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科技>

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农信机构如何育才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级经济师、博士 王红卫 发布时间:2022-03-25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变革,金融科技日益成为重塑金融行业发展的新业态,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面对激烈竞争,如何深入挖掘、培养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跟上金融行业发展的步伐,成为农信机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两条链 筑牢人才挖掘培养强大基础

农信机构打造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内部挖潜,也离不开外部智力支持,可借助区块链技术,促进金融科技优质资源发现、储备、整合,建立稳固的矩阵式人才组织架构。

建立农信金融科技人才链。由省联社作为农信管理服务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发起建立本省农信系统金融科技人才链,作为全省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挖掘、培养、使用的主要来源。在全省农信系统范围内,打破人才隶属关系和机构级别限制,组织具有CFTM注册金融科技管理师、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金融科技职业资格证书、金融科技能力证书以及其他科技类证书等资质的员工入链,并鼓励、选拔在金融类、科技类单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期待跨领域发展的员工入链,通过关键信息的上链识别形成高质量人才梯队,为进一步推进链上员工培养教育、流动、任用、聘任等打好基础。

建立农信金融科技智囊链。农信机构受制于体制、地域、规模、薪资等条件限制,难以形成人才挖掘、培养的比较优势,需要用好外部优质资源。建议各省级联社共同成立金融科技高端人才联盟,发起设立农信系统金融科技智囊链,作为国内外金融科技高端人才或机构与农信系统交流的平台,通过与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金融科技专业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开展战略合作,邀请国内外金融科技权威专家学者和高端专业机构,加入农信系统金融科技智囊链,作为各省(区)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或机构来源,以及农信系统金融科技业务决策的智囊参谋,为各省(区)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三个机制 强化人才成长保障

农信机构要想在激烈的人才培养与竞争中获胜,需要建立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健全、更具竞争力的机制保障,弥补地域、规模等不足。

立差别化激励机制。金融和科技在我国缺口巨大、竞争激烈,需要制定符合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激励机制。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对农信系统员工取得相关科技类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并作为薪酬定级的重要参考;在职务晋升上,对金融科技类复合型人才实行专门渠道,建立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专业序列与管理序列并行的“双通道”发展模式,促进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更好晋升;在服务保障上,依托各地出台的引才政策,将农信机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公寓、子女就学、人才补贴等支持政策范围,增强农信机构对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

建立个性化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目前金融行业、科技行业仍实行的、相互独立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适合农信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定标准,重点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服务“三农”期限等标准作为重要尺度,将评价结果作为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认定、培养、晋升、聘用、薪酬确定的重要依据,并对急需紧缺、特殊贡献、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促进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不断涌现。

建立便利化人才流动机制。根据农信业务发展需,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合理使用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资源为农信发展服务。一方面,建立技术顾问或科技副主任(行长)制度,对较高层次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可以安排到农信社或县、区联社担任技术顾问或科技副主任(行长),享有农信机构管理层同等待遇,设定最低服务年限和期满后任职方向,引导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到市、县农信机构任职;另一方面,建立“直通车”制度,由省联社作为监管服务机构,组织市、县农信机构具有较高能力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到省联社或市办的科技部门任职,同时,鼓励省联社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到县区农信机构担任领导职务,激发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加快成长的内生动力。

四种模式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培养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需要学界 、业界共同努力,探索多渠道、多主体、多方式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畅通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成长道路。

校企联动培养模式。借鉴德国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深圳大学微众金融科技学院、“华工-汇丰金融科技精英班”等模式,发挥高校的理论优势和农信的实践优势。向合作高校提出需求订单,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方式培养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具体方式为由省联社牵头与高校合作,在科技类、金融类专业学生中选取有意愿的学生,制定专门培养方案,农信机构和学校共同确定课程,跨学科、院系进行教学,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农信机构安排业务骨干进行实践教学,由农信机构提供实践基地,提供直接参与金融业务实践的机会,毕业后入职农信机构。

机构专业化培养模式。目前,由于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一批专门从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专业机构应运而生,例如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金融科技大讲堂”等。建议农信机构加强与全国知名专业机构合作,根据农信金融科技业务发展需要,定期选拔具有科技专业背景、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养,为农信加快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以工带训培养模式。发挥农信自身优势,通过金融科技业务实践,建立系统内部可持续的培养机制。一是推广E-Learning学习方式。在全国农信系统建立E-Learning学习平台,根据农信机构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实际需要,及时上传金融科技领域权威专家和农信机构科技业务精英的培训课程,组织员工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科技运用能力,发掘更多金融科技人才。二是实施高级导师制。在农信机构中选拔评比一批金融科技高端人才作为员工的高级导师,设定一定培养期限和奖励措施,加快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扩大轮岗交流。参考IBM、思科公司等企业做法,在农信系统推广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轮岗交流制度,通过对两大部门业务的交叉学习,促进优质金融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带动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快速成长。

以研带动培养模式。一方面,组建农信金融科技研究院,每年选拔一批科技或业务部门高层管理人员,围绕某一项金融科技前沿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升农信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独立研究能力,培养“技术打底、金融拔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探索联合设立金融科技博士后流动站,共同选定并研究金融科技发展热点课题,在农信系统选拔符合条件的员工脱产参加博士后课题研究,大力培养新一代金融科技复合型高端人才。 


网站编辑 - 艾丽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