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要闻>

2022年第十七场 | “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体新闻发布会之八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中国银保监会 发布时间:2022-09-27



第294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2022年第17场)于2022年9月27日(周二)15:00在北京召开,发布单位为河北银保监局、内蒙古银保监局、浙江银保监局、山东银保监局,发布人为:河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刚,内蒙古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林,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山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邢桂君,主题为“‘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之八”。

  •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发布,感谢各位记者对该系列发布会的支持和报道。由于疫情原因,今天我们还是以电视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发布,很高兴我们邀请到了河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刚先生;内蒙古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林先生;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先生;山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邢桂君先生。请他们介绍过去十年来,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情况和监管成效举措。首先有请王文刚局长做介绍。

  • 王文刚: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河北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河北是首都的政治护城河和金融护城河。十年来,河北银保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九次考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监管为民信念,坚持“四大原则”,聚焦“三大任务”,全面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支撑。银行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2.8倍,贷款余额增长2.5倍;保险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3.2倍,保障金额增长9.4倍,保险深度由2.9%上升至4.9%,保险密度由1051元/人上升至2678元/人。这十年,我们提高政治站位,高质量支持国家战略实施。一是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截至6月末,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等三个重点领域的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4万家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获得了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二是全力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截至6月末,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中银富登落户雄安,领先全国的金融科技实验室、数字金融实验室等纷纷启航,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三是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筹办。积极支持张家口赛区76个建设项目融资需求,量身定制保险保障产品,提供高质效有温度的赛时金融服务。

    这十年,我们增强使命担当,高质量服务河北经济发展。一是全面提升动能转换服务质效。落实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十年来,制造业贷款翻了一翻,服务业贷款年均增长13%。截至6月末,绿色融资同比增长5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6%。二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服务质效。大力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贫困地区倾斜,十年来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余额超过2万亿,农险保障金额增长4.5倍,62个贫困县贷款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全国首推的“防贫保”已累计向7万余人提供补偿,持续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018至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20%,今年前8个月平均利率比2019年下降24%。帮助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稳经营、渡难关,2020年以来累计为15.2万户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度,今年以来贷款累放183亿元,各机构共优化服务措施2100多项。

    这十年,我们坚持守土尽责,高质量维护全省金融安全。坚持“两个责任”同向发力,以强监督促进严监管,履职尽责的质效显著提升。一是重点强化法人监管。始终锚定改革化险、稳健运行目标,强力推动278家法人银行机构加强党建引领、改善公司治理、建设清廉文化,稳步推进股东股权监管、高风险机构处置、信用风险化解等工作,近十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600亿元。二是重点强化回归本源。积极传导专注主业、审慎经营理念,重拳整治票据、同业、理财及人身险市场乱象。十年来,各项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保障型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大幅度提升。三是重点强化监管姓监。坚定执行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原则,保持强监管、严监管高压态势。十年来全辖累计处罚机构595家次,处罚责任人员815人次。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监管、严格监管、清廉监管,奋力开创河北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俞林局长。

  • 俞林:

    谢谢主持人,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内蒙古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来的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内蒙古擘画了战略定位,要求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五大战略”。十年来,内蒙古银保监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聚力“五大战略”定位,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努力打造并不断发展“一核、三体、两翼”的金融发展体系。“一核”是建设北疆金融安全稳定屏障,“三体”是推进能源金融、农牧金融、口岸金融,“两翼”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十年来,内蒙古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了2.3倍,年均增速9.1%;各项存款增长了2.2倍,年均增速8.5%;保险深度由1.55%上升到3.15%;保险密度由人均995元上升到人均2686元。地方中小法人机构的资本规模增加了510多亿元,拨备增加近300亿元。共处置不良贷款4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势头渐入佳境。

