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三十八载农信人 与斗南花卉同成长

​—记云南斗南信用社退休职工毕继华同志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 陈敏 云南呈贡区联社 发布时间:2022-09-30

他率先垂范、兢兢业业,他默默奉献、服务至上,用执着敬业和热情服务赢得了斗南花农的信任,成为当地花农眼中的“农信代言人”。很多客户来到农信网点的第一句话就是,“毕经理在不在”。他就是云南昆明呈贡区联社金牌员工毕继华,他在信用社奋斗了三十八个年头,他的农信生涯和斗南花市紧紧连接在一起。

农信社的老工匠

“您的小店是通过平台线上卖花?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么?”斗南信用社营业室大厅里,一位戴着老花镜,胸前佩戴党徽和农信工号牌的老员工在为客户答疑解惑,他就是即将退休,仍在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毕继华同志。

自从1984年10月正式成为一名农信人,三十八年职业生涯中,不管是刚参加工作还是即将退休,他都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刚参加工作时条件艰苦,斗南村委会一角的小平房里,两张木制三抽桌、两把算盘、两把椅子、一人一个帆布包,便是斗南信用社的全部资产。

那时候斗南花卉市场刚刚兴起,花农们早出晚归下地种花。为方便群众存取款,斗南信用社把营业时间调整为早上8:00-11:30、晚上19:00-22:00。那时候没有计算机,需要手工记账,他始终将“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定律牢记心中,保证账目清清楚楚。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他不管阴天下雨每天至少步行往返8公里。办完业务,他还会到田地看看花农的花卉种植情况。20世纪80年代,斗南花卉市场逐渐繁荣,毕继华更是每天下班后都和同事们一起驻扎田间地头或走村串户,还因此错过了儿子出生。 

助力鲜花产业的“灌溉者”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斗南的农业生产迎来转型,农户生产重点从蔬菜种植转向花卉种植,也给斗南信用社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每天下班后毕继华都会走访花卉市场和花农,了解花卉种植销售情况,及时为缺乏资金的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对于斗南的花卉产业,斗南信用社围绕花卉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均给予了资金帮扶。

倾情服务换来的是丰厚反馈,从1984年他接手斗南信用社存款业务,到2010年他调离信用社负责人岗位,斗南信用社存款余额从29万元增长至3亿元,增长约1000倍;贷款余额从1.5万元增长至1.1亿元,增长近7000倍。

鲁大叔是斗南村最先租地种花的一批人,起步初期存在支付地租、修建大棚、购买苗木和农资、支付工人工资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当时,是斗南信用社帮助了他。在1990年,10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当时外出租地种花的农户较少,大家对于鲜花产业链并不熟悉。面对客户的新需求,毕继华没有轻易拒绝。他主动到周围的鲜花种植基地向花农了解鲜花种植知识和存在的风险,多次到客户租地区域实地考察是否适合种植花卉,还到市场上了解花卉销售情况。正是在毕继华的努力之下,最终为鲁大叔争取到了10万元贷款。帮助鲁大叔开启了鲜花事业。后来,鲁大叔的鲜花生意越做越大,在斗南信用社的贷款也从最开始的10万元增长到后来的200万元。每次遇到毕继华,他都激动地说,“感谢信用社雪中送炭。今天的一切都离不开信用社的帮扶”。据了解,鲁大叔不仅自己的鲜花生意红红火火,还带领同村农户一起外出种花。毕继华也在鲁大叔介绍下,成了斗南信用社最佳“代言人”,花农需要资金支持时便会找他贷款,卖花赚了钱就拿来找他存款。

毕继华回忆说:“那个时候斗南花卉集团刚刚起步,花市引来很多银行入驻,他们的网点比我们气派多了。但是花农依然选择农信社,就是因为在他们心里,农信社就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家人。”从1986年第一笔2000元额度的小额农贷开始,到现在累计为六千余户外出租地花农发放信用贷款8.5亿元,呈贡区联社陪伴着斗南花市一起成长。从1993年第一次给斗南花卉集团发放200万元贷款开始,到如今为斗南花卉集团累计发放17.27亿元贷款,毕继华也一路参与和见证着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壮大。

农信精神的传承

今年是云南农信成立70周年,也是毕继华为农坚守的第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他见证了呈贡区联社从小平房到高楼大厦的变化,也见证了斗南信用社与斗南花卉产业相伴发展的全过程。

三十八年来,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以兢兢业业的精神和耐心温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无论身处哪个网点、哪个岗位,他始终不忘初心,将农信人的工匠精神践行到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未来,新一代农信人将接过“背包精神”的交接棒,当好新时代的传承人,继续将这份热血和真诚延续下去,赋予“背包精神”新时代的注解,谱写农信新篇章。

网站编辑 - 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