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人文> 故事>

七十年间的你们和七十年后的我们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 作者:汪立壮 李慕晗 河北唐山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2-06-06

一棵幼苗,要经历多少风雨中的摧折抗争,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条小溪,要经过多少路途的奋争跋涉,才能见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份工作,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坚守传承,才能变成一个事业,一种信仰。

1952年,随着冀东地区农村信用社成立,唐山地区农村信用社陆续组建,经过近70年的砥砺奋进,如今已成为扎根地方、倾情“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农信社先后经历了农业银行主管、人民银行代管等历程,2005年河北省联社的成立,使农信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3年,丰润、丰南、古冶、开平、郊区五家信用合作联社携手合并,唐山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开启了唐山农信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开篇:开平联社2009年装修后大楼照片.jpg

开平联社2009年装修后大楼照片

七秩耕耘,硕果累累,九载寒暑,春华秋实。七十年来,农信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爱领导下,扎根农村沃土、服务万家百姓,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截至2022年3月末,唐山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30.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7.51亿元;拨备前利润2.12亿元,成本收入比17.72%,资本利润率3.31%,拨备覆盖率164.31%,资本充足率13.74%。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服务县域经济领军银行”“中国服务小微企业十佳农商行”“中国服务乡村振兴十佳中小银行”“全国农村金融十佳科技创新机构”“服务唐山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得到了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今天,我们站在崭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唐山农信人的筚路蓝缕,被那些记载于文字、定格于照片、传承于唇齿的故事触动之时,恍然发觉,我们已经在摸索和砥砺中走过了很远的路。细数点滴,多少记忆让我们历久弥新,多少传承让我们热泪盈眶,多少变化让我们豪情满怀,多少坚持让我们未改初心……

坚守:小小的印章,是农商人永恒的承诺

七十年如白驹过隙,泛黄的绿背包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背包里笔记本、利率表、算盘、账本等老一辈信合人无比珍爱的东西,已逐渐被一部手机的指尖操作所取代。但是农信社印章作为单位名称的象征,作为对外提供资金运作、履行相应经济责任的有效凭据,在各项工作中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印章1.jpg

一、 印章2.jpg


从50年代初至今,最初的老式木刻印章,到90年代开始使用的铜制和橡胶印章,再到如今正在使用的原子印章乃至电子印章,各式各样的印章承载着农信社各个时期创业兴业的风雨历程,记刻着农信社服务地方的点滴痕迹,虽然印章下“信”字的书写样式随着时代变迁几经变化,但“永恒的信用、真诚的合作”的坚持没有变,一个个或褪色或鲜艳的戳记,是农信社与“三农”鱼水情深的真切见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小的印章再次见证了唐山农商银行发起的一场场“守土保卫战”和一次次“营销再冲锋”,与沉下心、俯下身的农商人们一起扎根田间地头、遍访街道社区、深入企业工厂,挨家挨户问需求、解难题,针对涉农“首贷户”推出“兴农通”等产品,充分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不断拓宽客户融资增信方式,打造“支农支小支散”的便民快车,持续提供着宾至如归的贴心服务,确保服务重心下沉再下沉,用无言的陪伴,真正让普惠金融的春风吹遍阡陌农家,让“金凤农商、惠泽四方”的口号成为品牌叫得出、口碑站得住、百姓信得过的郑重承诺。截至2022年3月末。唐山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1.99亿元,较年初增长5.47亿元;普惠型农户贷款余额5829万元,较年初增长473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3.94亿元;“双基”共建客户贷款增长7352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加8832万元,县域特色产业贷款增加177万元。不论是过去的农信、还是现在的农商,耕耘城乡的根脉更加深厚,支农支小的步伐更加坚定。

传承:三代农信人,奉献精神在血脉里传递

朱林是丰南支行一名“普通又有点特殊”的员工。她是一名基层信贷员,但同时也是从小在农信家庭长大的第三代农信人。爷爷工作的年代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信用社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里,他一直用最简朴的方式,为农村百姓输送着最“原始”但却最真诚的金融服务,他肩挎绣着红五星的破书包,拿着铅笔、算盘、木质印章等办理业务的必需品,用双脚一寸一寸丈量着农村的山山水水,用双手一笔一笔满足着农村百姓几元、几角、几分钱的金融需求,不幸的是在四十六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夜晚,值班守库的他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工作岗位上。

二、老物件01.jpg

信用社老物件

二、 60年代人民公社信用部存单02.jpg

60年代人民公社信用部存单

为照顾牺牲员工家属,爷爷的大儿子东子在成年后也被招入了农信社。东子的生活年代,工作环境和条件好了许多,网点有了正式的柜台,但业务种类单一,手续也简单,一星期的业务也赶不上现在一天的业务量。那时全部是手工记账,最后年底结算的时候,整本的数据都需要逐笔累加。东子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每次都能将繁杂冗长的账目计算得分厘不差,只因他不想给父亲丢脸。后来调岗成为一名信贷员,一个黑色的皮包,一辆自行车,东子重拾父亲的“背包精神”,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乡入户,接过了服务扎根“三农”的接力棒。