    十年来,我们推进能源金融发展,聚力端好“能源饭碗”。到今年6月末,全区传统能源行业贷款3380亿元,十年增长了1.54倍。在新能源行业投入了近800亿元,为传统能源的清洁改造提供了近400亿元的贷款。十年来,我们推进农牧金融发展,聚力建好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全区涉农贷款由十年前的3967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840亿元。肉羊、肉牛、奶业均获得中央财政特色农业以奖代补保费补贴。特别是对伊利、蒙牛等航母级乳品企业授信近千亿元。在全自治区35个旗县区开展了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23个产粮大县。十年来,我们推进口岸金融发展,聚力筑好开放桥头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支持对外开放表内外融资增速近20%,对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建设累计投放贷款13亿元,实现区内“一带一路”关键节点金融服务全覆盖和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2022年9月27日 15:18:00 

    十年来,我们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聚力护好碧草蓝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银行业绿色融资从十年前的1196亿元增至3254亿元。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累放贷款3500多亿元。财政补贴型草原保险试点在8盟市13旗县开展,开发了全国首单牧草碳汇指数保险。十年来,我们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聚力守好民生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区普惠型涉农贷款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余额达到2820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亿元,惠及农牧户近20 万户。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445亿元,同比增速 12.61%。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即,新征程新起点,内蒙古银保监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殷嘱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系统的谆谆教导,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服务“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把祖国北部边疆金融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感谢俞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包祖明局长。

  • 包祖明: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到场的不少媒体朋友,可以说都是老朋友了,再次在“云”上相见,感觉非常亲切,也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浙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奋进和变革取得的成就。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实施“八八战略”,留给了浙江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总书记5次亲临浙江,对浙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坚持以最真挚的感情感悟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最坚决的决心强化“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号召、会党委有部署,浙江见行动”量化闭环落实,全力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成为金融领域十年伟大变革的一个缩影。这十年,是浙江坚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大力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求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推动党的领导与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不断融合。“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前置决策等机制得以扎实落地。辖内171家法人机构已将党建工作写入章程。十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党中央关心什么,人民群众期待什么”开展工作。推动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基本构建市场乱象整治管控体系,迭代形成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浙江方案”、推动出台全国首个支持共同富裕“金融31条”。十年来,我们还坚持从监管端和机构端“双向”发力,全方位推进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率先落实“双通报”要求,大力探索清廉金融指数评价,推动政治、合规生态持续优化。这十年,是浙江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十年。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找准金融服务重点,金融服务质效实现了重大跃升。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8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超12%;保险深度从2.72%上升到4.05%,保险密度从每人1610元上升到4547元。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首创“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无还本续贷”“中期流贷”等金融服务模式,小微、民营、涉农、制造业等贷款余额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转贷效率大幅提升,无还本续贷余额超7500亿元,为全国第一。十年来,我们还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全国首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率先实现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大力发展的慈善信托,规模稳居全国第一。这十年,是浙江前瞻性加强风险监管,有力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的十年。十年来,我们深入总结各类风险事件暴露的经验教训,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神,探索完善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十年来,我们率先探索形成可复制的联合授信、会商帮扶、化圈解链、改革化险等成功经验,创新跨区域监管协调议事机制,全国首个探索省会城市监管新模式。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46万亿元,不良率降至0.67%,为全国最低。十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智能监管体系探索,首创股东股权透视化管理、大额风险穿透识别等监管工具,率先开展银保监会“监管一表通”改革试点。十年来,我们还持续重拳整治金融乱象,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规范,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累计处罚机构1214家次,处罚责任人员655人次,近4年罚没金额超过以往十几年的总和。这十年,是浙江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为全国金融先行探路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聚焦先行先试,释放出了强劲的“磁吸效应”,推动每个地市至少承担一项全国性金融改革试点。十年来,我们率先落地全国省级农信联社改革“第一单”,首创“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人才创业险”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全国首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放金额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十年来,我们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的保证金领域保险运用机制,被国务院纳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并向全国推广。十年来,我们还借助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东风,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日均信息调用量约50万余次,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660万家、支持授信超5万亿元,94%的贷款为普惠小微贷款。浙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的精彩蝶变,是我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在新的征程上,浙江银保监局将坚持以监管排头兵的姿态和改革先行者的担当,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对接浙江“两个先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金融改革承载地、试验田作用,奋力开拓浙江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 主持人:

