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共富锦囊”构建惠民金融新生态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本刊记者 冯晓宇 通讯员 潘翔 张新洁 发布时间:2022-04-24

在“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的历史性时刻,被时代选中的浙江,肩负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一年之计,惟在于春,新的一年,浙江只争朝夕,凝心聚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跑道上推动共同富裕,答好新时代考题。

打开浙江的“共富锦囊”,浙江农信的金融助力是浙江的“重要落子”。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普惠金融引领者,浙江农信旗帜鲜明讲政治、担当作为获实绩,通过深化合作共建、助力产业振兴、哺育精神文明等措施,大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积极构建助力共同富裕的金融体制机制。

全面布局 编织共同富裕金融网络

“你若想开办企业,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现场打印营业执照,紧接着就能办理企业开户,随后还可以享受到配套的授信融资服务,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农商银行都能实现了。”在柯城区信安街道未来社区邻礼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正在介绍未来社区的新成员——丰收驿站。这是柯城农商银行首次在未来社区布局丰收驿站,驿站提供公安、人社、医保、民政、建房、不动产登记、金融等62项高频政银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让“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落地开花。

未来社区丰收驿站是浙江农信推动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浙江农信已在全省布局4200个服务网点、1万多个丰收驿站,通过“机构网、电子网、人员网”丰收三网建设,真正构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综合服务格局。

一条路,连接东西两村,因东边的村子没有迫切的修路需求,就出现了“修一条、堵一条”的怪圈;一条河,明明是几个附近村都有份,但交界处的区域,却成了环境整治中的“皆不管”;一个项目,原本是几个村抱团发展,但各个村只看得到自家“一亩三分田”,最终沦为同质化竞争后的恶性循环。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各扫门前雪”的现状依旧存在,为彻底打破落后的惯性思维,助力村社发展连成片,浙江农信系统加强党建共建,与各镇(街道)、政府部门、村居、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立以产业、生态、人文等为特征的党建联盟,并以全系统2.6万个党建联盟为组织载体,加快村居社区、村级组织共同发展。慈溪农商银行积极与各政府主体构建“政银”党建联盟,推出“兴村贷”信用贷款产品,用于支持新浦镇东部片区村级组织整合用地资源、统一实施开发经营性项目,助力经济相对薄弱村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共赢”。嵊州农商银行则独家支持嵊州市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基金”,惠及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0万元的行政村,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创新推出“强村贷”,目前已对134个相对经济薄弱村发放低息贷款6.7亿元,助力“消薄”版图连片融合。

上高山、下田地、访海岛、走村企,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这条拓荒耕耘之路,浙江农信人一走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浙江农信依托“走千访万”活动中形成的人缘地缘优势和部门合作基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主动、灵活、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努力构建起惠及全民、人人参与的致富网络。

振兴产业 构筑共同富裕“动力引擎”

在开化县,村民可用清水鱼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用于建鱼塘、修水库、搞养殖,小小清水鱼成了村民致富的大产业;在横店镇,影视、旅游产业带富了乡亲们的生活,背靠横店影视城秦王宫和梦幻谷两个景点,石水吉自然村87户人家中有78家做起了民宿生意;在嘉善县,曾经的废弃农场摇身一变,成为亚洲最大的巧克力特色小镇,带动当地在“甜蜜经济”中得到了发展。

先富带后富,特色产业铺就共富路。浙江农信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加快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开化县自然环境优美,适合味道鲜美的清水鱼生长、繁殖,开化农商银行依托当地优势和县域特色,发放了全国首笔清水鱼活体抵押专项贷款3000万元,用于盘活全县闲置坑塘、水库,发展清水鱼产。同时,积极探索银行、政府、企业、个人四方合作模式,帮助成立“福鱼惠农”养殖基地、长虹来料加工基地、高合蔬菜收购基地等10余个帮扶基地。仙居县盛产杨梅,享有“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的美誉,仙居农商银行精准把握仙居成为首批缩小城乡差距领域建设试点县的契机,为梅农定制“梅好贷款、梅好神器、梅好财富”等“梅”好系列金融服务,由点及面,全力支持“种产+鲜销+深加工+观光采摘游”仙梅产业新经济,上线本土农家乐、乡村民宿,让当地村民享受到“梅”好生活。

加强联动,推动链上产业协同共进。浙江农信聚焦核心企业发展,以差异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助推传统产业中的核心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发展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融入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提供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启动资金,实现具有地域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整体跃迁。东阳农商银行与东阳市政府国控担保公司、税务局等合作推出“影视保”特色担保产品,为东阳影视文化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6000余万元授信支持;同时做好对“上下游产业链”的金融配套支持,针对上游的道具、影视设备、服务“出租方”经营,提供最高5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针对下游的“横店民宿精品村”打造工程,推广“阳光·民宿贷”“阳光·美丽家园贷”等系列产品,截至目前,东阳农商银行共发放“阳光·民宿贷”1178万元。

