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监管>

把握行业趋势  实现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中国银保监会抚州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聂桂平 发布时间:2022-11-17

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商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既是有着70余年厚重历史的行业“老将”,又是改制后以新面貌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兵”,亟需准确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的逻辑与趋势,走治理科学、内控严密、风险可控、服务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准确把握银行业发展的逻辑与趋势

由规模导向走向量价平衡。银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很长时期的规模扩张,各种资源投入几乎都围绕规模展开,全力拉存款、放贷款、设网点、找客户。因为只有具备规模和市场份额,才有收入和利润。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和金融脱媒加剧,从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归因分析看,规模因素的贡献度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规模扩张、以量补价来提升收入已难以为继,合规经营、发展转型、风险管理、社会责任类指标在考核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由资产扩张走向回归本源。在“资产为王”理念的引导下,商业银行普遍在资产端寻找出路,大量银行资金通过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等借道信托、券商、基金等购买非标产品,逃避监管,热衷套利。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刚兑逐渐破除和严监管的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出现回归本源势头,开始聚焦信贷主业,特别是投资业务的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由低频批发走向高频零售。以往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融资平台和同业、泛资管等领域的业务长期居于主体地位,且这些业务规模相对较大,资金流转和交易频次相对较低,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度相对降低。随着房地产走向拐点、融资平台政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减速和金融科技崛起,银行适应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是服务高频化、业务零售化。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场景服务,从而向客户高频次地销售个金产品。

由卖方市场走向主动服务。经济高增长时期的“高歌猛进”使得全社会融资需求旺盛,银行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形成“以产品和自我为中心”的经营格局。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金融供给持续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商业的天平逐步偏向消费者。市场倒逼银行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品质来适应“买方市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不能变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无论银行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其经营逻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不容更改。作为农村中小法人机构的农商银行,处于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始终坚守以下“不变的逻辑”。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农商银行起步于农信社,目前已走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具有较强活力和成长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商银行必须尊崇其厚重的发展历史,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让人民信任的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认真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配合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不断改进金融消费者体验,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存—贷—汇”的主业没有变。农商银行必须坚持“简单化、回归主业”思路,各项业务要以存款、贷款、结算三大基本业务为中心,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不能离圆心太远、步子迈得过大,为了短期利益而留下长期隐患。要从以往关注自身利益的角度换个视角,着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防止空转套利等“虚胖”式增长。

加快转型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农商银行应以高度的紧迫感加快转型发展,真正“把准一个定位”,坚持支农支小,专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努力深耕本地市场,形成比较竞争优势。要“做到三个同步”,与政策导向同步,遵循中央大政方针和经济金融政策,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以数字化替代“人海战术”,切实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可获得性;与自身能力同步,审慎推进业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实现更加稳健、更可持续的发展。

特许经营牌照的优势没有变。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和巨大的负外部性决定了牌照许可的严谨性和经营监管的严苛性。尽管银行业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在融资结构中的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金融体系中仍具备相当优势。农商银行作为正规持牌银行机构,在公众信任、政策扶持、业务拓展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着大有可为的广阔发展空间。

努力实现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公司治理是农商银行稳健发展的根基,必须着力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完善股东股权管理。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权力制衡,使得银行高管不能为所欲为,违规问题不再畅行无阻,能够及时有效控制风险,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各地农商银行在监管部门的引领督促和自身努力下,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例如“三会一层”及下设委员会履职不到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股权质押套取银行资金,关联交易管理不规范等。鉴于公司治理之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农商银行要严格对照《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提出的10条良好公司治理标准,针对自查自评和监管评估、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重点是厘清党委会及“三会一层”职责边界,优化决策、执行、评估、纠偏机制和报告路径,规范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管理,逐步建立符合小法人特点和支农支小服务导向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治理机制。