    谢谢包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邢桂君局长。

  • 邢桂君: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山东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四次亲临山东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十年来,山东局及辖区银行保险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对山东工作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各项工作部署,积极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打造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的“山东样板”。十年来,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管金融制度优势集聚释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正确。我们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管工作全过程,推动中小法人机构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指导109家农商行建立健全3266个基层党组织,123家法人机构建立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完善中小银行监管与纪检监督四方联动机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时刻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重大政策和民生关切,优化金融供给,十年来辖区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7%和11.3%,总量分别达到11.6万亿元和9.4万亿元;保险密度从1100元/人提高至3080元/人,保险深度从2.3%提高到4.1%,保险公司累计赔付6698.8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赓续山东红色金融血脉,深挖齐鲁红色资源,创新建立清廉金融教育基地,依托儒家思想、沂蒙精神打造“儒风齐鲁清廉金融”特色文化品牌,为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打造忠、专、实的监管队伍,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我局多次获“全国金融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优秀员工陈涛同志作为银保监会系统唯一的代表荣获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十年来,金融服务纵深推进,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我们牢记总书记关于“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匹配度。我们突出重大战略,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及黄河、海洋、制造业等重大战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十年间,辖区的基础设施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1万亿元、4.2万亿元,增幅达到232%和303%,现代海洋产业投融资余额1036.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沿黄9市贷款余额5.7万亿元。我们补齐薄弱环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监测调度、打通信息瓶颈,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6.8%和19.8%,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的26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提高民生领域保障水平,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865.4亿元,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辖内15地市1388.9万人。今年以来,围绕新市民金融服务,我们率先印发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一揽子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指导机构创新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630余个、保险产品90余个,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获得感,还有满意度。我们聚焦科技创新,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支持济南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广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等服务,银行机构设立各类科技特色支行3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46.4亿元,保险机构提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及知识产权领域风险保障121.7亿元。

    十年来,金融风险持续收敛,行业稳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们认真落实“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要求,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政策措施、集聚广泛合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我们持续加大处置力度,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4万亿元,超过全国处置总量的8%,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十年内高点减少1211.5亿元、下降2.6个百分点。我们稳妥应对重点风险,着力构建政、监、银、协、企“五位一体”的风险化解框架和处置协调机制,“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重点企业风险;积极探索担保圈风险化解路径,保证贷款占比比2012年末下降16.1个百分点;稳妥推进重点机构风险化解,夯实法人机构风险底数,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发展赢得了空间和时间。我们积极引导回归本源,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和内控合规建设,压缩城商行表内外间接投资819亿元,压降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210亿元,车险综合费用率降至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退保率下降至2.1%,清理注销“三无”及劣质保险中介机构1982家,行业生态不断净化。十年来,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为民服务依法履职深入人心。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不断提高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加强依法监管,健全监管规制体系,制定和修改监管规范性文件87件,开展现场检查1700余家次,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803家次,罚没近6亿元,依法监管、严格监管氛围更加浓厚。我们深化智慧监管,组建智慧监管专班,上线智能检查实验室,在全力做好银保监会监管大数据平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向兄弟局学习,结合山东实际深入开展“智慧监管建设年”活动,打造“数据管理、监测分析、风险预警、监管流程和应用创新”五位一体智能监管平台。我们坚持为民监管,前移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关口,创新建立“三支箭”消保工作框架,形成“前端规范引领、中端压实责任、后端整饬打击”的“大消保”工作格局,更好地保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满意率超过99%。各位媒体朋友,回望来时路,山东银行业保险业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交出了合格答卷;放眼新征程,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加压奋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好的,谢谢邢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主题开始提问。请银行保险报提问。

  • 中国银行保险报:

