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普惠金融

2022-05-09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编辑:高阳


农信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经营,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红色农信基因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是农信机构的生存密码。目前,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农信系统总资产14万亿元,各项存款11万亿元、各项贷款8万亿元,员工26万人,网点近2万个,特别是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江西省联社及上海农商银行走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农信前列,形成了很多宝贵的先进经验,值得农信系统学习借鉴。

上海,党的一大在这里召开。上海农商银行传承红色基因,秉承“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推动集团综合化经营,建设区域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浙江,一叶红船从嘉兴驶出,引领一个民族前进。浙江省联社传承“红船精神”,大力发展全方位普惠金融,持续推动大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国普惠金融的标杆。江苏,孕育了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 “四大红色精神”。江苏省联社在全国率先组建首家农商银行,率先完成全省农商银行改制工作。江苏农信目前有6家上市农商银行,打造了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山东,诞生了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山东省联社以“六个坚定不移”引导农商银行创新作为,以普惠金融赋能山东产业转型。安徽,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联社加大金融反哺实体经济力度,助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型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江西,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等。江西省联社传承井冈山精神,在“稳中求进”方法论的指引下,推进“五型银行”建设,保持“金融赣军”龙头银行地位。福建,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毛泽民、阮山、赖祖烈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闽西创办了全国最早一批农信社,红色农信的火种从这里向全国燎原。

福建农信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动农信高质量发展。从红色农信诞生地到普惠金融试验区目标不变1929年,党在闽西苏区创办了全国最早一批由苏维埃政府发起、向农民募股设立的信用合作社,形成了“帮助群众解决‘剪刀差’问题,为群众所组织,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创社初心。“低利率、广覆盖、便利化”的理念与当前的普惠金融理念完全契合,也与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新发展理念有着跨时空的呼应。作为红色农信诞生地,福建农信更应传承好红色农信的初心使命,将农信的优良传统注入现代普惠金融,当好普惠金融主力军。

福建农信围绕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创新实践,探索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福建农信模式”,努力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者。从信用合作社到现代商业银行 初心不改农信社虽然从合作社华丽转身为现代银行,治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变的是,自诞生之日起,农信机构就始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经营,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红色农信基因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是农信机构的生存密码。因此,面对“三新”挑战,福建农信坚持将加强党的建设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结合,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发挥广大基层党员作用。福建农信提出“党建+金融助理”工程,联合市、县组织部门向广大基层乡镇派驻金融助理。目前,福建农信在全省已派驻金融助理6004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4280名,覆盖全省15135个行政村,2021年将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选派的金融助理可直接到乡镇政府挂职,全面参与乡镇各项涉农工作,全程配套金融服务,包括开通党员信用直通站、定期进村入户、设计“党员先锋贷”等产品。通过长期实践,福建农信总结提炼了“垄上行背包银行”“狗不叫客户经理”“金融轻骑兵”“红马甲”等特色党建品牌,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第一线,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米”,真正做到画像精准、服务到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农信社的改革改制要充分考虑农信社所面临的独特生存土壤和市场环境,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只改形不改神。福建农信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稳妥推进改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对农村改革提出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构想,浙江省联社已在瑞安、瓯海等地形成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福建农信结合中央“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政策导向,高度重视股东股权问题,积极探索以农信社为主体和纽带,引导股东、股权关系回归本源,吸收各级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社、乡村共治会、老人会等涉农组织入股,推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让村民、农民变股民,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融合,让这些具有相同基因的股东、董事、监事更加能够发挥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监督约束的作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斗志不减红色农信设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合作互助帮助贫苦农户,一路走来,农信机构始终紧跟中央要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深入乡镇、乡村,谈到的林改、医改、生态文明建设、小吃产业等都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也带给农信机构诸多启示。如何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乡村振兴关键在找到富农产业,产业兴旺关键在激活生产要素。林业金融创新是深化林改的重要推手,福建农信先行先试,发行了全国第一张“普惠金融·惠林卡”,实现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并配套林业贷款专项贴息,被银保监会、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列入“可复制、可推广的良好做法”;积极配合林票制改革,推出“金林贷”,根据林票价值实行免担保、线上化、批量化授信,实现资源资产化、股权林票化、林农股东化。

福建农信深挖福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项绿色资源,利用“政策+产品”模式,推出“福林”“福海”等“五福”产品,撬动农村“沉睡”资源。如何畅通新型农金渠道。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农政策很多,但到了基层难免出现政策传导力度层层递减的情况。其实,乡村领域的涉农生产要素非常多,但掌握在各个不同的要素管理部门手上,缺乏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导致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渠道已经无法更高效地撬动和整合这些要素,必须用好金融科技工具,打通大量农村“非标”资源、资产的信息壁垒,建立全新的估值中枢,实现“非标转标”。2020年,福建农信与福建省纪委、财政厅独家合作建设“福农e政”银政直联平台,实现了财政性扶贫惠民资金“一键到户、一屏尽览、一卡通取”。目前,平台服务全省315个代发单位,已代发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补助等财政性资金73.35万笔,并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财政部门的“一卡通”建设、农业部门的“三资”平台建设中,推动搭建全省统一的“福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旨在实现支农惠企利民政策、资源资产信息、综合金融服务、配套服务机制、农民行为记录、要素登记流转、参与主体协同联建等“七上平台”,有效整合政府政策、农村要素资源、农民金融数据,走出一条“政府搭台、农信出力、农民唱戏”的普惠金融“福建模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