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政策引领:旗帜领航方向 农金足音铿锵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王文珠 发布时间:2022-06-21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在过去十年极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脱贫攻坚难题、风险防范痛点、疫情防控大考,农村中小银行唱响了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的主旋律,助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这是砥砺奋进的十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农村中小银行不断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这是攻坚克难的十年,在经济金融新常态背景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这是波澜壮阔的十年,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农村中小银行在深化改革中积蓄力量、转型发展。

旗帜引领方向,农金足音铿锵。过去十年的农金辉煌成就,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指引。梳理近十年来近千条农村金融政策可以发现,强服务、严监管、促改革三大关键词,已成为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顶层设计的主脉络。在此背景下,农村中小银行朝着聚焦主责主业、践行普惠金融、严控金融风险、深层次转型的方向发展,站上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新起点。

初心如磐: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担当作为

十年来,乡村振兴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理念深入人心。而这背后,一系列普惠金融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不断出台,为金融活水润“三农”的壮丽画卷铺上了一层厚重的政策底色。

用乡村振兴擘画战略蓝图,普惠金融大幕开启。很多农金人还记得2018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时的惊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第一个五年的蓝图,规划明确提出“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时光指针拨回到2016年1月,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以此为起点,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部署纷至沓来。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农地金融的相关政策,也为乡村振兴添加了浓墨重彩的金融之笔。

用“真金白银”保卫市场主体,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翻阅2016~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4,5,12,12,“小微”二字的出现次数近乎逐年上升。从2016年“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到2019年“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再到2022年稳住经济大盘“十万人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六项33条”,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重点支持抗疫相关生产企业生产、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企业平稳发展的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以及央行打包购买信用贷款等多项措施向市场释放了充足的流动性。以“数据跑腿”“环节极简”“限时办理”“利率减免”等为特点的小微金融服务席卷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场“微贷革命”。

用扶贫小额信贷托起希望,金融扶贫牵动全球目光。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向社会作出了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重承诺。过去十年,《关于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指引,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供了引擎,为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抓手,为解决“贫困人口贷款难”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其中,贵州、湖南、广西、陕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农信机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均超过本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总量的90%,农村金融主力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英姿飒爽、展示担当。

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2016年年底提出“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在此之后,金融业步入了“严监管、治乱象、防风险”的阶段。

这十年,“强监管、严监管”信号日渐强劲。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监管部门对“三套利”“四违反”“四不当”“十乱象”进行了专项整治;2018年,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将“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行为作为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工作要点……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监管部门严肃追究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责任,处罚银行保险机构881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10713人次,罚没合计72.4亿元,超过以往十几年总和。2020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个人)累计开出罚单近2000张,罚金金额已突破10亿元,远超2019年全年。2022年第一季度(以处罚公布日期为准)银保监会银行业罚单合计1330张,罚没总金额累计5.331亿元,处罚机构645家,处罚人员1011人。与同期对比,2022年第一季在罚单数量、罚没总金额、处罚机构、处罚人员方面均大幅度上升,体现了监管部门“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的坚定决心。

这十年,农村中小银行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他们经受住了历史包袱的考验,实现总体风险可控。在2016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加快化解高风险农信社风险被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及存量风险较大省份的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化解工作与改制农商银行并行推进。现如今,安徽、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等省份已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未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的省份,风控基础也在不断夯实,全国多地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得到化解。

他们经受住了市场风险的考验,打赢多重风险“遭遇战”。犹记得,以五金产业闻名的浙江永康,曾遭遇了由资金链、担保链断裂形成的“两链”风险,惊心动魄,所幸平稳度过。2016年,原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形成了针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统领性、综合性规则,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此后,《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等系列政策安排,从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全方位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他们经受住金融业脱实向虚乱象的考验,在经济下行期安全着陆。过去十年,在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经历史检验的实践结论与政策导向完全一致:一些偏离主业、热衷于“垒大户”的中小银行积聚了较大风险,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的农村中小银行,则在风雨洗礼之后经受住了考验。这十年来,通过对农村中小银行坚守定位、强化金融服务要求的不断强化,服务实体、做小做散是防范风险根本之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大部分农村中小银行建立完善了适合支农支小主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机制,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

锐意进取:在深化改革中“破茧成蝶”

驻足回眸,农村金融领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大型银行开始发力,通过机构网点下沉、客户对象下沉,县域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组织百花齐放,互联网金融从混乱走向规范……

变化背后的政策根基在于“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十年时间,诸如《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了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涉及到了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方面面。

十年蝶变,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在历史长河中回首,我们欣喜地发现,“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已在一系列细化的政策安排中得到了实践的生动注解。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化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进一步坚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信心。2018年,原银监会将“三个不低于”监管指标改为“两增两控”,2019年,银保监会《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就农商银行经营定位与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15项考核指标表,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倒逼农商银行扎根当地、潜心服务,更好地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推动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与此同时,人民银行2016年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原银监会2017年开展不当激励专项整治,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政策逐步推出,有效鼓励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指引和监管要求下,农村金融机构秉承“背包精神”“三水精神”,在为老百姓付出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农金数据库,一批标杆银行、文明服务范围、千佳网点、百佳网点和先进个人脱颖而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越夯越实。

十年奋进,中国特色银行公司治理体系逐渐形成。过去十年,银保监会推动农村中小银行按照“治行先治党”原则,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指导农村中小银行大力规范股权结构,引进合格企业股东,法人股占比由改革前不足5%提高至57.5%;深入开展2018~2020年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股东行为得到持续规范。2020年,《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炉,按照急用先行、逐步深入、相互衔接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改进措施。经过多年努力,农村中小银行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十年求索,省联社改革进入实质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信社改革,增强省联社服务功能。201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推动省联社改革的相关安排,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县域法人地位”的要求。2021年,农信社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这一年,绝大部分省份已经报送了农信社深化改革方案,各省(区)把省联社改革、农信社小法人改革和风险处置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推动农信社改革“更进一步”。2022年4月18日,由浙江省联社改制而成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完成了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新一轮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今天,我们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眺望,我们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书写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恢弘篇章,接续新时代的辉煌。


网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