    您好,我是中国银行保险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刚刚河北银保监局提到,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支撑,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特别是在推动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第二个问题是想请问山东银保监局,山东作为黄河东流出海省份和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在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 

  • 主持人:

    谢谢,请河北局王文刚局长先回答。

  • 王文刚:

    谢谢您的提问。金融工作要牢记“国之大者”,河北省银行业保险业大力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助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我重点从三个“大力支持”给大家作一个介绍。一是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河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河北的宝贵发展机遇。我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引领河北银行业率先行动,创新信贷融资模式,优先配置信贷规模,大力支持产业、生态、交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支持首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疏解项目落户河北。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支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贷款余额6130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支持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贷款余额1878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支持京津冀生态环保贷款余额2981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保险机构积极为相关项目提供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一揽子保险保障,截至6月末,为各类工程提供风险保障1646亿元,为2670个环境污染责任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23.51亿元,在环京津地区承保森林面积3527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29亿元,筑牢京津生态屏障。二是大力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严控两高融资,助力河北超额完成钢铁、煤炭、水泥等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其中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五条工作措施,大力支持曹妃甸片区、正定片区等四大片区发展,助力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我们积极支持河北发展新产业新动能,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贷款余额、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21%和30%。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指导意见》,加大绿色、清洁能源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5514亿元,同比增长50%。2022年以来,绿色融资活动实现节约标准煤27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亿吨。三是大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助力打造河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持续完善新区银行保险组织体系,在新区新设了4家法人银行机构、22家分行(分公司)级银行保险机构,为新区高标准建设提供金融支撑。我们支持新区创新发展,创新应用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场景,累计拨付征迁资金550亿元、建设资金150亿元。支持新区协调发展,助力全面建成新区“四纵两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交通运输类贷款余额300亿元。支持新区绿色发展,为白洋淀综合治理、“千年秀林”等项目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累计发放绿色信贷300亿元。支持新区开放发展,推动海外直贷、碳排放权跨境交易结汇等业务在新区先后落地。支持新区共享发展,为新区企业复工复产、征迁安置、新市民等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全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新区谋划推进重点项目240个,累计完成投资逾4600亿元,助力“未来之城”拔地而起。下一步,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更大的金融智慧和金融力量。谢谢!

  • 主持人:

    好的,请山东局邢桂君局长做介绍。

  • 邢桂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确立的重大国家战略。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在动能转换、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去年10月,总书记亲临东营黄河入海口考察,勉励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这也赋予了山东银行业险业光荣职责和重大使命。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赢银行业保险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新高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一是把握发展主动,加强金融服务黄河战略监管引领。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指示精神,把贯彻黄河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专题研究,出台辖区银行保险业服务黄河流域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沿黄25市县一体化推动等十余项综合性政策或方案。建立黄河重点任务台账,健全监测评估、跟踪督导机制,引导银行保险业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风控措施等与黄河战略紧密衔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效能。6月末,沿黄9市各项贷款余额5.7万亿元,是十年前的2.8倍。其中农发行山东省分行投放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437.6亿元,同比增长了53.2%,居沿黄9省农发行首位。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齐鲁样板。沿黄9省中,山东的发展成效和比较优势显著,但是省内沿黄区域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安全隐患突出、水资源受限明显等压力。我们坚定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金融调节引导作用,着力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样板区,鼓励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探索将碳排放权、水权等纳入质押融资担保范围,推动流域经济转型发展。6月末,辖区绿色信贷余额达7152.5亿元,支持减排二氧化碳当量3124.7万吨、二氧化硫当量481.9万吨。重点加大对流域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信贷支持,完善对水利、水网等项目的金融配套服务。6月末,辖区的生态类工程项目贷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类贷款分别达到509.5亿元和176.3亿元,推广清洁能源领域保险产品,增加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有效供给,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管护维修等提供风险保障13.6亿元。三是聚焦重点任务,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注入金融动能。突出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6月末,辖区银行机构共为沿黄9市1174个省级重点项目提供授信余额737.6亿元,保险资金投资余额1183亿元,工程保险为2746个工程项目提供风险保障2010.9亿元。加大对高端装备等“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积极助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支持济南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引导机构加大科技发展融资支持,探索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相配套的风险评估、授信管理体系和保险保障机制。6月末,辖区银行机构成立各类科技特色支行34家,保险公司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为61台装备提供风险保障34.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经验总结,更好支持扩大融资规模、提高融资适配性,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山东银行保险的力量。也欢迎各位媒体记者到山东、到黄河看看,为我们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请继续提问。

