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市民”请查收,各地金融服务大礼包来了!

2022-04-18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编辑:王玺

新市民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

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有关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市民进入新阶段。新市民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民生需求、促进共同富裕都有重要意义。近期,多地出台相应举措保障新市民获得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获悉,4月11日,银保监会就新市民金融服务召开通气会,北京银保监局、山东银保监局、广东银保监局、重庆银保监局和山西银保监局参与会议,就指导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有效地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等内容进行交流。

北京银保监局

助力新市民“创业有为”

北京有800多万新市民,约占全部常住人口的四成。调研显示,契合首都城市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北京新市民呈现“两头集中”的特点,即“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两类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小微企业是吸纳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主力军。北京银保监局基于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格局,建设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信贷精准投向小微企业,有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持续吸纳和稳定在京新市民创业就业。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完成续贷审批1.33万笔、金额504.3亿元,为企业节约资金“过桥”成本约10亿元;累计完成首贷审批4.01万笔、金额1578.5亿元;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助力新市民创新创业。一是扩大贷款办理范围。将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功能引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借款人资格认定“一网通办”。二是扩大主体覆盖面。取消对贷款对象的户籍限制,外地在京创业人员等新市民群体与本地户籍人员享受同等财政贴息和担保费免除政策。三是增加贷款额度。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满足多层次资金需求。截至2月末,辖内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1.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2.8倍。

山东银保监局

实现“五个破题”

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省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近三年来均保持在100万人以上,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银保监局主动靠前、快速行动,从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均等性出发,辖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实现“五个破题”。

联合出台文件,实现政策联动。联合省十一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行动方案》(鲁银保监发〔2022〕9号),实现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就业、创业等多个领域中的政策协同,提出金融辅导及金融管家、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共享路径、风险补偿基金、统计监测机制等“山东特色”的细化措施。

搭建协调框架,建立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新市民工作,将新市民金融服务纳入山东省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组织主要机构成立新市民金融服务创新小组,推进山东新市民工作全面展开。

开展统计监测,明确认定主体。根据银保监会新市民定义,结合山东实际,围绕制约工作开展的主体认定问题,初步明确统计口径,划分“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投靠或陪伴子女人员”“其他原因常住人口”四类主体,探索建立统计监测机制,使主体认定清晰化、金融服务可量化。

畅通对接渠道,突破信息瓶颈。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社保卡、公积金、税务等政府信息,整合存量客户信息,综合研判客户银行卡和相关线上收支记录,简化传统资信证明方式,加强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对新市民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着力打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信息瓶颈。

开发专属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指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融资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在产品、模式、服务方面积极创新,解决新市民信用信息分散、经营时间短、抵质押物不足等按照传统观念影响金融服务可得性的问题。

广东银保监局

保障新市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广东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同时也是外来人口第一大省。研究表明,截至2021年末,广东的“新市民”超过4000万。新市民群体为广东各行各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是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对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维护好“新市民”的权益,广东银保监局多措并举。支持新市民维护正当权益,助力“劳有所得”。联合政府部门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文件,指导机构对接住建部门信息系统,累计代发农民工工资266亿元。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试点建筑工程履约类保证保险,覆盖面及赔付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时,支持新市民医疗保障,助力“病有所医”。推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22年联合政府部门率先将新市民纳入广州“穗岁康”城市定制商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截至3月末累计承保新市民9.3万人。

重庆银保监局

立足地方实际,提供重庆特色金融服务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和“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定位决定了在重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具紧迫性。率先出台《重庆市快递员群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实施方案》,创新打造了城市定制型普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渝快保”,牵头搭建了银政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金渝网”等等,为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贡献了重庆经验。

川渝自古一家,区域内经济和人员交流密切。与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数据显示重庆新市民的来源主要是川渝广大农村,去向主要是成渝城市群。重庆银保监局因地制宜,把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有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中,推动成渝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同步推动。截至2021年12月底,两地共88家银行机构累计减免手续费130.73万笔,减免金额567.28万元。

重庆是传统的制造业重镇,而制造业产业链也是吸纳新市民就业的重要领域。重庆银保监局通过积极支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民营中小微企业等,增强“源头活水”,为新市民在城市就业增收、落户安家提供最根本的、最强有力的保障,全市制造业贷款实现“量质齐升”。一季度末,全市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4246.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41.2%;余额较年初增加371.9亿元,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5.2%;同比增长17.2%,增速同比大幅提升19.6个百分点。

山西银保监局

监管引领有重点,市民安居有希望

山西银保监局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对接协作,监管引领、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扩大新市民金融供给,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能力。

聚焦住房需求。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住房租赁信贷需求,增加长租房供给,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如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与太原市房管局开展住房租赁项目合作,为新市民群体提供221套高品质房源。

聚焦创业就业。推动银行机构与山西省就业服务局、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合作,加强对新市民群体创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2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为34.16亿元,较年初增长13%。

聚焦医疗保障。助力大病保险实现扩面提标,保证新市民享有同等权利,实现“愿保尽保”,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

此外,山西银保监局深化科技赋能手段。推动银行深化对新市民信用信息数据应用能力。如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发政务服务平台“三晋通”APP,为新市民群体开设便民政务服务板块,累计上线事项10万余项,注册用户接近3000万,点击量超1.49亿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