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监管>

深化金融服务 疏通小微企业融资“梗阻”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中国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2-06-28

近年来,湖南银保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关于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监管引领,狠抓政策落地,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建机制、优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加强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力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信贷投放持续增量扩面。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92.5亿元、增长7.9%,其中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13.5%、6.8%。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99亿元,较年初增长9.8%,高出各项贷款增速4.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115.8万户,较年初增加9.3万户。 

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2022年3月末,全省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达2.12%,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仅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0.96个百分点。 

贷款利率实现稳中有降。2022年1~3月,全省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53%,在2021年下降0.3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下降了0.31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 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一)夯实基础,“敢贷愿贷”内部机制不断完善 

健全服务供给体系。突出各类机构差异化定位,全省初步形成有序竞争、各有侧重的小微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专营机制落地见效,均挂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团队。中小银行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的软信息优势,完善网点布局,筑牢本地小微企业客户基础。截至目前,全省银行业已设立社区支行166家,普惠、小微等专营支行145家,科技、园区、个体工商户等特色支行171家。

做实绩效考核机制。辖内银行机构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资源配置优先向小微企业倾斜,小微信贷业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达50~170个基点。 

细化尽职免责制度。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度有机结合,改进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提升相关规定可操作性,逐步提高小微业务人员免责比例。2021年,全省银行业共对6904笔、27.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免责,减免追责9588人次, 占贷款责任人的70.8%,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二)创新引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创新产品,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2”政策和湖南制造强省建设、“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加强与省工信厅等主管部门的信息对接,获取232家国家级、130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开展名单制营销管理,“一企一策”创新推出“战疫芙蓉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等特色产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领域信贷投放。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为制造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发产品质量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重点新材料应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险种,有效保障企业全方位需求。 

优化模式,强化个体工商户服务。银行机构下沉基层、深入社区,通过“金融+非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在获客、经营、金融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长沙银行推出纯线上贷款产品“呼啦快贷”,开辟专属渠道,为3.6万户呼啦商户新增授信34.9亿元。 

立足强链、延链,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匹配省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推动链上“三流”数字化、可控化。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长沙银行等80家银行机构入选“湖南省产业链‘一链一行’主办行名录(第一批)”,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和真实交易数据信息,有序发展面向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例如,长沙农商银行紧扣长沙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推进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选取45名一级支行主要负责人和464名客户经理配置到产业链项目,通过“拓优计划”向1329户产业链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9.3亿元。 

深化银担合作,精准“滴灌”普惠领域市场主体。银行机构与省融资担保集团、省再担保公司签订《银担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再担保体系成员机构合作,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法人银行加大银担合作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长沙农商银行成为省融资担保集团“银担普惠信用贷” 投产试点首批合作试点银行,合作规模达100亿元,预计超1万户的小微企业可享受到免担保、免抵押、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 

(三)纾困解难,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有效减轻 

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力度,从完善定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融资收费、缩短融资链条等8个方面强化政策引导,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合理让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1年,全省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合计取消、精简、降低收费标准项目1032个,为123.2万户企业减免、清退息费65.3亿元。 

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对2021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自主协商,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自政策执行以来,全省银行业累计对14万户、1017.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到期本 息实行延期。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工作,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对正常经营、到期贷款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小微企业续贷余额597亿元,较年初增加21.7亿元,其中2022年1~3月累放142.3亿元。 

强化保险增信保障服务。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业务,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和保障服务。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保险业已向6472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保障11.9亿元,支付赔款9676万元。例如,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推出“金福保”组合保险产品,累计服务1349户中小微企业客户,覆盖风险资产57.8亿元;平安财险湖南分公司以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为切入点,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融资增信支持力度。 

(四)深化合作,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持续加强 

扎实推进“信易贷”,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充分发挥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联合省发改委细化10项重点目标任务,组织银行机构入驻“信易贷”平台,充分整合运用信用信息资源,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纯信用贷款产品,优化担保方式、业务流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引导全省46.5万家企业在“信易贷”平台注册,银行通过平台向企业授信19.9万笔、1412.7亿元。同时,积极推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信易贷”服务“三农”产品 创新试点工作,督促试点银行全面入驻各类融资服务平台,结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市、区、县各级区位优势,加强对粮食、畜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的融资支持。

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受惠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力度,联合省税务局出台9条措施,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将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B级扩大到M级,推进“银税直连”模式,打破 “信息孤岛”,推动24家银行机构接入线上“银税 互动”平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不断丰富银税信贷产品,真正实现“互联网+税务+金融”。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小微企业银税合作贷款户数 4.1万户、余额409亿元,较年初增加2520户、66.4亿元;其中银税信用贷款户数3.7万户、余额289.4亿元,较年初增加1947户、37.8亿元。 

新形势下小微金融服务的难点、堵点 

金融服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融资难、融资贵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受疫情持续反弹和经济下行影响,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订单不足、回 款减缓等重重困难,部分企业无心扩大生产,在融资方面总体趋于谨慎,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实际趋于下行。同时,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掐尖”效应逐步显现,原有的错位营销、分层服务的银行体系被打破。银行机构集中营销优质小微客户,导致重点企业、名单企业、优质企业超额授信、资金堆积,催生“垒小户”现象,而不少真正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则“等米下锅”,缺乏有效的融资服务。

数据信息运用存在短板。目前,政府主导的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初步搭建,但辖内仍有部分职能部门信息尚未全面归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健全,数据对接共享标准不一,银行保险机构难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充分整合、运用信用信息资源。 

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形成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风险化解和处置难度较大。尽管当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的渠道较多,但是风险缓释作用有限,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服务重心再下沉 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要扎根当地,深耕本土特色及产业优势,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等细分群体,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充分挖掘真实金融需求,用好、用活科技手段和信用信息资源,创新创优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在合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提供在贷款期限、使用条件和还款安排等方面更具弹性、更有稳定预期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需求的协调性和匹配度,帮助企业熨平经营周期和收入波动。 

打破瓶颈,推动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全力破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主动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对接,以“信易贷”工作机制为基础,积极推进省、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提高区域性信息集成共享和应用效率。进一步带动提升“银税互动”“湘企融”等信用信息平台的合作共享效能,推动优化数据交换方式,丰富信息共享内容,依法合规用好信息数据,夯实小微企业融资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大奖惩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企业,维护社会信用秩序。

强化保障,加快完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制度。小微企业融资离不开风险分担补偿体系的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补偿和财税奖补力度,突出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效应,增强金融机构风险抵补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加强协调联动和监管协作,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机制, 提升外部融资增信分险能力。

网站编辑 - 古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