  • 农村金融时报:

    您好,我是农村金融时报的记者。请问俞林局长,近十年来,内蒙古银保监局在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何成效?谢谢。 

  • 俞林:

    谢谢农村金融时报这位记者的提问。绿色,是内蒙古大地的本色和底色,绿色金融也是内蒙古金融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添砖加瓦,做出金融的贡献。我想从五个方面介绍内蒙古金融的绿色、绿意。第一,浓墨重彩,在祖国北疆铺展金融行业的“草原绿”。 我们一说到内蒙古就想到草原,一想到草原就想到绿色,所以是“草原绿”。我们依托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统计评估、通报督导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内蒙古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厚植“草原绿”、增色“中国蓝”。十年来,内蒙古银行业的绿色融资从2013年的1196亿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3254亿元,年均增长是11.77%,快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长速度近4个百分点。第二,追风逐日,打造金融支持的“绿巨人”。 过去一说内蒙古就是“羊煤土气”,现在我们再加上几个字“追风逐日”,就是“风光无限好”。“追风逐日”或者叫“储储氢城”,“氢”是氢能,“储”是“储能”,就是新能源,所以我们围绕低碳、零碳、减碳和负碳四条递进式的主线,瞄准新能源控煤减碳、再电气化、绿氢经济等重大工程及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大金融服务力度。辖内保险业为森林、草原等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549亿元。据初步统计,十年来我们绿色融资累计节约标准煤1.3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73亿吨。第三,点绿成金,提升金融服务的“含绿量”。 十年来,我们引导多家银行保险机构推出国内首笔基于结果导向型的转贷款项目、全国首单“补贴确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全国首单钢铁行业“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在辖内推动挂牌成立了首批循环经济特色支行,还有全国首单牧草碳汇指数保险,开辟了碳排放权、碳汇权益等生态资源权益产品服务创新的先河。同时将绿色金融向零售领域、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扩充,综合运用“投、贷、债、股、租、顾”等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方式,为新能源企业发展和兼并重组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第四,未雨绸缪,系上风险防范的“绿丝带”。我们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将绿色项目纳入信用风险流程,动态全过程管理。开展气候、环境和社会风险压力测试,提升风险预判能力,强化环境风险识别,对高风险企业进行“集中度、名单制”管理,累计退出“两高”领域的贷款100亿元以上,绿色金融资产总体良好。到今年上半年,绿色信贷的不良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多,低于全自治区的各项不良贷款1.2个百分点。第五,扩大合作,共推高质量发展的“绿动能”。绿色金融业发展需要多方面支持,我们与自治区发改、生态环境、工信、能源等部门加强协调。首先是思想上“一条心”,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第二是政策上“一盘棋”,我们加强协调、加强沟通、加强调研。立足各自职责出台了一系列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对绿色金融作出了规划和谋划,形成了区域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框架。第三是行动上“一起干”,我们和产业、财政、生态环境部门协同联动,坚决推进各项工作和重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落细。下一步,我们将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让金融的“北疆绿”绿意更浓、绿能更强。谢谢!

