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资源+数智:金融杠杆撬动乡村大开发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葛春尧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 (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2-03-25

“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包括县域金融在内的“八大金融”明确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将县域市场作为全系统体制机制优化的“试验田”。在总行层面,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强化政策研究、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制订《中国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实现各类资源系统性配置,立足乡村资源盘活与融合,探索数字化、场景化、平台化、特色化服务模式。在分行层面,配置专门力量,以县域为乡村振兴业务发展主战场。通过总分行协同,凝聚业务发展合力,满足县域乡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挖潜特色资源 增添产业发展新动力

中国农村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丰富,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对于构建乡村产业圈,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中国银行把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总行层面,加强高标准农田、种业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模式创新;在分行层面,聚焦特色资源,做好属地化产品服务,搭建“总行重点突破,分行特色先行”的产品体系,打造市场化、可持续、高质量金融服务。

一碗螺蛳粉,带动特色大产业。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极具地方特色的“现象级”网红小吃,独特的“臭”味风靡全国。疫情防控期间,当地螺蛳粉产业的线上订单骤增,生产企业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对此,中国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与柳州分行迅速反应,重点突破,联合当地担保公司,率先为某家复工复产的螺蛳粉生产企业提供贷款23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困境。经过产业升级,当地逐渐形成一条整合产品研发和加工、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业态的螺蛳粉产业链,并召集34家相关企业入驻当地生产聚集区。随着螺蛳粉产业从小作坊走进工业园,中国银行坚持总分行协同,引入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客观评估产业链上企业,配套定制专属服务方案——“螺蛳粉贷”,实现批量化、标准化获客。截至目前,中国银行累计支持当地螺蛳粉生产、配料、电商销售等企业30家,投放贷款2.25亿元,为地方特色产业注入充足金融活水。

田园综合体,激发分散资源新价值。田园综合体建设有利于山、水、林、田、湖、草等分散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和集约性开发。“我的田园”是一家位于四川成都福洪镇民主村的田园综合体,集特色种植、生态养殖、旅游民宿于一体,是当地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共同富裕目标下,为有效激活当地农村土地要素,优化空间规划布局,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及时对接客户需求,汇聚政银企担四方合力,着力解决集体土地抵押贷款受限问题,分板块综合测算项目的收益投入比,为客户量身打造普惠特色服务方案并开通绿色通道,累计为该项目发放贷款2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实现盈利,生产规模稳步提升,吸收带动周边500户贫困户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中国银行还在全国各地通过信贷资金撬动生态资源,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例如: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推出“美丽乡村贷”,守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推出“粤供园区贷”,与广东省供销社共同支持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出“猕猴桃贷”“木耳贷”等专项产品,支持多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借力数字化东风 逐浪乡村资源开发热潮

农村集体“三资”,合理管理促共富。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银行结合改革热点、技术堵点、基层痛点,开发“中银E农通”服务平台,集成“三资”监管、产权制度改革、乡村线上党建、基层智慧政务等主要功能,打造适配乡村党务、政务、财务及商务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例如,蚌埠市五河县是安徽传统农业大县,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丰富,对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化管理有现实需求。中国银行蚌埠五河支行积极对接客户,主动推荐“中银E农通”服务平台,共计帮助全县19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集体“三资”全线上、高质量管理。

GEP数据,盘活绿水青山资源。浙江丽水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实践先行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山区市GEP核算地方标准。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紧密联动当地政府,专项开发“GEP生态价值贷”产品,将GEP核算结果融入信贷模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保障。丽水下辖松阳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生态环境优美。当地一家水库发展公司主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库区种养殖,在日常运营中面临资金压力。中国银行丽水分行了解情况后积极对接,根据企业的GEP生态价值核算指标,为其授信“GEP生态价值贷”1000万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顺利落地。

“中银e企赢”,打通农村内外资源。中国银行创新“场景+金融”模式,利用自主打造的银政合作新利器——“惠如愿•中银e企赢”撮合平台,开发乡村振兴主题模块,提供重点业务推介、主题供需对接、乡村企业展示、乡村特色金融、主题推广活动、乡村振兴政策发布等六大功能,助力地方特色招商,让资金、技术等资源走进农村,促进农村土地、文化、生物等资源的开发,推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计打造了内蒙古“奶业振兴”等12个地方特色主题供需对接专区,累计吸引上千家小微企业新用户,发布各类需求近千条。

同时,中国银行积极研发落地“乡村振兴致富贷·惠农贷”等针对“三农”领域的线上贷款产品,提供集线上申请、审查审批、提款还款于一体的线上服务,有效解决“客户信息少、服务半径小、获客成本高、缓释不充分”的传统授信难点,让乡村资源开发搭上“线上快车”。 

用好三个关键 让传统资源焕发新活力

用好“三权”改革,让抵押物“活起来”。缺少抵押物及有效担保,一直是制约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难题。中国银行探索丰富抵质押物和担保方式,结合客户实际经营情况,灵活制定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中国银行制订细化农作物种业、肉牛养殖、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等行业的授信政策,鼓励各地分行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先行先试。加强农村土地“三权”改革研究,根据当地市场成熟度,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提高涉农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认可度,积极开发林地、农地、养殖水面等经营权的抵押融资产品,探索保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设施等的抵质押贷款业务。例如,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为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畜牧业养殖的合作社、农户提供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支持以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物,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支持。

用好信用资源,让诚信“能变现”。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主线,探索开展信用村农村金融工程建设。把信用状况好、区域特色强、发展前景好、群众需求大的乡镇村庄纳入信用村准入名单。以村委负责人、银行、老客户为媒介,根据农村风俗、季节规律等,适时组织批量营销活动,实现与农村市场的周期共振、产品共振,畅通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给,持续优化当地信用环境建设。

用好全球化优势,让资源价值“走出去”。作为国内同业中国际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网络和丰富的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贷款、贸易融资、财富管理、保理、支付结算、供应链融资等多项综合服务,助力农业企业顺利实现对外合作。充分发挥境内外机构联动效应,支持优质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并购融资需求,为涉农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包括跨境撮合在内的全面综合服务,支持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助力优质农业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网站编辑 - 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