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观察> 农金时评>

关停or重建!银行网点的“转”与“变”

来源: 作者:本社记者 李金津 发布时间:2022-05-06


你有多久没有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了?

在科技金融浪潮下,传统银行网点离柜率越来越高,一度排着“长龙”的热闹场面变成了“门可罗雀”。 银行离柜率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是网点数量逐年减少。据银保监会的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有超过两千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2021年有2805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物理网点逐步收缩已成大势所趋,曾经大肆扩张网点、跑马圈地式粗放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银行网点收缩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4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回应,“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的确出现了收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时代之变,信息技术支持网点正常收缩

“现在一般老百姓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手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特别是年轻人,可能出门已经很少有带现金的习惯了。这是经济金融发展、信息化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的一种深刻变化。”针对银行网点的关停问题,王朝弟这样解释。

事实也确实如此。“早上乘地铁上班,用绑定银行卡的手机App扫码就能进站,购物用网银,信用卡还款通过手机银行App。”一位在北京上班的26岁青年小王折射出许多年轻人的金融生活方式。

信息化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智能手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水平非常高,许多人出门都很少有带现金的习惯了。叠加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银行离柜交易率更是不断走高。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笔数达2219.12亿笔;离柜交易总额达257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29%。

“当前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收缩和人员裁减,是顺应客观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财经媒体专栏作家莫开伟指出,“另外,部分银行网点存在成本过高问题。过去一段时期,在铺摊子、扩规模中,部分银行在网点建设上过于冒进,存在过多、过滥现象,脱离了实际,这些网点的撤并势在必行,这也是网点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线上交易的日趋便利与线下网点自身的低效能都驱动着银行重新规划网点布局。银行网点“关”不是办法,“转”才是出路。

转型重构,银行网点不断优化

“银行网点收缩并没有大众想那么严重,很多地方,网点不是在收缩,反而在不断优化和增加。”江苏省联社信贷部总经理胡晓宁这样表示。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数据显示,2021年有2805家银行网点退出的同时银行网点新设数量超过2300家。银行网点并未出现“断崖式”减少,这显示银行并没有完全放弃物理网点,而是在不断完善网点功能,优化网点布局。

网点转型是为了更好地“活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移动技术的普及,以及同业竞争的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越来越“挑剔”,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通过电子渠道办理各类业务,同时也更看重办理业务的体验和感受。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新业态,银行不断完善网点功能。网点也从最初的水泥柜台、铁栅栏的“砖头银行”,演变成电子网络化的“鼠标银行”,再进化到目前的数字化、移动式的“指尖银行”。

网点转型应以客户为中心。“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便捷化、主题化、暖心的服务,是银行网点转型的核心所在。”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因此,各家银行都在持续推进网点轻型化、智慧化、主题化运营。既有现代感、科技感爆棚的智能化网点设计,如,张家港农商银行通过AI智能打造了全方位的智慧金融场景。客户走进网点可体验AI迎宾,并向AI小精灵“乐乐”“OK仔”咨询问题,自助办理业务,金融服务更智能便捷。又有为适应周围客户群体而成立的主题特色支行,如,浙江义乌农商银行成立了16家主题特色支行,涵盖了儿童、物流、文创、医疗、旅游、丽人生活、消费金融、事务所、交通工具、家电、小额票据贴现、商超、市政园林、党建、专业市场、酒店餐饮等16项特色内容。

同时,进行适老化改造,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基础金融服务更成为银行网点的标准动作。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支出及医保、存取款业务的办理等对银行网点依赖度较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重持续增加,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也将由此产生更多价值。

网点布局结构悄然改变。除了网点功能的不断调整,网点布局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为支持乡村振兴,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不少银行开始加大县域、乡村的网点布设。如,农业银行在2021年报中披露,保持网点总量稳定,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向城市新区、城乡和城郊结合部、重点乡镇等区域迁建网点,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渠道支撑。而农商银行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增设县域物理网点不仅是在践行普惠金融责任,更是其战略性扩张的表现。

“银行网点向基层下沉,补上了农村地区金融短板,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普惠金融发展空间巨大,银行自身也将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也正符合监管层的要求,“加强金融服务空白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在撤销部分网点的同时,引领银行在一些地区新设一些网点。”

最新的调研数据也显示,发达地区的银行网点在减少,村镇与贫困地区网点数量仍在增加。

未来趋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王朝弟表示。这也表明,未来,银行业务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格局。

一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线上渠道的开发。随着数字化转型规模不断提升,线上渠道将成为建设银行未来销售渠道的主战场。各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加快完善线上渠道建设。“大中型银行可基于现有线上渠道,打通理财产品销售系统,保证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中小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采取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嵌入多元金融服务场景、线上运营创新活动等战略举措。”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另一方面,继续加快线下网点的升级转型。“未来银行网点在百姓生活中仍将占有重要位置,银行可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和当地服务需求合理调整网点布局。”胡晓宁认为,银行线下网点必须向更高效服务型转变,不仅需要配优硬件设施,同样需要在“软件”上提高,这样才能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因此,银行网点急需从管理升级和人员服务能力提升两方面提高网点的软能力和效率效能。例如,可通过专项招聘或内部培训的方式,加大金融复合型人才的比例,促使银行网点功能由“操作型”向“服务型”转变,进而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局性经营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未来,“线上+线下”渠道的全面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银行合理整合资源、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手段。因为,脱离了线下网点,线上业务将会受到制约;没有了线上渠道,线下网点的辐射范围也将大打折扣。


网站编辑 - 李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