  • 主持人:

    谢谢,请继续提问。

  • 21世纪经济报道:

    您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想就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提问包局长。新市民既是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也是创业创新的动力,但这部分群体流动性大、就业创业能力偏弱、金融知识较为缺乏。请问浙江银保监局在保障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 包祖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关注,您刚才的提问表述很专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也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必然要求。浙江是新市民流入大省,我们现在全省常住人口6400余万人,居全国第8。但是流动人口将近2800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43.4%,居全国第2。服务好新市民群体,助力安居乐业非常重要,也离不开相关金融服务,这更加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所以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积极贯彻银保监会党委的工作部署,聚焦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从促进创业就业,满足安居需求,提供保险保障等方面分层分类采取有限措施,强化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其中省内法人银行机构为新市民安居、创业等提供的贷款超过了750亿元。关于浙江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我们可以用四句话,助力实现“四个梦”来概括:第一句话,加大金融供给,助力实现“安居梦”。针对新市民住房难题,我们创新完善租赁住房贷款产品体系,加大对保障型租赁住房建设的项目支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盘活闲置的厂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160多宗,建成了一批长租社区。截至6月末,全省住房租赁贷款近318亿元,同比增长96.3%。第二句话,创新专属产品,助力实现“创业梦”。针对新市民缺乏有效资产,难以通过抵押获得贷款难题,我们强化银担合作,创新推广青年贷、创业贷、小额信用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带动提升融资便利度,也强化了对新市民的创业支持。截至6月末,省内主要法人银行支持新市民创业贷款已经超过200亿元。第三句话,提升保险保障,助力实现“安全梦”。针对新市民就业灵活、职业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我们推动保险机构通过灵活投保、平台对接、集团投保等方式,对快递、外卖等新市民比较集中的行业群体,提供质优价廉的专属保险保障。针对新市民医疗保障不足问题,指导保险机构积极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将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拓展到新市民群体。比如杭州的“西湖益联保”新市民投保占比已经超过了20%。第四句话,优化精准服务,助力实现“幸福梦”。针对农民工工资保障需求,我们组织全省54家银行与省人社厅建立全过程监控、全链条可溯的工资支付管理体系,并大力推广保证金替代保险机制,服务建筑工程1.66万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超过3100亿元。针对新市民便捷化、均等化金融需求,指导部分银行设立线上线下服务专区,推出专属借记卡和小额助学贷、养老贷。依托浙江省“浙里新市民”平台建设,还积极探索新市民“无感授信”模式,大力推广以线上化、纯信用为标志的“新市民贷”。分层分类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解决和打通其中的痛点与堵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部署,紧扣金融助力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奋斗目标,加快构建以“灵活就业型、产业务工型、自主创业型、置业安居型”+数字化改革为核心的新市民“4+1”金融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就业、住房、社保等新市民支持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好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让“他乡”变“故乡”。谢谢!

  • 主持人:

    谢谢,请继续提问。

  • 农村金融杂志:

    您好,我是农村金融杂志的记者。我这个问题想提给山东局的邢桂君局长。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请问山东银保监局在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制造业方面有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 邢桂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山东的要素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经济韧性强,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有520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和制造大省。近年来,山东银保监局深入落实银保监会关于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紧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下面从“增量”和“提质”两个方面介绍一下山东局所做的工作:一方面,致力于“扩量”,做强三项保障,为制造业注入金融活水。一是完善政策。单独或联合印发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文件10余件,建立健全制造业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贷款增量等量化目标和监测指标,强化监管政策传导,持续推动银行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断完善制造业信贷支持机制。二是畅通渠道。联动省金融局等部门在全国创新推出“金融辅导员”制度,构建省市县三级金融辅导体系,指导组成2127支金融辅导队,选派6381名金融辅导员走进制造业企业,为4.3万家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累计为3万余家企业融资8920.8亿元。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和重点企业库,便利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支持。三是优化环境。“银税互动”持续发力,合作银行数量居全国首位,共享税务信息200余项,将企业涉税数据有效转化为融资信用,形成150余项专属产品。打造“诚信山东”,配合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全省违约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有利金融环境。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银行保险机构对制造业的金融资源投入持续加大。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8月末,山东银保监局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6.6%,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前8个月制造业贷款增加1303.7亿元,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另一方面,致力于“提质”,聚焦三个领域,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山东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77家。为加强金融支持,我局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监测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6月末山东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1995.7亿元,较年初增加650.5亿元,占制造业贷款全部增量的36%,较年初增长48.4%,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30.6个百分点。开展“小巨人”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在济南、潍坊、烟台、德州等四市筛选包括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在内的10家“专精特新”企业,探索构建债券、资管、理财、信托、基金、租赁、保险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助力优质企业跨越发展。二是聚焦小微制造业。对辖区银行机构持续开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考核,指导法人银行机构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激励资金政策。6月末,辖区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余额5438.9亿元,是十年前的1.9倍,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34.7%,比十年前提高了9.8个百分点。三是聚焦绿色制造业。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辖区绿色信贷余额7152.5亿元,是2014年同期的9.8倍,年均增速达3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创新“财政+金融+担保”融资联动机制,为404户工业企业提供97.6亿元技改专项贷款。推动保险机构主动对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上半年为349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8.3亿元。下一步,山东银保监局将持续推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助力制造强省、制造强国建设。

