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要闻>

稳字当头谋新篇 改革转型话发展

——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开幕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刊记者 郭涵 王玺 发布时间:2022-04-27

4月27日,在中国银保监会指导支持下,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福建省联社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成功召开。疫情阻碍了线下接触,但无法阻隔思想交汇。本次论坛首次采用线上会议形式,设置“北京+福建”双会场。从线下到线上,形式焕然一新,干货依旧满满。

本次会议以“共话绿色金融 共谋绿色发展 共谱农信改革转型新篇章”为主题,既回应了国家“双碳”目标,也契合了监管层面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部署。此外,2022年以来,共同富裕、数字乡村、消费升级、省级联社改革等多项关乎农村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要求和部署出炉,给农村中小银行持续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考验。

响应顶层设计,探路农信发展,本次会议邀请监管部门领导、行业内外专家和全国近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理事长、董事长参会,聚焦行业热点,共话新时期农村中小银行改革转型创新理念和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关注农信社省级联社改革,要求各地按照“一省一策”原则加快推动省联社改革。目前,在银保监会推动下,各地已经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省联社改革方案,并进行提报。4月18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挂牌,标志着新一轮农信社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围绕“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他认为,“对于全国农信社系统来说,当前最主要、最关键的创新仍然是体制机制创新。”他提出,继续深化省级联社改革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好的问题,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落地,是在落实市县机构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增强了省联社的经营性职责,这种新改革方向值得关注。对于农信社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李伟认为,“农信社下一步改革要适应共同富裕要求,向社会型企业方向发展。在努力达到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发挥在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2022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涉农金融机构重任在肩。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是我国应对各项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我国提高农业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丁晓芳强调,“农村中小银行天生带有服务‘三农’的基因,一直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她指出,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突出三个重点: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底线;要加大对农村主体的纾困力度;要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而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同样要做到三个“积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积极加强农村金融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加强协同联动,与地方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政策合力,精准对接需求,充分运用地方信用信息平台,为自身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银保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在会上表示,2021年,全国农信迎着“十四五”开局、乡村振兴、“双碳”战略、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在科技赋能、绿色转型、金融创新、助力“三农”,尤其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等方面成绩斐然。同时他强调,中国当前处在新的时代方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为农村金融带来新挑战。相信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空间依然广阔,省联社改革第一单“浙江方案”落地,也为农信深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朱进元指出,目前全国农信总资产规模已达45万亿元,远超国内甚至世界任何一家大型银行。这样的数据令人欣喜,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全国农信要发挥自身优势,扛起时代担当,带领百万农金大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踔厉奋发向未来,服务好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日益受到国家和监管层面的重视。对此,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在会上表示,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排头兵、乡村振兴主办行,全国农信走千家访万户,足迹遍布田野乡间,通过整村授信、无感授信、“党建+金融”、双基共建等多种特色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真正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助跑者和发展加速器。同时他表示,相关领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仍需全国农信共同努力,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加友好的融资环境。

“地缘政治复杂冲击下,长期来看,全球治理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这对中国而言可能意味着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应当利用同世界各方均保持良好关系的特殊地位,促成全球治理格局向有利于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李扬认为,“我国经济预期转弱,已非一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是经济因素,要扭转这种预期,同样需要多方面手段。”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市场投资意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是下阶段重点投资方向。但考虑到此类投资大部分商业利润不理想,实践中如何将商业性资金、财政性资金和农村中小银行信贷资金合理结合,做好跨期配置,将面临严峻挑战。应当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基层,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需要各方给予关注、协调解决。围绕近期备受关注的就业问题,李扬特别关注了“灵活就业群体”,他指出,“这些年我们特别强调人民是第一位的,人民要吃饭,就业要强调。在农村,超过38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带动作用很大。农村中小银行身处一线,其服务势必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共同富裕问题有很大贡献。我以为,这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之下,今年以来国家的许多重大产业和民生部署,都与金融支撑密不可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准则,也要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底线思维。同时,还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张红宇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过几十年努力,已逐步形成机构多元、产品多元、服务多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众多非金融机构的涌入,也对市场平稳运行产生了冲击。如何应对?张红宇提出了“三个更”。一是更准确的定位。不同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和产品应有所区别,在统一的市场下分工定位,不能无序竞争,这要求差别化政策导向,并强化行为监管。二是更精准的服务。不仅要盯住大农企、好产业,更要落实国家要求,服务好普通农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型返贫。三是更创新的产品。农村中小银行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丰富应用场景,更好满足不同主体的诉求。

本次会议上,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执行主席李卫民代表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以及百万农信人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倡议书》。

《倡议书》倡议全国农信机构从传承红色基因、拓展服务功能、实施建档工程、创新普惠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加快科技建设、坚守风险底线、担负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深化交流合作等十个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送上高质量、优服务、有温度的“金融套餐”。

据了解,该《倡议书》是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提议,历时一个多月,征求了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及全国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意见建议。在本次开幕式上发布,旨在践行汇聚全国农信力量,响应银保监会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切实支持全面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会议开幕式主要环节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银保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进元,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石义斌主持。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全媒体将全程直播报道此次会议。直播由财联社提供支持。欢迎关注“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会议信息。

网站编辑 - 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