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四川绵阳农商银行 张娜 发布时间:2024-09-26
9月的绵州大地,秋意渐浓,金色画卷在田野上次第铺展,稻穗低垂,沉甸甸的谷粒彰显着一季的辛勤与希望,田间地头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眼前这幅美好祥和的丰收景象,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绵阳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灌溉和滋养的杰作。
修筑“蓄水池”,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
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绵阳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投入,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三农”领域。出台《乡村振兴服务实施方案》,搭建起市、区、镇(乡)、村四级全覆盖乡村振兴服务格局,按年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切实扩大涉农领域信贷支持。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夏日强基”等专项劳动竞赛,激发业务人员“愿意贷”动力。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一片一行长、一镇一经理”金融甘泉促振兴行动,向辖内农业产业授信110亿元,向12个乡镇级片区各匹配了1名专属行长,向37个乡镇街道各匹配了1名专属经理,倾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员工队伍,推动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占比和余额保持逐年增长。截至6月末,绵阳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97.44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量的48.08%,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4.99亿元。
连接“动力泵”,让金融活水涌动奔流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走进涪城区吴家镇三清观村,远远望去,只见几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虾田里来回穿梭,将簇簇稻穗收割、脱粒、除杂、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轰隆隆”的机器声、稻谷的沙沙声、田边的蝉鸣鸟叫声,伴随着农户的笑声,飘在田野里,好一幅美不胜收的“丰”景图。站在田间,三清观村余书记感激地说道:“感谢绵阳农商银行,为我们解决了资金这个大问题,让我们今年虾田稻米能大丰收”。据悉,绵阳农商银行石洞支行前年为三清观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100万担保贷款用于虾田稻种植,今年亩产已达到了1000斤。三清观村近1200亩的田地产出的稻米,将被制作为澳富优287的优质大米出售,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近300万的收入。一直以来,绵阳农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合作模式成功发放涪城区、游仙区首笔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用“组合拳”缓解农区客户缺抵押、缺担保、融资贵、风险高的难题,扩大了金融支持的宽度,畅通了信贷服务渠道。
无独有偶,谈及绵阳农商银行金融创新惠农举措,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农联村家庭农场主陈勇喜笑颜开。“今年承包了500余亩农田,现在年收入可以达到200万元。我们种植常规农作物,利润薄,主要靠走量,我虽然是90后,但在我们村搞种植还是有些年头了,年轻人还是敢拼,想扩大规模,我差的就是钱……但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农村有房就能贷款了,前几天我就在绵阳农商银行秀水支行贷了30万,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真的太感谢了!”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绵阳农商银行与市农业农村局紧密合作,迈出创新崭新步伐,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推广绵州农房增信贷,该款产品创新利用确权农房作为贷款增信依据,有效解决农户资金不足难题,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通融资新路径。自2024年5月推出以来,已有10875户农户通过绵阳农商银行获得农房增信贷授信,授信金额达11.17亿元,累计贷款投放超4.93亿元。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绵阳农商银行深谙于此,并持续着力于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农户+专合社+企业+农商银行”的“1+N”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户一策”定制服务方案,更好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户数4436户、余额16.8亿元。此外,绵阳农商银行还积极引入省、市农担公司、保险公司分险增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力满足农业产业新需求。
疏通“管道群”,让金融活水惠泽万家
“原来我只流转了50多亩土地,今年我又多流转了150多亩,这季稻谷丰收了,总的算下来比去年多收入了8万多,真的感谢你们农商银行的好政策,你们给我办理的这个超级备用金硬是好用,今天刚好卖完稻谷,厂家把款给我打过来了,我这段时间暂时不用钱就先把买肥料支用的钱还上”,游仙区魏城镇种粮大户曹大爷高兴地和客户经理老夏分享着今年的收成。据了解,曹大爷曾在10多年前当过村干部,后来搞种植业,成立了合作社,但由于资金有限规模一直上不去,没当干部后对金融政策也关心得少。去年,绵阳农商银行魏城支行专门组织到村里来开金融座谈会,还邀请曹大爷等种植养殖大户一起参会,为大家普及最新的金融政策,推广金融产品,送上了超级金融备用金,真正地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
为持续扩大广大农户授信用信覆盖面,2023年5月起,绵阳农商银行在全辖383个行政村启动开展“一村一座谈”活动,以“党建引领+金融先锋”模式邀请村社书记、村社四职干部、当地种养殖户、新型农业主体、创业带头人、农户等召开“一村一座谈”会,完善村组干部授信及用信,以此带动普通农户授信用信,实现整村评级授信。活动铺开1年多来,已累计开展457场座谈会,共邀请到会13722人,累计授信 5481户、金额 13.28亿元,用信3275户、金额6.01亿元。
此外,绵阳农商银行持续加强“党建+”共建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农合社等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建共建,积极开办金融夜校,宣讲金融知识,助力乡村文明建设,打造“信用村”品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手段,以“蜀信e”数字银行为平台,不断推进普惠金融科技化赋能和数字化发展,实现客户一键申贷、随贷随还。全面实行“整村授信”工程,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8.19万户、授信金额90.8亿元,实现符合授信条件农户100%全覆盖。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贷款234.15亿元,小额农户贷款余额58.71亿元,位居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1位。
金融活水涌田间,丰收画卷映眼帘。金色的季节里,不仅收获了满满的粮食,更孕育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谈及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绵阳农商银行负责人坚定表示,“服务‘三农’是农商银行的初心和使命,让广大农户享受金融便利,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我们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把优质的金融服务带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助力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贡献金融力量”。
网站编辑 - 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