  • 主持人:

    谢谢,请继续提问。 

  • 财经:

    您好,我是财经杂志的记者。包局长好,刚刚您提到了浙江银保监局辖内银行业保险业的服务和监管领域正在通过数据赋智、科技赋能,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请问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谢谢。 

  • 包祖明:

    谢谢财经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瞻远瞩地作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也是当前浙江提升治理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通过这些年深入探索和有效实践,我们有一点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要锚定堵点难点,凝聚数字合力,实现数字破题。这些年,我们积极借力浙江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全力聚焦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流程不通畅”问题,以“平台+大脑”的理念,牵头建成了“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向辖内银行保险机构集中输出标准化公共数据、智能化数智应用和线上化服务场景,形成很多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推动了核心业务的数字化。目前,从实践探索来看,主要产生了三方面变革性反应:一是金融应用场景加速向“开放性”转变。过去我们因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存在不敢服务、不愿服务的现象。目前,我们已经全面打通了57个政府部门公用数据,建成了全国首个专门给金融行业使用的“金融专题库”。金融机构既可以无感调用数据,也可以自定义算法模型批量开展业务,金融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上线近三年,已累计支持交易超过5万亿元。二是金融服务流程不断向“闭环式”转变。过去,金融服务大量依靠人工,费时费力。我们协同省发改委、大数据局等10多个部门,打通系统壁垒,共建场景体系,目前已经建成应用场景22个,实现金融服务全流程线上闭环,金融服务时效性和便捷性得到显著改善。比如:我们协同省自然资源厅共建的不动产抵押网络化场景,支持线上异地办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全覆盖,办理时长从原来的5—8天大幅缩短到4小时之内。三是金融风险管理逐步向“智能化”转变。过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数据主要源于内部积累,存在较大局限性。现在,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我们精细化推动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企业风险智能监测和动态感知。截至8月末,累计预警20余万次,有效压降风险贷款近30亿元、挽回资金损失超过7亿元,金融风险防控有效性明显增强。今年,我们还通过承接国家“区块链+风险管理”创新应用改革试点,加快重点领域攻坚,探索建立了基于“金综链”的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数智化运行机制,目前也正在开展试运行。下一步,在持续做好平台迭代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推进银行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力争为全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谢谢!

  • 主持人:

    谢谢,请继续提问。 

  • 新浪网:

    您好,我是新浪网的记者。“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请问王文刚局长,河北银保监局在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想请俞林局长介绍一下内蒙古作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在支持农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 主持人:

    好的,请河北局王局长先作答。

  • 王文刚:

