创新为金融业务赋能。当前金融服务快步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无接触方向迁移,大幅拓展了银行的客户边界、服务半径。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是在人流、物流基础上增加信息流,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成果推广运用。将存、贷、汇、缴、第三方支付以及相关金融产品融入智慧政务、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日常生活场景,打造跨界融合、共享共赢的场景金融生态圈,构建全新的、更加高效的获客、留客和活客体系。 

与时俱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金融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生产格局由单一传统产业向多产业竞相发展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分散向适度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从铁犁牛耕向机械化耕种转变,农业业态由单一农业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农业整体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三农”金融需求更加综合化、多样化。顺应需求侧的深刻变化,农村金融要加快供给侧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一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三农”领域的新主体、新业态、新要素、新需求进行研究,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量身打造符合当地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例如,可以结合特色农产品生产周期特征,紧跟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设计开发特色农产品贷款产品;与生猪生产模式变化相适应,推广生猪“1+N”产业链融资等,全力满足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创新增信模式。针对农户普遍存在的抵质押物缺乏问题,积极对接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性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赋予“银行+政府+农户”“银行+担保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等成熟模式新的内涵,解决融资瓶颈问题。三是创新拓展抵质押物范围。随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刻变化,农村资产不断丰富、资本化水平不断提高,抵质押担保品不断推陈出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等形式相继出现。未来只会越来越丰富。这需要农信机构与时俱进探索用好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以及自然资源确权等蕴含的金融服务创新空间。 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力度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政策性强,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至关重要。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现阶段的11项重点目标任务,包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猪产业、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行动启动等。同时,各省(区)存在自然禀赋、发展战略的差异,比如四川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同时存在辖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总体而言,现阶段农信机构可重点谋划做好“衔接、稳粮、富村、融合”四篇文章。一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接续做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二是大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种子、耕地两个关键,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及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三是着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牵引,进一步拓展支持园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强化乡村建设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消费等领域,为农村道路、供水、清洁能源、物流体系等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争取凝聚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是全面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合作,做好常态化交流,建立完善互信互通机制,推动形成银政之间立体性、全方位、系统性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的格局,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合力支撑。二是向金融监管部门借力,争取并用好用足财政、货币和监管等各项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差异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例如,争取财政加大风险补偿力度,推动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三是与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金融同业形成合力,加强与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融资担保基金合作,积极运用“信贷+保险”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保险体系,合理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此外还可以积极运用农产品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探索“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模式,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损失的风险。 着力加强农村金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拥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队伍是关键。一是选优配强农村金融干部队伍,配强政治能力过硬、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县域领导班子,将具有涉农专业知识、真正了解农村、愿意扎根农村、一心想干实事的优秀人才配备到农村基层网点。二是加强农村金融干部培养,建立机制让农村基层干部员工扎根农村,派驻金融干部到村镇挂职,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成长成才。三是健全农村金融人才正向激励机制,实行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双倾斜”,鼓励引导农信干部人才到县域、到乡村干事创业,畅通干部人才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渠道,充分调动干部员工投身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