政策领航,助力绿色产业崛起。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浙江省联社出台《浙江农信碳达峰碳中和金融服务“八项机制”》等管理办法,指导辖内行社构建“双碳”金融应用场景,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青田农商银行推出全国首笔以生态产品使用权抵押发放的“GEP贷”,被省发改委和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纳入《浙江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同时,在全国首创“河权贷”,以河道使用经营权为抵押发放贷款,被评为“丽水市金融扶贫十大案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浙江农信以“先富带后富”为工作重点,聚焦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主导和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新兴和后进产业,做大地方经济总量“蛋糕”,充分激发了地方经济内生增长活力,为可持续的社会共同富裕构筑产业“动力引擎”。

服务扩面 涵养共同富裕社会生态

萧江平原,剡溪江畔,一座小村庄满载活泼与欢乐,入目一片繁华。灯火辉煌,村道两旁的路灯照耀着黑夜,村民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的上空,构成一幅迷人的夜景图,这里便是被誉为“浙江第一村”的宁波奉化市滕头村。

傅央改是浙江奉化滕头村的村民,已从村办企业退休十余年,如今生活轻松又舒适。在采访中,傅央改说:“我们住上了别墅,买了汽车,退休金、养老金一个月有8000多元。像这样的生活是我们老年人想也想不到的。”

住别墅、开汽车,在滕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几乎家家户户都实现了。40多年来,滕头村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鼓励人人参与,成果共享,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6.9万元。

滕头村第一支部书记傅德明说:“滕头村富起来了,没有一家暴发户,也没有一家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看到滕头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时代选中了浙江。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不是养懒汉,而是提倡奋斗的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要为全体老百姓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均等创业创新的机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育农村双创主体成为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双创主体在创新创业初期往往存在经营模式和运营体系不完善、生产技能匮乏、风控能力不足等问题,面临融资难困境。浙江农信从问题根源出发,组织各类生产培训活动,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低收入人群等双创主体生产技能提升、经营经验积累、创业创新积极性迸发。临安农商银行与临安新农人联合会通过合作共建,聘请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创业导师等,为新农人群体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安吉农商银行与团县委、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合作,推出“丰收青创贷”,打通青年创业贷款线上办理渠道,并给予贴息及利率优惠;同时,建立日常沟通交流常态化机制,围绕服务青年创业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擦亮创业金融服务的农信“金名片”。

激活创业主体活力后,浙江农信将目光转向生产、加工、分配、流通等社会再生产环节,着力打造社会信用体系,通过生产主体信用评估、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手段,将信用评价结果、产品反馈结果直接作用于生产实践,让生产主体经营有底气、百姓消费更放心。杭州办事处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探索创新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评价”模式,辖内8家农商银行依托“数智信用”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及时掌握各类生产主体信息,对接其金融需求,并根据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结果,提供授信额度提升、利率优惠等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以“信用+金融”共同守护农产品安全。建德农商银行与当地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共富·农安贷”,对信用“A、B、C、c级”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分别给予原授信额度不同倍数的授信额度和利率分层调减优惠。永嘉农商银行则基于省联社丰收一码通支付工具,联合市场监管局推出“支付+溯源”体,在上塘综合农贸市场试点推广,截至目前,商户覆盖率达78.91%,从消费端倒逼生产方信用生产、安全生产。

如果说生产是“做蛋糕”,那分配就是“分蛋糕”,只有将蛋糕分好,才能使财富流向更多社会群体。三次分配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益补充,不同于市场根据要素贡献进行的初次分配、政府通过国家意志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即慈善。浙江农信积极承担第三次分配的社会责任,通过募集、捐赠、资助及公益基金等方式,促进经济财富和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间的合理流动,培育“公德公益”文明环境。余姚农商银行应群众所盼,发布《余姚农商银行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化“道德银行”“红锋信贷”等农信品牌打造,推动金融服务向教育、医疗、养老、投资、文化、生活等六大公共服务领域渗透,加大公共领域金融供给,计划5年内地方税费贡献不少于10亿元,公益慈善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

浙江农信坚持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平衡,不断探索构建人民群众精神饱满、内心富足的共同富裕愿景。

迈入2022年,浙江农信将坚持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坚决扛起“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金融标兵的责任担当。


网站编辑 - 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