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党建> 党建风采>

农商银行统筹推进“四项监督”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湖北荆州农商银行纪委书记、监事长 谭志平 发布时间:2022-10-31

荆州农商银行坚持“农商姓党”政治属性和“农商姓农”生命属性,将金融主责融入稳经济发展大盘,抓铁有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行向纵深发展,持续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项监督”贯通协调的“1+N”综合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效能,以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

实践:“四个成果”彰显监督效能

自派驻纪检监察组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地正风肃纪、立规强制、严惩违规、铸造清廉,全行经营风气越来越正,经营生态越来越优,经营形势也越来越好。在落实“八项规定”上,“酒瓶子”离开了餐桌,“车轮子”管理规范;在与客户、监管部门之间,“零物质交往”形成了共识;在纠改“四风”问题上,大家主动“管住手”“管住嘴”,主动遵守“清规戒律”,许多原来不以为然的“小毛病”“小细节”“小问题”不断得到矫正。

一是政治监督主业地位更加凸显。牢牢把握政治监督特定内涵,以“关键少数”为重点监督对象,以精准问责为有效抓手,查学习传达,看政治站位高不高;查履职履责,看担当作为快不快;查工作作风,看服务大局实不实,监督瞄准“小切口”,协同解决“大问题”,政治监督统领地位、引领地位不断彰显,“两个维护”成为自觉见诸行动。

二是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有效落实。坚持不懈抓好政治责任、主抓责任、第一责任、集体和分管责任、整改责任、监督责任等“六个责任”,深化“四项监督”贯通协调,推动党内监督同审计监督、合规监督、财务监督、条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充分释放制度优势,全行干部员工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大监督”理念和“润物细无声”的监督文化深入人心。近两年,全行共召开联席会议10次,双向移送问题线索16条,提出20多条具体监督建议,发出工作督办函40份,推动完善相关制度20多个。

三是风清气正良好生态持续蕴造。统筹“四项监督”工作力量,构建既分工负责、衔接贯通,又协同配合、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有效杜绝了“以情代纪”、徇私枉法及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等问题,全行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仪式感越来越强,“能监督、想监督、会监督”意识也越来越浓,腰杆更硬、底气更足。2020年以来,全行实名举报呈现总量下降、“重复访”下降,“越级访”下降、涉及领导干部信访件下降以及实名举报率高、办结率高“四降两高”的良好态势,广大干部员工对纪委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增强,纪委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空前提升。

四是清廉农商银行建设成为常态。坚持强党风、扬清风、正行风,党委书记抓主体责任不放手、纪委书记抓监督责任不松手、其他班子成员抓“一岗双责”不甩手,常态化开展清廉农商行“十个一”活动,正廉于风、执廉于纪、固廉于管、融廉于行、宣警于教、助廉于家,“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日益成为全行党员干部的普遍追求。

掣肘:“四类问题”亟待破冰解惑

近年来,荆州辖内农商银行纪检监察部门着力强化执纪监督看家本领,在顶层设计上坚持扎牢制度“篱笆”,织密监督“天网”,激活末梢神经力量,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但以基层实践来看,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效能低下等问题仍然突出,重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明晰。党委统筹“四项监督”领导体制尚不健全,极少数农商行党委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责任压力传导不及时。同时,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监督的内涵领会不深,有的把监督工作混同于一般的业务监管或日常工作检查,对监督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审计、合规、财务、业务等部门依赖心理严重,未能将条线履职与条线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存在“各扫门前雪”思想倾向。

二是各类监督有待进一步融合。部分农商行党委纪委“两个责任”协同发力不够,有些职能部门在案情通报、案件剖析等方面沟通不畅,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衔接不够,以案促改整体合力不够;同时,由于行业内部政策支撑相对缺乏,农商行与地方纪委监委、信访等部门缺乏有效信息共享渠道,导致取证手段有限,推进执纪监督难以及时、准确,震慑力不足,效率不高。

三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就荆州农商银行来看,共下辖6家县市行,管理4家村镇银行,设置机关部室18个。其中,市行本级有6家一级支行、41个二级支行,干部员工总人数为728人,区域覆盖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在监督体系上,各类监督工作主要由市行纪委“一竿子插到底”。在监督力量上,当前市行本级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为4人,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与本级行网点比例为1:10,与本级行干部员工的比例为1:182,一级支行未设立专门纪委部门和专职纪检监察员,由于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导致监督的力度、广度相对偏低。

四是成果运用有待进一步深化。有的部门没有把省联社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系列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作为常态化监督重点,“一阵风”现象突出,部分单位常态化警示教育不到位,缺少“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系统观念,督促有关单位剖析根源、标本兼治的力度不强。

对策:“四种举措”提升治理成效

“四项监督”要取得实效,必须在优化机制、解决问题上下大力气,践行“大监督”理念,推动监督工作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实现“1+1+1+1>4”的聚变倍增效应。

(一)坚持“一个引领”,做深做实政治监督。

坚持政治监督引领、统筹调度,不断强化“对监督者实施再监督”的归位意识,贯彻落实“党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这一根本遵循,实现“四项监督”有序衔接,高效运转。

(二)抓牢“两个关键”,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一方面,要统筹有力。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四项监督”协调机制,在力量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制度共建等方面,打通堵点、联通断点。另一方面,要衔接有方。加强“四项监督”统筹衔接,保持审计、合规、财务、运营等内部监督主体贯通融合、协调协力,重点关注人事、信贷、财务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引导树牢“以我为主、前后延伸”观念,传好监督“接力棒”。

(三)突出“三个重点”,营建构建良好生态。

一是协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围绕政治监督履职评价明确的8个评价类别、102项评价标准、5个评级等级,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问题,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较真,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二是协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严格落实省联社关于“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5项工作要求和21条监督任务清单,灵活运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党内监督、谈心谈话、专题会商、经济责任审计、“三重一大”现场监督、信访核查、廉政档案、内外联动监督、精准问责追责等“十种监督方式”,督促全行领导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三是协力驰而不息纠歪风、树新风。锲而不舍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联社作风建设“十严禁”和非公务交往暂行规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力震慑,使之真正化风成俗、成为习惯。

(四)完善“四个机制”,聚心聚力各方优势。

一是沟通协商机制。严格落实党委纪委定期会商制度,对重要问题线索集体研判会商,对在发现问题、深挖线索中遇到困难的,及时协调其他监督力量定向支持,确保重要问题线索应发现尽发现,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落实。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以及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内部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有效衔接,在外部更加注重与纪委、信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线索管理、商请协助、组织协调等机制,打通相互移送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成果信息的固定通道,做到信息共享、查案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调互动的监督工作整体合力。

三是整改监督机制。组建由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等参加的问题整改评估工作小组,紧盯未整改到位事项,开展跟踪监督。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监督立行立改;对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督促倒排工期、集中攻坚,抓紧时间整改;对未整改到位的,督促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进度和整改时限,做到不落一件、不虚一事。

四是成果运用机制。综合分析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督察督办、问责追责、政治生态分析评判等情况,向各级农商行党组织提出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建议,深入持续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成果。

网站编辑 - 冯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