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邮箱
首页> 风控>

农商银行对外合作风险防控实证分析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作者:佘俊 江苏南通农商银行 党委书记、董事长 发布时间:2022-03-25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化转型成为农商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抓手。为解决科技自主性弱、开发能力差、科技人员不足、运维跟不上等问题,众多农商银行选择与外部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转型。但在快速获得转型支持的同时,农商银行不应忽视对外合作中潜藏的新风险。

识别:转型路上的风控新挑战

数字化转型虽然改变了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但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作为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工程,转型工作将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

合作方大数据真假难辨引发信用风险。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要与助贷、导流等机构合作,但其中所涉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匹配性往往难以准确估量。若银行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和第三方机构,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逐渐沦为贷款资金提供方,或高度依赖第三方机构风控模型,放松自主风险管控,将难以掌握信贷资产的质量变化,可能遭遇信用风险。此外,部分线上贷款产品缺乏明确的使用场景,实际用信中小额、分散、自主支付特征明显,存在贷款资金流向无法有效监控的问题。合作方管理不善引发声誉风险。数字化转型让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的分工逐渐专业化、精细化。实践中,第三方机构多承担客户引流职能,以承诺带来客户、帮助银行完成信贷指标等打动合作银行。部分农商银行自身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加之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属于新兴探索类业务,合作中往往很难顾及到业务全流程中各个细节。如果银行放松对于第三方机构的管理,那么第三方机构的资质缺陷或经营管理不规范行为极有可能引发投诉甚至引发声誉风险。

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南通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线上贷款产品,依托企业纳税数据,借助线上风控模型,实时得出信贷额度,充分发挥线上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但第三方机构为快速拓展业务,放松了业务人员管理,导致出现客户有疑问却无法联系到业务人员、转而投诉农商银行的现象,给农商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声誉风险。

合作方技术能力不足、不匹配、不协调,引发技术风险。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业务技术能力相对成熟,但风控合规能力相对较弱,存在盲目追求项目进度而忽视客户隐私保护、流程不合规和法律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时普遍面临数据接口对接、共同建模、数据交互等环节,其中同样存在较大数据安全挑战。

金融杠杆特性加重外部欺诈风险。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式营销,线上金融在实现高效、快速、低门槛服务的同时也更容易滋生外部欺诈风险。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的新型产品和业务模式相比传统业务更加复杂,风险更加隐蔽,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引发更强烈的连锁反应。具体而言:一是套贷、骗贷风险。实践中,南通农商银行发现,多个线上贷款产品存在少量不法分子隐瞒贷款真实目的、冒用他人信息申贷的情况,形成灰色产业链;个别中介机构借与银行合作名义,编造虚假信息帮助客户申请贷款,这些行为都将给银行造成实质性财产损失。

应对:稳步参与 严控规模

针对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银行应及时分析成因,适当调整项目进度,及时开展“回头看”检视,确保清理好问题后再出发。 

一方面,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分析风险问题成因。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追求通过数字化方式重塑客户服务模式,实现客户有效引流。实践中,客户采取线上申贷方式,全程与银行工作人员无见面、无交流,银行对客户的实际掌控力较弱。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数据或模型问题,银行的应对空间有限,多数只能承担损失。因此,农商银行在项目合作前期应坚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验证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真伪和模型有效性。

南通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线上产品“飞鱼好贷”,项目前期坚持稳步推进。在线上,通过合作方提供的成熟线上授信审批及风控模型进行获客试验;在线下,借助德国IPC技术计算授信金额、利率并得出授信报告。随后,针对前期100余个申贷样本,进行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结果的逐一对比,持续优化风控模型中的各项要素阈值,有效防控风险。通过前期精心调整,该产品上线以来的不良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

另一方面,严控线上信贷业务规模,保持风险整体可控。农商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可实现业务短期内快速增长,给业务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信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银行并未与客户发生有效交流,客户实际黏性较差、忠诚度较低。同时,第三方机构存在过度追求业务增长而盲目进件现象,极易忽视规模扩张下潜藏的欺诈风险、客户后期批量流失等“后遗症”。对此,农商银行有必要在合作项目起步时订立详尽的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业务规模总量和阶段性发展目标,避免盲目扩张,确保各项业务风险可控。

管理:全流程、动态化管好外部合作

树立贯穿项目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一是在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方面建立覆盖各环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实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险防控,防范各类风险积聚。同时,明确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职责,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合规审慎推进数字化转型。二是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合作机构准入和管理办法,严把合作机构准入关口。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范围、操作流程、权责划分、风险分担、客户权益保护等内容。三是坚持自主风控原则,坚持核心业务环节不得外包,授信决策不能仅依据合作机构提供的信息,严防过度依赖外部机构而放松自主风险防控。着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防范外部欺诈、过度授信等风险,遵循穿透原则,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合规性检查,建立贷后管理模型,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贷后检查。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银行几乎积累了金融服务各环节的客户有效数据,具有建立数据资产库的比较优势。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中,农商银行要坚决秉持“数据安全是红线”的理念。一方面,加强银行内部数据管理,确保客户权益不被侵害,保证客户隐私安全和客户数据不被滥用。审慎推进与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接口对接,防止木马、病毒、黑客窃取等数据安全侵害现象。另一方面,谨慎使用外部数据,确保外部数据真实安全。当前,一些大数据公司在数据获取和使用上存在管理漏洞,难以保证数据应用精准和安全,且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给银行带来风控难题。农商银行要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做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为原始信息脱密,并通过安全隔离、数据分区管理等举措降低数据管理风险,绝不触碰监管底线。

优化智能风控管理流程。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银行面临更多新型风险,叠加银行本身的杠杆特性,对银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迎接机遇、应对挑战,农商银行应立足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起点,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石、以技术为驱动”的智能风控体系,实现从被动抵御风险向主动出击管理风险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仍待持续优化,各方应动态关注行业发展方向和监管要求变化,探索更多高效合规的合作模式,确保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健康可持续。

网站编辑 - 郭涵