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银行保险业这十年>

勇立改革创新潮头 金融业实现新跨“粤”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社记者 艾丽达娜 发布时间:2022-09-30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举办“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从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过去十年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情况和监管工作的举措和成效。

十年砥砺前行,助力广东从金融大省迈向金融强省

“十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裴光在发布会上表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打造“五联共建”模式,获评“新时代全国金融系统党建百优案例”;推动国有法人机构100%党建入章;在1.37万个党组织、12.5万名党员的示范带领下,广东银行保险机构共获得省市以上党建表彰467项,打造全国优秀党建实践经验46个;在全国率先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一体推进处置风险与打击金融犯罪、惩治金融腐败……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成效斐然。

十年磨一剑,数据显示,广东银行业资产、存款、贷款、净利润,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赔付支出、承保利润八个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银行业总资产34万亿元,占全国近1/10;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6.3万亿元、23.5万亿元,年均增速10%、14%。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保费收入占全国1/8;保险深度从十年前的2.97%上升至现在的4.73%,保险密度从人均保费1597元上升至现在的人均4641元。

记者了解到,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超过2.8万亿元,有力支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增长2.5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辖内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3万亿元,增长7倍;外贸企业贷款余额超万亿元,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据裴光介绍,广东银保监局推动成立了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正和消保中心,金融消保工作走在了前列。同时,联合八个部门出台广东版“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助力4000万新市民在南粤扎根。大病保险惠及7508万人;城市定制医疗险辖内20个地市全覆盖,保障水平全国领先;车险综合改革完成后保障水平翻番,农业保险保额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我们坚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裴光表示。广东银保监局十年完成了64家农信社改制化险,探索并创造潮州农商行地市统一法人、汕特联社“三合一”改革经验。全国率先推广自贸区简政放权政策至省内主要区域,落地全国首个区域重疾表,率先试点跨境理财通、跨境医疗险、湾区重疾险,首创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全国唯一实现外资银行地市全覆盖,港澳银行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落地全国首家零碳网点、首家乡村振兴支行,首创巨灾指数保险、“食都保”综合保障险、科技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等,开展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此外,广东银保监局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根本性任务,实现了重点城商行“精准拆弹”,完成了33家高风险机构“脱险摘帽”。辖内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过8500亿元,不良率下降0.4个百分点。配合广东省政府做好政府隐性债“清零”试点工作。从严打击乱象,扭转脱实向虚,银行业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

在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广东银保监局坚守“监管姓监”,共作出行政处罚1963项,罚没金额5.45亿元。在全国率先探索省会城市监管新模式。率先开展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智慧监管试点,首创省局智能检查实验室,率先上线湾区准入备案管理系统。锻造忠专实监管铁军,机构改革以来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2岁,博士、硕士学历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坚守定位,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

在保持总量全国第一的同时,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也注重高质量发展。据裴光介绍,考虑到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广东银保监局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

数据显示,十年来,非珠三角地区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增长140%,比珠三角地区(不含深圳,下同)高出12个百分点。截至今年7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88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了57%,连续十年保持正增长。农业保险十年来累计实现风险保障近7000亿元。

为了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广东银保监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七大类125项涉农指标,统筹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全面乡村振兴。联合五部门出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明确14项政策措施。裴光进一步介绍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农业保险“1+1+8”的制度体系、“12+8+3+N”的保险体系逐步形成。推动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支农促进会,构建“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大格局。

在解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举措时,裴光提到,广东银保监局引导珠三角农商行帮助粤东粤西粤北农信社补充资本超过150亿元,用三年时间化解历史包袱1300多亿元,全面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巩固和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功能。支持1个国家级、5个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振兴特色支行。完善农业保险基层协保体系,共建村镇协保机构超过5000个,聘用协保员超过2万人。“特色农业产品保险成为我们广东保险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裴光称。

“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地区基础设施贷款余额3153亿元,十年来增长近200%,比珠三角地区高出88个百分点。”裴光指出,在助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银保监局推动设立粤东粤西粤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通过“政府+保险+社会资本”撬动投资1200多亿元。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综合保险,承保农田7.3万亩。政策性农房保险覆盖率达到99.28%。

“我们创新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涌现出潮州单丛茶、徐闻菠萝、江门陈皮等特色样板。”裴光进一步介绍,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广东银保监局创新“银行+财政+企业+农户”模式,支持28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8880多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超过775亿元。农业保险近两年风险保障金额年均增速达到80%,主要险种超过200个,“保险+期货”“保险+气象”、农险防灾减损等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谈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时,裴光表示,要通过银行业保险业共同努力来支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我们打出‘政策+资金+人才+知识+消费’组合拳,20个对口帮扶点全面脱贫。组织优秀金融干部派驻901个乡镇,向2.1万个行政村派驻金融特派员1.42万名,助力乡村和金融机构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大病保险覆盖7508万城乡居民,全国首创的巨灾指数保险赔付12.4亿元,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

深化改革,举全局之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毗邻港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跨前两步、主动作为,举全局之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裴光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采用‘一体两翼’的方式加强多方联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意见,出台了支持横琴粤澳合作区建设21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据裴光介绍,大湾区简政放权实现了“三大跨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放权项目“由少向多”跨越,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银行保险机构简政放权事项逐步增加,目前银行支行和保险公司支公司及以下机构和高管的主要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或备案。金融政策覆盖范围实现“由点及面”跨越,将自贸区内简政放权事项扩大到大湾区内地8市,形成全国首个将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简政放权政策全面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办事流程实现“线下至线上”跨越,上线备案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天候运行,最快只需5分钟,累计办理准入备案事项1.15万项,为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便利。

目前,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初具规模,辖内港澳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进入内地的四家澳门银行在粤机构全覆盖。广东监管部门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广发银行等辖内法人机构设立香港分行,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在香港实现上市。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实现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裴光称。为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往来与交易,“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实施,成为全国实施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实践,目前已经支持26家机构成为试点银行,累计交易达到1.18万笔12亿元,有效拓宽三地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在车险上,首创粤港澳“三地保单一地购买”销售模式,累计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4.99万辆次,将为粤港澳三地车流、物流互通提供有力保障。首创“医保一站通”业务,累计为4.55万名港澳客户办理医保参保业务,助力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裴光表示,下一步,广东银保监局将继续探索粤港澳金融监管规则、营商环境、产品服务、监管协调机制等多维度衔接,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