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专题>

金融科技遇上共同富裕:普惠金融新答卷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杨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发布时间:2022-03-2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由此,如何在发展中应对共同富裕带来的新挑战,也成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表示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指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支持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等。银保监会则表示继续实施系列纾困政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包括: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些都进一步指明了在促进共同富裕中金融要素大有可为。而伴随新技术的演进,金融体系、金融活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科技已全面改变了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与适配性,当然也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因此,全面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融合、支持并践行共同富裕目标尤为重要。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落地

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动能的弱化天然会抑制共同富裕“蛋糕”,因此经济增长仍然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有所不足,仍需努力提升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这也意味着“互联网+”亟待进一步下沉。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分类,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中,后者成为重中之重。与之相应,在服务产业数字化方面,金融科技创新应跳出C端模式局限,全面探索面向B端、G端的创新。同时,在利用新技术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体系变革,促使新金融功能全面支持科技研发、成果流转与应用的全产业链。

以创新数字金融模式应对经济结构失衡。目前,我国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仍存在不平衡问题,金融科技应更加有效、合理地促进资源配置,特别是在结构优化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例如,某些经济落后地区可以把握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利用拓展大数据新业态发展产业,而与之相应的金融服务也应更加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地方金融改革同样可以探索跨行政区域的资源配置,更好地与区域内外产业实现有效“排列组合”。而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也能更好地服务弱势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的弱势主体。例如,通过探索大数据技术与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等的融合,可有效解决供应链中企业信息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难点;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供应链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能更好地推动企业智能提升;区块链技术可高效缓解融资问题中无法解决的信息困境,进而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

以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促进就业。2016年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发布的白皮书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增加就业,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这也正是普惠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在金融供给端,科技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与产品线上化,构建全新的产融生态,促进政策性金融资源的精准触达;在金融需求端,科技可为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推动其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培育金融“土壤”上,可把数字化融入综合风险管理与保障机制、大数据征信体系,同时应用到激励相容机制的建设中;从其他要素来看,可利用新技术应对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难题、改善营商环境、降低运营成本等。此外,支持创业也是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据统计,2021年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可见,年轻人面临更加突出的就业难题,如何利用数字金融支持其理性创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如何更好地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金融科技改善消费金融与财富管理。随着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细分消费场景的深入开发,消费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改善业务流程中的智能支付、信用评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风险管理、反欺诈识别等环节拓展服务客群,从而促进新型消费、改善居民获得感。当然,数字消费金融不能靠刺激“非理性消费”来过度扩张,而应构建更加持续、健康的消费金融生态,这显然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对应。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也强调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使更多群体获得财产性收入,金融科技创新对此也发挥了突出作用。例如,互联网理财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普通老百姓参与到各类金融投资中,智能投顾通过技术增效使投顾服务不仅面向高净值人群,也让普通人享受到智能理财的便利。

以文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服务人民精神生活。“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化经济的变革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天地。与之对应,依靠金融科技创新,新型文化金融也将更加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难题,并可能在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文化产品资本化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综合来看,传统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新技术进行改良后,一方面可助力文化金融落地,促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推动文化金融创新,促进文化公共事业大发展,最终给公众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

以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金融科技在解决城乡差距方面有诸多着力点。以电子支付创新为例,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38亿张,同比增长7.26%。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乡村振兴卡已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铺开。截至2020年末,用发卡量2172.42万张,同比增长321.75%;乡村振兴卡产品增值服务日益丰富,新增农技指导、农产品物流保鲜、涉农供应链等权益。同时,在人民银行部署下,移动支付服务进一步覆盖至农村地区,以日常支付服务、农产品分销服务等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数字鸿沟等问题,提升农村地区支付便利化水平。2020年,全国共开展249项县域及农村生活场景、236项涉农生产场景建设工作,全国县域地区云闪付App累计注册用户达1.37亿户。

防范金融科技风险与加强消费者保护

金融科技全面改变了金融运行模式,特别是其互联互通性、开放性、科技含量高等特征使得金融风险隐蔽性、广泛性、传染性、突发性特征更加明显,潜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更加突出。因此,在金融科技服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不给共同富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需要进一步增强监管科技风险防范能力,完善金融科技风险的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切实提高金融科技的风险识别和预判能力,强化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情景分析、应急处置、危机预防、预案储备和长期评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为防止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除做好常规性的消费者保护措施外,更应重视系统性、体系性、制度性监管问题。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引领下,应逐渐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从后台的辅助性工作,转变成为规范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前置工作。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应实施严格的“穿透式监管”,增加违规成本,在需求侧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以及救济政策。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消费者的群体差异性越来越大,更需要全面优化金融宣传教育,通过多元化、便捷化、结构化的设计和手段使公众能够理性认识金融、理解金融、应用金融。在具体实践中应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紧跟金融科技的迭代发展,推动金融理论知识的完善与更新,更准确地指导实践;二是在金融知识应用层面,探索多种信息触达形式,努力将金融知识嵌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三是帮助用户树立正确观念,即学习金融知识并非为了赚大钱,而是旨在培养金融风险识别能力与财富管理基础能力。

优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正如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金融也离不开基础设施支撑。狭义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交易数据库等。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是指为金融活动提供公共服务的硬件设施和相关制度安排,还包括货币体系、数据服务体系、征信体系等。只有不断完善数字化时代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才能促使金融活动更加高效、合理运行,从而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例如,浙江台州通过建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用各类信息交叉验证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河南兰考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显著提高了农户贷款获得率。上述案例均是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场景落地。

完善金融科技生态是重中之重,对促进金融效率与效益提升,更好地服务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意义重大。健康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意味着参与主体丰富多样,且能够维持足够的互动性与活力,同时也离不开治理规则与伦理约束。例如,当前数据要素治理正处于“向左走、向右走”的关键节点,既需打破“数据孤岛”,又要避免数据滥用,加强数据信息保护。再如,新技术可能存在“黑箱”和信息不对称,即便在生产与商业模式中体现出高效性,也可能忽视人性与负外部性,所以需要构建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标准等规则,促进“技术向善”,避免“技术向恶”。

总之,健康发展的金融科技有两个核心价值:一是“普”,真正使符合条件的客户都能得到适度金融支持,从而改善自身境遇、增加致富途径;二是“惠”,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拓展金融服务边界,降低门槛并提高效率,这都将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带来强大动力。


网站编辑 - 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