2009年的某天,东子突发脑溢血,虽然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因出血过多半身不遂、语言障碍,不能继续从事岗位工作。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2010年省联社组织了员工子女置换,东子大学毕业的女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带着父辈的期许和从小耳濡目染的农信情怀,踏上了信合之路。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每次身着工装站在父亲面前,父亲总会举着大拇指尽力地说出:“好,好!”。虽然表达不清,但是她知道父亲想表达什么。作为第三代农信人,她传承的不仅是亲人的期望和嘱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二、朱林照片03.jpg

青年员工朱林

朱林是无数投身农信、默默耕耘的青年员工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在唐山农商银行悉心搭建的员工培养机制下,拼命汲取养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夯实技能本领,在不同的岗位上挥洒着热血青春。近年来,唐山农商银行持续贯穿“以人为本、人才兴行”理念,高度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用活“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借助“本行+他行”学习资源,打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截至目前,该行克服疫情影响,累计组织线上培训学习30余次,干部员工覆盖率达100%;助推23名员工走上内训师岗位,并多次在“全国农商银行内训师大赛”等比赛中斩获殊荣;1300余名员工取得从业资格,全行本科率达到70%,强大的后备人才保障,持续激发了全行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成长:两张全家福,见证百姓银行的变迁与发展

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岔河支行,一张拍摄于2003年,一张拍摄于2019年,十六年的变迁,相片中的“C位”却没有变,都是李辉。

三、 全家福1.jpg

三、 全家福2.jpg

两张照片中,单位的人数不多不少都是19个人。2003年,刚刚成为主任的李辉尚是“岗位新兵”,如今已是网点不折不扣的“老人”,对于农信社十六年来的成长变化,作为“班长”的他最有发言权。“相比其他国有大行,那时候咱们发展速度慢,产品种类少,员工们待遇也不高。当时还需要守库值班,加上交通也不方便,除了放假大家基本都是吃住在单位。柜台就是简单地用防盗网进行隔断,员工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非常简陋,备受严冬酷暑的煎熬,甚至连像样的交通工具和雨伞雨衣都没有,员工们出去下乡遇到大风大雨可以说是狼狈不堪,可谓是‘头顶烈日出门去,满身泥水又归来’”。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网点装修改造了,自助机具上新了,产品种类丰富了,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上去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加入了我们的农商队伍,尤其是手机银行和网银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和客户从未离得这么近,贴得这么紧,相处得这么亲!”十六年的朝夕相伴,十六年的共生成长,岔河支行早已和当地百姓培育了源于金融、不止于金融的信任,产生了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深厚感情,用实干和担当,为当地百姓撑出了一片普惠、便捷的金融绿茵。

岔河支行十六年来的发展变迁是全行网点“旧貌换新颜”的微小缩影。近年来,唐山农商银行锚定“智慧银行”转型升级发展目标,持续加大网点改造升级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信e生活”等服务平台推广工作,推进“助农取款+”服务升级,推进首批5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落地建设,进一步丰富、拓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功能,大幅提升了服务形象和效率,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截至目前,全行共布放智能助农终端292个、ATM259台、自助发卡机40台,累计开通第三方支付渠道签约86.73万户,开通农信e购5.07万户,手机银行存量客户达到50.63万户。唐山农商银行跃然于金融科技大潮中,为城乡百姓送上了贴心、知心、用心、爱心服务,但在日新月异的网点升级和金融创新背后,永远不变的是为民初心。

致远:一张老牌匾,循迹合规发展的足印和未来

这张牌匾现在悬挂于河浃溜分理处后院的老屋里。随着网点在旧址旁翻新重建,曾经由民房稍作改动便充当办公场所投入使用的老屋早已废弃多年。来到老屋,推开“吱呀”的木门,厚厚的尘土,脱落的墙皮,冰冷的灶台,杂驳的窗棂,角落遍布的蜘蛛网,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可是抬头可见的“河浃溜信用社四公开两监督”的牌匾字迹清晰,似乎让人忽略,它已经在这里整整悬挂了32年。

四、牌匾.jpg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工作透明度,特制定如下四公开两监督制度……”朱红的字迹一下将人拉回到那个激情奋发的年代。“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不优亲厚友,不发放人情贷款”“不准入权力股或向贷户吃回扣”“不准向贷户吃拿卡要,或到贷户家里大吃大喝”“不准索贿受贿、接受礼品”…… 32年过去了,我们的贷款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信贷准则条例日益完善,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但是不论我们的管理体制如何变革,外部金融政策如何变化,乃至市场风云如何变幻,牌匾上的质朴要求仍然掷地有声,我们开展信贷业务所坚守的底线从未改变,我们贴近大地、扶农助小的初心使命和朴素情怀从未衰减,而以这块牌匾为注脚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自我规范和坚持,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和“魂”。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与“魂”,我们的风险管理建设步稳蹄疾、拾级而上。近年来,我们提出了流程银行和合规银行建设的具体目标,建立了风险大户“三级会诊”机制;实施信贷业务严管深究,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深入推进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针对案件风险、柜面业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点风险,强化警示、加强检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了总行直达营业网点的网络扁平化管理架构,持续打牢了“行稳致远”的发展根基。

征程漫漫,淘沙见金。在悠长的岁月更替中,唐山农信走过的七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一辈辈农信人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努力、走过的道路和留下的印记却永远不会被遗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和推动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上,唐山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拿出顽强拼搏的干劲、攻坚克难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担当,秉承老一辈农信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朝着现代金融企业的改革方向铿锵迈进,奋力推动各项业务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网站编辑 - 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