坚守定位是农商银行行稳致远的根本,必须专注支农支小主业,提升县域经济服务水平。金融市场的服务与供给具有一定的分层性,大企业主要靠大银行支持,而小银行只能支持小企业。农商银行的优势在于传统信贷领域,在于广覆盖、纵深化的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在于长期面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形成的服务特色。诸多教训表明,受市场研判能力不足、风控能力偏弱制约,农商银行若热衷于做投资业务、搞结构化融资、放房地产贷款、贷款“垒大户”,最终难免造成重大资金损失。坚守定位、深耕本地、零售业务做得好的银行,其风险都不会太大。鉴于此,农商银行要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定位,立足于小法人反应快、决策自主性强的体制机制优势,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守牢阵地,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努力成为立足本土、定位清晰、管理良好的“小而美”“精而专”“特而优”的精品农商银行。要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业务不跨县、资金不出省,不断提高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要主动对接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将支农支小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真实投放、准确统计、全面达标。

信用风险是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心,必须前瞻性防控增量风险,积极处置存量风险。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和外部经济形势的严峻复杂,农商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压力日趋增大,必须全力以赴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遏制增量风险,着力构建信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一要高度关注经济增长放缓给农商银行资产带来的压力。切实加强形势分析和风险预判,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加强关注类贷款率、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新形成贷款不良率等前瞻性指标的监测分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于其他银行调控下来改头换面想进入农商银行的项目,要高度警惕并做好风险防范。二要切实加大存量风险处置力度。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司法清收等多种手段积极清收不良贷款,真实有效处置不良。三要严守贷款领域的监管红线。重点盯住贷款集中度、违规关联贷款、异地贷款红线,新增贷款一律不得越过红线,存量违规贷款限期压降收回。四要加大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存在拨备缺口的农商银行应制定拨备补提计划,实现利润应全部用于弥补缺口。充分考虑信贷投放增长、不良反弹压力等因素影响,真实测算并及时有效补充资本。

依法合规是农商银行不容逾越的底线,必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严控案件高发势头。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基础薄弱,农商银行案防形势仍然严峻,一些地区甚至呈现“三多”“三大”特点,即应报未报案件多、涉及法人机构多、已发案件类型多;涉案金额大、损失金额大、损失比率大,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案件的高发不仅挑战了合规经营的底线,也挑战了法律的底线、监管的底线。要深入分析案件背后的共性根源和体制机制漏洞,重点解决流程控制、岗位制约、监督检查与人员管理问题。逐级压实案防责任,紧盯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案件风险排查。案件风险表面是“钱”的问题,其实质往往是“人”的问题。要严格执行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加大对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力度,加强业务岗位监督制约。加强案防制度培训,完善案件线索报告机制,确保及时报告处置案件风险。按照“一案四问责”“上追两级”要求,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等情况对责任人员严肃问责。要重视加强外部监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通过立项、检查、整改、信息“四个联动”,科学有效整合监审资源,着力提高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推动整改的能力,推进农商银行的合规经营与稳健发展。

数据质量是农商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必须以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为重点,持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是对一家良好银行的基本要求。针对农商银行存在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欠缺、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足状况,要着力压实董事会、高管层对数据质量承担的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治理长效机制。重点要持续组织开展表内外资产信用风险排查,对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业务一律按规定实施审慎分类,做到真实暴露风险,足额计提拨备,坚决防止分类不实、利润虚假。要严查重处资产分类造假和各类假出表、假转让、假置换等人为隐匿风险、藏匿不良行为。明确农商银行董事长、行长对贷款分类制度执行、贷款分类结果承担最终责任,对于资产质量不真实、隐匿不良的情形要严肃问责。

服务水平是农商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必须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努力赢得竞争优势。着力做好客户服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是农商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乃至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一要提升网点综合效能。科学合理设置厅堂分区,在功能上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动态调整业务窗口数量和类型,加快业务办理速度,缩短服务时间;强化主动迎客、主动营销和厅堂巡视,做好客户分流工作,提高网点服务效率。二是加快推进科技赋能。适应银行零售业务逐步自动化趋势,合理增加电子机具在农村和社区的布设力度,稳步提升电子交易替代率,鼓励开展授信业务在线申请和审批。三是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农商银行是离大地最近的银行和百姓最亲的银行,要传承老农信“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和农户的联系沟通,了解掌握当地“三农”金融服务的新需求新变化。四是落实消保工作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充实一线投诉处理队伍,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监管部门对于信访核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严肃问责,倒逼机构守法合规经营。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