    谢谢您的提问。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7448万人口中,乡村人口占比近40%。河北省原有62个贫困县,7746个贫困村,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地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贫困县、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调研,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河北银保监局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社会责任,引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在脱贫攻坚方面,我们在“精准”上作文章,在“绣花”上下功夫,助力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3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结起来,体现了三个“精准”:一是精准服务扶贫企业,让产业“造血”,以铺就“致富路”。河北银保监局成立专班、健全机制,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对接“千企帮千村”扶贫企业12955户,累计授信583.5亿元、放款287.5亿元,银企对接率100%,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二是精准支持扶贫对象,让贷款入户,以拔掉“穷根子”。按乡镇确定包干责任银行1936家,对贫困户摸清需求、应贷尽贷,确保全覆盖。近三年,新增脱/扶贫人口小额信贷38.36亿元。三是精准创新扶贫方式,让保险“防贫”,以装上“防护网”。全面取消脱贫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防止“因病返贫”。在全国率先开发“防贫保”产品,累计为河北省提供防贫保险保障1.06万亿元,支付补偿金4.82亿元,7万多人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强化乡村振兴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有力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方面体现为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重点支持河北107个县域特色产业,涉农贷款余额比十年前扩大3.2倍至2.1万亿元。作为产粮大省,实现了87个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农险保障金额增长4.5倍至1.07万亿元,已决赔款12.64亿元,受益农户25.75万户次。二是着力向重点帮扶县倾斜金融资源,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我局出台指导意见,提出12项举措,有效提供重点帮扶县金融供给。截至6月末,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9222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337个,同比增加122个。三是着力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推进器”。我局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定目标、严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定期对县域存贷比进行监测分析,推动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范围,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提前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下一步,河北银保监局将持续探索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模式,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助力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谢谢。 

  • 主持人:

    请内蒙古局俞局长做介绍。

  • 俞林:

    谢谢新浪财经记者的提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农畜产品非常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银保监局围绕着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凝聚全行业的力量,努力绘就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的亮丽画卷。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种树”,二是“栽花”,三是“修路”。第一,“金融服务之树”广植农村牧区。一是“机制之树”。这个机制就是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机制。在金融资源上做专门的安排,在银行保险机构经营模式上进行专业的运作,在金融监管上进行专项考核和专题监督,这是机制之树,夯实筑牢农牧区金融服务之基。二是“机构之树”。我们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基层延伸,现在全自治区苏木乡镇的机构覆盖率总体上达到了100%。三是“金融服务之树”。我们着力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全区嘎查村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是100%,现在我们有几百支“金融乌兰牧骑”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马背上的银行、大篷车上的保险、蒙古包里的金融服务在内蒙古到处可见,打通了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第二,“特色产品之花”开遍内蒙古高原。一是银行信贷产品“百花争艳”。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产品服务创新,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探索开展草牧场经营权、活体抵押业务,进一步拓宽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创新推出“绿色草原贷”“母牛繁育贷”“肉羊养殖贷”“奶产业振兴贷”“河套种植贷”等产品。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各项特色贷款76亿元,发放奶业、羊绒等12条重点产业链贷款789亿元,发放农畜产品加工生产贷款144亿元。二是保险产品“鲜花竞开”。保险机构强化增品提标,在扩大保险保障上努力实现新跨越。开发了奶山羊等地方特色产品保险100多个,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内蒙。政策性草原保险覆盖近4000万亩草原。十年来,种植险费率下降70个千分点,综合赔付率提升6个百分点,累计提供保险保障2.7万亿元,支付理赔款230多亿元。第三,“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贯通阴山南北。一是夯基筑路,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亿元,累计提供各类保险风险保障16万亿元,赔付619亿元。“防贫保”业务为300多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6391亿元,累计赔付1亿多元,脱贫攻坚的成果更加坚实。二是高路通途,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区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实现了翻番,达到了8840亿元。脱贫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今年来增长了59亿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各项指标全面达成。这十年来,今日的敕勒川发生了巨变,我们也真诚地欢迎记者朋友到敕勒川来看一看、走一走。过去十年,我们努力担当,交出了让农村、牧区人民群众满意的“金融答卷”。未来征程,我们更加踔厉奋发,推进农牧金融的新发展,促进“三农三牧”新变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做出新贡献。谢谢。

  • 主持人: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四位发布人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谢谢大家。

网站编辑 - 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