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监管>

创新培养模式 打造数字监管人才孵化器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利星 发布时间:2023-02-01

在2022年年初工作会议以及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上,银保监会党委均强调将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作为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的关键措施。大力培养数字监管人才,正是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深圳银保监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党委工作要求,立足深圳实际,坚持科技赋能,创新打造“一个体系、两条主线、三层梯队、四项保障”的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开展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体系:持续完善数字监管人才培养体系

深圳银保监局通过多年探索,逐步搭建起一套以智能分析系统应用为主要抓手,以全员共学、共研、共用、共享监管数字化成果为基本目标,多层次推进、多角度发力的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体系。

统一思想,提高对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的认识。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本质上是金融监管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作为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抓好抓实。

发布多项有关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的制度方案。先后制定《深圳银保监局提升智能检查质效实施方案》《深圳银保监局智能检查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深圳银保监局智能检查“1+1”辅导方案》《深圳银保监局监管智能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将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列为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为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制度基础。

成立智能检查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培训、研发、运用平台,聚焦重点人群、重要课题、重大任务,将其打造成为全局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动力引擎”和“驾驶舱”,培养一支熟悉监管业务、了解信息技术、勇于开拓创新的数字化监管人才队伍。 

两主线:坚持专业培训和实战锻炼相结合

在专业培训层面,重点针对智能分析系统的应用能力,搭建不同等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一是夯实基础操作培训。针对初学人员,从基本的系统原理和系统功能介绍开始引导入门,并提供系统应用操作手册、案例介绍和教学视频等基础资料。二是巩固中级技能培训。针对具有一定应用基础的人员,重点培训监管政策与法规、银保业务主要风险点、模型思路讲解、非现场应用分析、系统内应用先进经验等,实现科技技能与监管知识培训的有机融合。三是丰富高端应用培训。针对局内专家等高水平人员,培训侧重点为智能工具创新成果、科技监管前沿发展状况等,并适时邀请系统内高级专家、行业资深人士参与研讨,提升培训的专业水平和格局视野。四是强化“1+1”辅导培训。各处室配备一至两名局内专家,采取“1+1”结对子“帮辅”的学习形式,重点辅导和解决各处室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手把手传授经验。

在实战锻炼层面,不断加大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智能化项目研发的实践应用力度,以战代训,以用代练。一是坚持逢查必用。在现场检查中实现智能分析系统的充分运用,结合年度现场检查计划,提前做好智能分析系统应用的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检查进场前预留充足时间开展模型筛查,检查结束后总结报送应用情况。二是持续拓展应用范围。在原有覆盖传统银行机构的基础上,探索将智能分析系统扩展至辖内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等新型机构,以及村镇银行、保险中介等中小机构,强化对机构的多视角、多维度分析,及时发现风险性和苗头性问题。三是集成力量攻坚项目。2021年深圳银保监局在开展“经营贷”专项整治过程中,集成全局骨干力量,进行大规模疑点筛查并取得突出成效。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组建项目团队,推进数据标准化治理、智能监管工具开发等一系列实践应用,进而实现锤炼技能、锻炼队伍的目标。 

三梯队:形成专家团队、骨干力量、后备人员多层次人才结构

深圳银保监局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差异化、专业化的培养机制,建立梯队完整、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数字化监管人才队伍,形成可持续的人才补充机制。

专家团队带头。专家团队是全局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核心资源,由局内知监管、会建模、懂技术的业务能手组成,负责重点模型的开发、优化,以及其他智能监管工具的探索,承担全局性“急、难、重”任务,做好对口处室的“传、帮、带”工作,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骨干力量推动。由具备一定智能工具应用基础、感兴趣肯钻研的青年干部作为骨干力量,牵头完成数字化环境下的日常监管任务,如智能检查模型搭建、处室内部培训辅导等工作,发挥更广泛的辐射作用。

后备人员积聚。将后备人员范围扩展至全局,鼓励各级别、各年龄段人员积极学习和应用智能分析系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用”的局面。同时,加大外部引入,逐步增加信息科技及数据学科背景人员招录比例,提高监管人才队伍的科技含量。内部深入挖潜,加强监管人员与科技人员的互动合作,提高现有监管人员的数字化思维,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扩充后备人才基数。

四保障:强化组织协同、基础设施、激励机制、外部资源保障

深圳银保监局通过充分的统筹安排,为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面组织协同。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并出台工作方案,形成领导小组主导、核心处室牵头、保障处室助力、全局合力参与的协同作战机制,做到尽锐出战、闻令而动,确保相关工作部署充分落实。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稳定、高效、安全的系统应用环境,持续优化系统配置,提升系统可用性、硬件可靠性、网络安全性和计算敏捷性。开发一系列智能监管工具,逐步实现监管监测分析的可视化、自动化。同时,吸收专家及骨干人员参与智能监管工具的开发,适应监管一线实际需要,提高工具的适用性和用户获得感,以用促建、以用促改,形成建设、应用、人才培养循环提升的正反馈效果。

强化激励机制。通过竞赛奖励、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以及智能分析系统“逢查必用”“应用尽用”等考核约束,鼓励员工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推动员工主动应用智能监管工具,积极掌握智能监管技能。如每年组织一次全局范围内的智能检查应用劳动竞赛,以赛促学,并挑选优秀团队和人员参加银保监会劳动竞赛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处室进行表彰。

联动外部资源。合理借助社会各界资源力量,加强与兄弟局联系沟通,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数据平台,借力金融创新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等“外脑”,多渠道筹措资源,促进和保障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

数字化监管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深圳银保监局将继续立足当下需求,谋划长远发展,创造优质条件,完善梯队建设,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有效的实践带动全员能力提升,走好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之路。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